抗美援朝期間常香玉赴朝演出長達半年,梅蘭芳冒雨清唱感動戰士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七十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同朝鮮軍民並肩作戰,抗擊侵略者,保家衛國。在這場戰爭中,志願軍將士前赴後繼,用英勇的行為譜寫了一首首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經過三年的頑強阻擊,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國內,志願軍保家衛國的英雄之舉也贏得了人民的大力支持。在抗美援朝期間,國內先後組織三批大規模的赴朝慰問團,前往朝鮮慰問志願軍。常香玉、梅蘭芳、陳伯華等著名錶演藝術家名列其中,他們不辭辛苦、不畏艱險,為戰士們帶去了精彩的表演,也把祖國人民的溫暖送到每個戰士的心坎上。

常香玉赴朝演出長達半年

提起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很多人都知道,1951年,常香玉和她的劇社——香玉劇社,通過長達半年的演出,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為志願軍捐獻了一架戰鬥機。1953年3月,常香玉又率劇社多名骨幹演員,前往朝鮮進行慰問演出。

抗美援朝期間常香玉赴朝演出長達半年,梅蘭芳冒雨清唱感動戰士

常香玉在朝鮮戰場慰問演出

常香玉在回憶文章《捐獻“香玉劇社號”飛機和赴朝慰問的回憶》中,對這段生活有詳細介紹。

在慰問演出的生活中,常香玉記得一件小事。朝鮮的春天比較冷,因為經常夜晚行軍,加上連續演出,到達駐地的時候,常香玉發起高燒,曾經動過手術的肋部,陣陣發疼。為了不給志願軍添麻煩,常香玉服用了隨團醫生給的一般藥物,當天晚上就提前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軍長、政委特地到駐地來看望常香玉。軍長後面跟著一位軍醫和女護士。軍長進房後說:“對不起,把我們的常香玉同志累病了!”常香玉邊讓座邊說:“不要緊,一點小感冒,很快就會好的。首長這麼忙,還來看我,實在叫人過意不去。”軍長說:“你來到這裡,我們就要對你負責。”說到這裡,軍長向軍醫說:“趙教授,請您給香玉同志仔細診斷診斷。”被軍長稱為趙教授的醫生,仔細地為常香玉診斷後,告訴常香玉要打一針,趙教授還留下幾包藥,寫明瞭服量和次數。

常香玉後來提出晚上給大家演出,政委溫和地說:“香玉同志,不要著急,今天晚上絕對不能演的。明天晚上能不能演,還要看你身體恢復的情況。等到病治好了,您盡情地演,我們盡情地看,一下子唱它三天三夜,讓戰士們看個夠,豈不皆大歡喜!”

說完,政委從懷裡掏出一個白布包,打開一看,是兩個又圓又大的雞蛋。政委指著雞蛋說:“在前方,搞到鮮雞蛋很不容易。這兩個雞蛋,還是剛才從朝鮮老鄉那裡買來的,也可以說是才從雞窩裡掏出來的。用它衝成雞蛋穗,加上白糖,清嗓子敗火。”這一幕深深地感動了常香玉和慰問團的每一位成員。

在朝鮮的五個多月,常香玉幾乎每天行軍,每天演出,志願軍中數不清的英雄模範事蹟,使她激動不已。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停戰協定簽字後沒幾天,彭德懷總司令會見了慰問團全體成員。彭德懷還對常香玉說:“咱們是老相識咯,我在西安看過你的戲。你和你的劇團給志願軍捐獻了一架飛機,這種愛國精神是了不起的,我們志願軍感謝你!”常香玉連忙說:“不,不,我們做得不夠,比志願軍差得遠。志願軍流血犧牲,保衛了祖國安全,應該感謝志願軍。”晚上,彭德懷觀看了慰問團的演出,節目非常精彩,博得了陣陣掌聲,常香玉表演了著名的豫劇《花木蘭》。

演出結束後,彭德懷走上舞臺,和演員們一一握手,彭德懷專門把一束鮮花獻給了常香玉。他對常香玉說:“你唱得好,表演好,每個字每句話我都聽得清,這很難得。《花木蘭》這出戏有教育意義,可以給戰士們多演。花木蘭的愛國精神應該發揚。”

梅蘭芳冒雨清唱《鳳還巢》

雖然1953年7月底簽署了停戰協定,但是戰爭的硝煙並未散去。1953年10月,第三批赴朝慰問團跨過鴨綠江,來到朝鮮。這次慰問團的團長是賀龍,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是副團長,梅蘭芳和3000多名藝術家和文藝工作者一同赴朝鮮慰問演出。

抗美援朝期間常香玉赴朝演出長達半年,梅蘭芳冒雨清唱感動戰士

梅蘭芳(右三)在朝鮮演出

2000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支援抗美援朝紀實》一書中,收錄了梅蘭芳回憶當年赴朝鮮慰問的文章,講述了當時的諸多細節。

梅蘭芳等人赴朝鮮戰場慰問的第一場演出,受到了戰士們的熱烈歡迎,觀眾達到2萬人。這次演出的節目有《收關勝》《女起解》《金錢豹》等,最後是梅蘭芳與馬連良合作的《打漁殺家》。當華東京劇團《收關勝》登臺演出時,天氣突變,風越刮越大,雖然大風影響了演出效果,可是演員們還是一板一眼,一招一式認真進行。

《收關勝》演到一半,下起雨來,而且雨越來越大,幕布和臺毯都打溼了,但是武行演員們仍然是一絲不苟地輪流表演著。當時,梅蘭芳在後臺候場,衣服也都淋溼了,他只得退到化妝室裡。十多分鐘後,外面的鑼鼓聲停止了,《收關勝》演完了。技工組開始在舞臺的左面架起一個帳篷,讓伴奏組避免樂器受潮。這時,梅蘭芳的兒子梅葆玖已經扮好了《女起解》的蘇三,站在鏡子前。梅蘭芳對他說:“你趕快出去,站在幕後,等候出場。雖然雨下得這麼大,但是不能讓兩萬多志願軍同志坐在雨裡等你一個人。”

梅葆玖聽後,就往門外走,正巧兩位志願軍的負責幹部走進來,把梅葆玖攔住,叫他不要出去,然後對梅蘭芳說:“現在雨下得還是這麼大,我們考慮到你們還有許多慰問演出工作,如果把行頭淋壞了,會影響以後的演出,我們主張今天的戲就不演下去了。剛才向看戲的同志們說明了這個原因,請他們歸隊,但是全場同志們都不肯走,它們一致要求和梅先生見一見面,對他們講幾句話。”

梅蘭芳說:“只是講幾句話,太對不起志願軍同志們。況且他們有從二三百里路趕來的。這樣吧,我和馬連良先生每人清唱一段,以表示我們的誠意。”馬連良同意梅蘭芳的意見,他們兩個人就從化妝室出來,走到臺口。馬連良唱了他最拿手的《借東風》,梅蘭芳唱了《鳳還巢》。當他們唱完後,臺下兩萬志願軍衣服都溼透了,但他們卻一直端坐在大雨中聚精會神地聽他們唱戲,“我不禁感動得流下淚來。雨水從我的帽簷上往下流,和淚水融匯在一起。”這次雨中清唱,是梅蘭芳數十年的舞臺生涯中沒有經歷過的,給他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梅蘭芳他們在朝鮮的日子裡,除了在舞臺上的慰問演出以外,還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在可能的條件下,為最可愛的人演出。有一天晚飯後,老舍和周信芳在散步的時候,聽到一間屋裡有胡琴的聲音,他們就商量,臨時組織一個清唱晚會,慰問這些負責後勤的同志們。於是老舍、梅蘭芳、周信芳和馬連良以及高元鈞(山東快書藝術表演家)等人一起來到後勤處舉辦清唱晚會。

當時有人提議找來劇團的琴師來伴奏,梅蘭芳說:“不必找他們了,剛才我們來的時候,聽到這裡有胡琴響,就請這裡的同志來給我們拉一下,更有意思。”

清唱晚會剛一開始,消息就傳開了,大家都來聽,門外空地上黑壓壓站滿了志願軍同志,他們聚精會神地欣賞來自祖國的聲音。

清唱晚會開始後,馬連良首先唱了《馬鞍山》和《三孃教子》,周信芳唱了《四進士》。老舍唱了一段《釣金龜》,梅蘭芳唱了《玉堂春》。最後,高元鈞從長衫口袋裡掏出兩塊銅片,說了幾段輕鬆有趣的小段子,大家都笑得前仰後合,大家一致要求他再來一段《武松打虎》,他就在兩張床中很窄的地方,拳打腳踢地演唱了武二郎在景陽岡打虎的那段拿手好戲。

有的人用手拍著板,有的還輕輕地跟著他們的調子哼腔,同志們說:“像這樣的清唱晚會,比看舞臺上的表演還要難得啊!”

陳伯華穿單衣冒雪演出

著名漢劇表演藝術家陳伯華(1919-2015),在她的回憶文章《特殊的演出》一文中,講述了當時赴朝鮮演出的情景。

抗美援朝期間常香玉赴朝演出長達半年,梅蘭芳冒雨清唱感動戰士

陳伯華劇照

1953年10月,陳伯華任第三批赴朝慰問團三分團的副團長,跟隨賀龍到達朝鮮。他們到達一個山溝後,陳伯華就向駐地部隊領導提出慰問演出的請求,領導關切地勸他們第二天再演。陳伯華說:“太陽還沒落山,可以趕演一場。”領導說:“現在的太陽一絲暖氣也沒有了,西邊又爬起了雲層,不一會兒有暴風雪。”但慰問團的熱情難擋,領導通知戰士們廣場集合。所謂的廣場,就是冰雪覆蓋的兩山之間的曠野而已。戰士們破冰取土,壘起了一座小土臺,兩邊安上幾根柱子,再掛起簡陋的幕布,搭起了一個簡易的舞臺。

正如那位部隊領導所料,不一會兒太陽便落山了,陣陣刺骨的寒風襲來,暴風雪接踵而至。儘管大家都穿著厚實的棉襖,但手仍被凍僵,臉都凍麻了。不過,演員們在臺上演戲仍然是一絲不苟。

輪到到陳伯華上場了,她有個習慣,表演時只穿單衣著戲裝,要是套上毛衣,就像被繩子捆住手腳,無法施展。陳伯華將戰士們披在她身上的軍棉大衣一脫,就上臺了。陳伯華演的是《玉堂春》,開始並沒有感到特別冷,演到“三堂會審”時,就感受到朝鮮冬夜的嚴寒了。這時,部隊領導命令戰士們在舞臺的四周拉上帆布,又在臺上點燃了幾盆炭火,但是臺上仍是刺骨的冷。臺下的戰士們,裹著毯子,披著帆布,一動不動,兩眼盯著舞臺,看陳伯華表演,不一會兒身上就被白雪覆蓋,臺上的樂隊同志們也和往常一樣演奏。陳伯華堅持唱完了這一大段戲,贏得了臺下戰士們的熱烈掌聲。

作者:劉永加

(原標題:抗美援朝期間,常香玉、梅蘭芳、陳伯華等著名藝術家 隨團赴朝鮮慰問演出)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u015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