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層,強社區——社區醫院前景可期

社區醫院主要為社區成員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具有公益性的特點,不以營利為目的。有些屬於全民所有制,有些屬於個體所有,但是其本質不變。社區醫院、街道醫院等同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通俗的來講就是屬於一個社區的衛生醫療服務機構。國家現在在大力發展社區醫療服務體制,讓小病能夠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大大緩解了就醫壓力和大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

強基層,強社區——社區醫院前景可期

社區醫院的現狀

目前我國社區醫院是介於診所與中心醫院的醫療服務單位,承擔著常見病診療、衛生防疫、日常保健、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健康教育、康復等"六位一體"的服務,其對象是所轄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婦女。

醫療資源分佈不平衡,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擠,是導致“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發展社區醫院,被視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然而,社區醫院因工資低而留不住人才,因水平低而留不住患者,成為困擾社區醫院發展的難題。

社區醫院也分為2種

1、區縣醫院的分院,掛牌社區醫院。

2、獨立法人的社區醫院,相對於鄉鎮衛生院。

衛生局對2種醫院都有派遣權力,後者,當地街道社區只是有協調權力,沒有管理權力。

社區醫院常見問題

社區醫院在很多人看來就是總以為社區醫院又舊又破,擔心社區醫療人員水平不高,所以無論看什麼病都會往大醫院裡擠。

針對很多病人擔對進社區醫院存在很多疑問:

強基層,強社區——社區醫院前景可期

1.在社區醫院能住院嗎?

大多數人以為社區醫院只是看感冒,拿幾片藥而已。在很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時開設門診、住院、家庭病床三項醫保服務功能。走進醫院,其環境並不比三甲醫院差,而且費用比大醫院便宜很多。

2.社區醫院醫療技術水平可信嗎?

較多的人們對社區醫生的技術能力仍存顧慮。其實,社區醫生在也稱全科醫生,知識面要求全,要對轄區裡面的老百姓的常見病了解,而且對大病能早期發現。

3.有急診怎麼辦?

如果萬一有急診或需要手術,社區醫院一般都會與周邊大醫院建立轉診關係。小病在社區、大病上醫院,大病出了院再回社區。一般常見、多發的小病可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治療,大病則轉向二級以上的大醫院,而在大醫院確診後的慢性病治療和手術後的康復則可轉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這樣既方便又可節省醫療費用。

看病是選擇大醫院還是社區醫院?

“分級治療、雙向轉診”是新醫改重要內容。“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目的在於將病情危重的病人由基層醫院轉到區縣、市級醫院,將已進入康復期的病人從上級醫院轉回基層醫院,以此減輕大醫院醫療壓力,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

看大醫院

大醫院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兩個:費用高、患者多、就診時間短。

大醫院普遍的收費項目都高於社區醫院,一直居高不下。每天住院費用高達到七八百元甚至上千元,同時醫保的報銷比例也比社區醫院小,就門診的報銷比例來看:社區醫院就診報銷60%,二級醫院就診報銷30%,三級醫院就診報銷20%,社區醫院的就診報銷比例遠大於三級醫院。

另一方面是大醫院的人員流動量十分龐大。相對較大的大醫院的門診量達到了萬人次,住院部各科室也都人滿為患。

患者流量過於龐大,就導致了掛號時間長、候診時間長、取藥時間長,這“三長”就導致了就診時間短,這嚴重影響了醫療服務質量,也促進了醫患矛盾。

看社區醫院

社區醫院離家近、看病方便,是吸引居民選擇就醫的主要因素。與大醫院人滿為患的超負荷狀態相比,社區醫院就診人數少,具有掛號方便、候診時間短的優勢,較多的人因社區醫院看病“效率高”而選擇在社區醫院就醫。

另一方面,社區醫院有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高”和“服務態度好”的優勢。

社區醫院在分級診療方面承擔著重要的功能與工作,並會有醫保報銷方面的支持。隨著大型醫院對社區醫院在臨床診斷與檢查方面給予的專家支持,社區醫院“增加藥品種類”等患者關心的問題,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與解決。

深化醫療改革,應該積極構築一個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衛生服務體系新格局。

社區衛生醫療不僅能推進分級診療的落實,又能給民眾提供方便的醫療服務,雖然困難重重,任重道遠,但有了政策的支持,有了患者的信任,相信未來可期,前景光明。

強基層,強社區——社區醫院前景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