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代十國霸主,到誰都打不過的弱雞,北宋怎麼變弱的?

說起北宋王朝,大部分人腦海中馬上會關聯到兩個標籤:經濟文化繁榮、軍事實力羸弱。國富民強這個上下關聯的成語對北宋來說毫不相干。北方強大的遼國他打不過,西北貧弱的西夏他也搞不定。不過,北宋也並非大家印象中的那樣從頭弱到尾。事實上,在北宋開國時期,宋軍戰鬥力還是非常強悍的,以至於北方的遼國也對當時的北宋忌憚不已,生怕宋軍揮師北上。那麼北宋究竟是如何完成從強到弱的轉型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北宋的前兩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

從五代十國霸主,到誰都打不過的弱雞,北宋怎麼變弱的?

許多人都知道,趙匡胤原本是後周將領。周世宗柴榮英年早逝後,年僅七歲的皇子柴宗訓登基即位。於是,趙匡胤趁著主少國疑,發動“陳橋兵變”,從而奪取了後周的江山,趙匡胤也因此被後世不少人詬病欺負柴家孤兒寡母。然而,許多人所不知道的是,趙匡胤不是隻會恃強凌弱,他還是非常優秀的軍事統帥,在當時也算得上是戰神級別的人物。

趙匡胤篡奪江山前,後周還僅僅是五代十國中的一個割據政權。趙匡胤建立北宋後,宋軍全面出擊,先後平定了武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勢力。直至趙匡胤去世前,未被收復的中原故土僅剩下北漢(今山西中部和北部)和控制在遼國手中的“燕雲十六州”(今北京、天津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山西部分地區)。

從五代十國霸主,到誰都打不過的弱雞,北宋怎麼變弱的?

有不少人認為宋軍後來實力急劇下降的原因與趙匡胤改革軍隊制度以及“杯酒釋兵權”事件相關。平心而論,這兩件事都發生在北宋開國之初,但宋軍在之後的統一全國戰爭中依然戰鬥力爆表,看不出受到多大影響。事實上,後來的明朝、清朝在軍隊制度方面也是效仿北宋“以文制武”的這一套,但也沒什麼人詬病明朝、清朝的軍事實力羸弱。因此,把宋軍實力下降的“黑鍋”都扣到趙匡胤頭上,顯然有點言過其實。

客觀來說,北宋初期在軍事實力上不僅遠高於其他割據政權,甚至比北方的遼國也要勝出一籌。當時遼國很擔心宋軍北伐,因此一方面不斷向北宋示好,另一方面又大力扶持北漢,希望通過這個割據政權來牽制北宋的軍力。

從五代十國霸主,到誰都打不過的弱雞,北宋怎麼變弱的?

976年11月15日,宋太祖趙匡胤在宮中離奇死亡。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是為宋太宗。趙光義是個幸運兒,當年趙匡胤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時候,他還是個小屁孩。北宋建立後,他因為這層血緣關係被趙匡胤賦予重任,很快就成了大宋王朝的“二把手”。後來趙匡胤莫名其妙暴斃,趙光義又以極其神秘的方式完成了皇權交接,成為了北宋的第二任皇帝。

趙匡胤的去世和趙光義的即位都充滿了各種未解之謎,所以坊間就出現了各種版本的猜測。趙光義可以動用皇權讓滿朝文武百官閉嘴,可他卻無法堵住天下百姓的悠悠之口。為了得到天下人的認可,趙光義決定出兵北伐收復所有中原故土,通過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來獲得世人肯定。

從五代十國霸主,到誰都打不過的弱雞,北宋怎麼變弱的?

979年,宋太宗御駕親征對北漢發起全面進攻。遼國深知北漢存在的意義,於是派出軍隊前往支援,結果士氣高漲的宋軍在攻滅北漢的同時,順帶著也將遼國大軍狠揍了一頓。

到了這個階段,北宋形勢一片大好。不過在經歷了連續征戰後,宋軍也人困馬乏,急需休整。然而,得意忘形的趙光義卻不顧將士們疲乏的事實,下令全軍立即向東挺進,穿過太行山諸隘口,向“燕雲十六州”發起攻擊。

皇帝的命令無人敢反對,宋軍只好被迫再次長途跋涉向燕雲進發。在戰爭開始階段,宋軍依舊保持勢如破竹的勢頭,打得遼軍落荒而逃。然而,當宋軍對幽州(今北京)展開圍攻的時候卻遭到遼軍空前的抵抗。幽州城防堅固,易守難攻。趙光義只知道催促將士們不斷髮起強攻,結果收效甚微,宋軍士氣也因此大打折扣。

從五代十國霸主,到誰都打不過的弱雞,北宋怎麼變弱的?

979年七月六日,遼國名將耶律休哥率援軍抵達幽州附近,宋遼兩軍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一帶展開決戰。當時宋軍人數遠多於遼軍,而且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之師。因此從實力對比上來看,宋軍優勢極為明顯。然而,不懂軍事又自認為是軍事天才的趙光義在戰場上一頓瞎指揮,結果導致宋軍處處受制,反而被人數遠少於他們的遼軍前後夾擊。

在此種情況下,宋軍依然保持著完整的隊形,使遼軍得勢不得利。關鍵時刻,從未親身經歷過戰爭殘酷場面的趙光義慫了。他拋下全軍將士,自己率先爬上一輛驢車倉皇跑路。皇帝開溜的消息傳出後,宋軍頓時洩氣,結果就是全線潰退,大敗而歸。

“高梁河之戰”是北宋開國以來的第一次大敗,宋軍損失了萬餘名將士。不過對當時號稱擁有數十萬精銳的北宋來說,這樣的結果還可以接受,北宋在軍力方面依然足以壓制遼國。然而對趙光義來說,心情就比較複雜了。他原本是打算建立不世之功,結果卻遭遇了空前的大敗。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不僅沒堵住,他還淪為的世人的笑柄,雖然明面上沒人敢說,但背地裡誰都知道他比他哥趙匡胤差遠了。

從五代十國霸主,到誰都打不過的弱雞,北宋怎麼變弱的?

為了挽回面子,趙光義決定再度北伐。986年,北宋出動20萬精銳大軍兵分三路向遼國發起攻擊,史稱“雍熙北伐”。這次趙光義學機靈了,他不再親自上場冒風險,而是在開封的皇宮裡通過信使遙控指揮。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趙光義不懂軍事,又無法通過遠程指揮及時收發作戰指示。結果就導致了宋軍在前線行動死板,執行任何命令都瞻前顧後。最終“雍熙北伐”以宋軍慘敗告終,宋軍精銳部隊在此戰中遭受了毀滅性重挫。自此以後,宋遼兩國在軍事實力上發生逆轉,原本處於優勢地位的北宋被迫進入戰略防禦,北宋軍事實力羸弱的起點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最後順帶一提。“雍熙北伐”失敗後,聽話的主帥曹彬替趙光義扛下了這顆“雷”。趙光義也沒有辜負曹彬,在象徵性地將他降職處罰幾個月後,就重新委以重任,曹彬的兒子、孫子後來都在朝廷上擔任要職,他的孫女還嫁入宮中成為北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曹皇后。而另一個負次要責任的名將潘美卻在戰後連降三級,從此退出政壇回家養老去了。

參考文獻:《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