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受罰,只因真的只是頒獎違規嗎?

一時間恆大受到足協50萬2019賽季年終分紅扣除一事鬧得沸沸揚揚,足協擺在明面上的說辭是:恆大在奪冠後的俱樂部自制慶祝儀式上,出現了一輛帶有恆大集團相關品牌廣告的花車。足協說,按照規定,在中超賽場上不能出現非贊助商品牌,所以違規了。

恆大受罰,只因真的只是頒獎違規嗎?

然而恆大的一紙公告讓這件事充滿了變數,俱樂部在公告裡稱:俱樂部曾向貴司提出申請按慣例於賽後舉行慶典,在貴司並未做任何安排的情況下,俱樂部為響應廣大球迷要求組織相關活動,且活動並未對比賽完整性造成任何影響。

這裡需要指出的就是恆大強調了2019賽季結束後並沒有安排球隊在現場舉行頒獎儀式,與之比較的是2018賽季上海上港奪冠那次,在比賽沒有結束的情況下,冠軍獎盃上就已經將上海上港的隊名刻在上面了,僅此一年時光,中超冠軍就這樣被唾棄了嗎?

恆大受罰,只因真的只是頒獎違規嗎?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恆大經歷無獎盃冠軍,為了球迷與之一同歡慶,恆大才有了這次所謂“違規頒獎”。從實質性上來講,大部分情況都是足協處罰走個流程,恆大也就象徵性的被扣發50萬分紅,本來應該就此打住,雙方相互讓一步,事情到此為止。

但,恆大後續公告讓整個事情有了質的變化。先看50萬元分紅,恆大作為連續多年大投入的俱樂部,對於50萬元應該不是最在乎的要素。冠軍儀式呢?似乎是第二要緊的事,畢竟一箇中超冠軍可以佔據多少各大網站的頭版頭條,而裡面的品牌宣傳就尤為明顯,這才是恆大最在乎的根本。

恆大受罰,只因真的只是頒獎違規嗎?

原本投資足球就沒有盈利可言,更不要說投資者是存粹了為了足球發展而來,所以恆大的舉止也僅僅是商業行為之一。有了投入就需要得到相應的產出,球隊的產出就是依靠成績來滿足品牌的強勢,恆大即使自行搞冠軍慶典也是情理之中。歐洲五大聯賽無論哪支球隊奪得冠軍,都會有巡遊,他們是為了球隊的文化,而我們這裡是為了廣告。

恆大受罰,只因真的只是頒獎違規嗎?

去年陳戌源當選新一屆足協領導班子,上臺之後私底下就透露過“你恆大拿那麼多冠軍有什麼用”,這或許是陳戌源的個人看法,但把時間軸拉長拉看,不可否認當時恆大已經七連冠,在中超賽場上已經形成了絕對的霸權,沒有一支球隊能對恆大的巨大優勢產生威脅,近10年的恆大時光反襯出國足的暗淡,時至今日連飽受戰火困擾的敘利亞也踢贏不過。

一個巧合足協主席換屆,一個巧合陳戌源當選了,一個巧合多年的情緒藉著他的口向外傳出,又是一個巧合恆大面臨大換血,多個巧合之後足協的換臉讓恆大走了次不舒坦的路,就覺得自己被坑了一樣。

恆大受罰,只因真的只是頒獎違規嗎?

為了提高國足的競爭力,恆大帶頭搞起了歸化球員入籍,從埃裡克森到洛國富,多達五名歸化球員,加上原本在隊內的三名外援,整支球隊的中國人極端情況下只有3人上場,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除了恆大以外,幾乎沒有一支球隊能對冠軍發起衝擊。

要說恆大的前十年還有大量本土球員,以他們為主進行球隊打造,但如今每況愈下的本土球員質量,國家隊層面還能如何進行篩選出心儀的本土對象?這也就道出了陳戌源那句話的由來。

恆大受罰,只因真的只是頒獎違規嗎?

恆大的做法勢必引來了諸多的爭議,還包括從海外購入中國籍球員迴歸中超,原本有希望成為中國球員征戰歐洲主流聯賽的楷模,卻因為恆大的高價年薪,積極響應之下回到國內。美其名曰都是踢球,誰出的起就去哪裡踢球,實則為無處紮根,歐洲一年遊,沒有學會球技和文化,倒是一板一眼覺得自己是一香餑餑。

中國足球的這十年曆程讓國足球迷飽受痛苦,作為同時代起步的日韓足球,則差距越拉越大。恆大過往的風起雲湧也因本土球員的沒落而擱淺,陳戌源的到來好比外來的和尚,有一話沒一話的說著,實則道出了多年的頑疾。中國足球的墮落除了競爭力本身以外,還充斥著人為降低競爭力的可能,當沒有對手了那你就是王者,其實玩砸了!

恆大受罰,只因真的只是頒獎違規嗎?

恆大今天的對槓也是心態變化的兌現,曾經恆大的戰績作為資本,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都是足協的重要參考指標,甚至都可以討論恆大的一切想法。可這真的能讓中國足球迴歸足球本身嗎?答案恆大或許只是在乎那商業品牌宣傳,足球對他而言只是一個平臺。倘若真要認真對待足球發展,恆大還是願意扮演“東郭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