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看隱身,殲

卡卡卡卡q


殲20是我國裝備的最先進的隱身戰鬥機,也是目前世界上繼F22後裝備的又一款重型隱身戰鬥機。殲20憑藉出色的隱身能力,強悍的機動能力,與殲16和殲10一起成為了中國空軍戰鬥機的三劍客。如果不看隱身性能,殲20依舊是一款優秀的戰機,在面對蘇27系列戰機時,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的。

(殲20戰鬥機)

蘇27戰鬥機作為蘇霍伊設計局的得意之作,憑藉出色的機動性能和優異的空戰能力,成為了世界上最好的三代機之一。其眼鏡蛇機動直到今天還是證明戰機性能的標誌性動作之一,而且蘇27還完成了家族化發展。在蘇27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一系列型號,如蘇30、蘇34、蘇33和蘇35等。殲20作為一款重型隱身空優戰鬥機,其主要任務是制空作戰,所以其在多用途能力方面,肯定不及蘇30或蘇34這類的戰鬥轟炸機。

(蘇27戰鬥機)

(蘇34戰鬥轟炸機)

如果單論空優作戰能力的話,在不考慮隱身性能的前提下,殲20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首先,殲20的航電系統要遠好於蘇27,其裝備有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而且在所有隱身戰機中,殲20的雷達尺寸是最大的。較大的雷達尺寸就可以容納更多的探測模塊,探測能力也就更強。同時殲20還裝備有分佈式光電孔徑系統(EODAS),無需開啟機載雷達就可以具備強大的紅外探測和戰場感知能力。這使得殲20在信息化空戰中佔據了很大的優勢。

(殲20先進的航電系統使其戰場感知能力很強)

其次,殲20的機動性能也比較出色,並不遜色於以機動性優異著稱的蘇27。殲20採取了升力邊條翼加鴨翼的結構設計,在橫向和縱向都具有很強的不穩定性。其採用的中等後掠角小展弦比機翼,較大的二面體鴨翼,以及可動垂尾和S形進氣道,使得殲20具有優異的超音速阻力特性、升力特性、高攻角穩定性和可控性,整體機動性能非常強勁。在珠海航展上,殲20展示出的機動能力,曾給廣大軍迷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空軍內部演習中殲20在面對殲11和殲10時也是更具優勢的一方。

(殲20的機動性也很優異)

不過,殲20的氣動設計使得其在超音速階段擁有極強的機動能力,但在高亞音速時存在阻力增加的特性,使其機動性有所下降。在內部演習中殲11B曾有過在高亞音速階段擺脫殲20的案例,所以蘇27在高亞音速階段的機動性上還是佔據些優勢的。此外,受限於殲20原計劃配套的渦扇15發動機的問題,殲20目前使用的發動機尚不足以完全發揮其性能,這也給殲20戰鬥力的發揮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渦扇15發動機)

總體來看,殲20在不考慮隱身狀態下,整體航電水平和機動能力在面對蘇27時還設計有一定的優勢的。現代空戰更講求體系作戰和體系對抗。如果在實戰中,有完整體系支援的殲20完全可以憑藉隱身性能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屆時蘇27恐怕將難有還手之力了。


戰情解碼


即便是把殲20雷達和紅外隱身能力都拋開的話,殲20仍然可以吊打Su-27系絕大多數的機型,原因是殲20的雷達、傳感器以及超音速機動性太強了,完全是代差。五代機對四代機的提升是全方位的,這一點毋庸置疑。所以只要殲20不主動犯錯誤,Su27系很難有贏的希望。


雷達吊打除殲16以外任何一款Su-27系戰機

首先殲20的AESA雷達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機載火控雷達之一,雷達孔徑將近1米,擁有2000個左右的T/R組件,不僅擁有多目標強大的探測能力,而且具有低可截獲概率(通俗點說就是雷達波很難被敵人截獲,雷達開機也不易暴露自己)。Su-27和Su-30Mkk在殲20眼裡幾乎相當於瞎子。其使用的N001雷達,還停留在脈衝多普勒時代,然而即便是它剛誕生的那個時代,也算是非常爛的雷達,天線用的還是倒置卡塞格倫天線,比它服役早得多的F-16A/B的AN/APG-66雷達都已經在用平板縫隙天線了。N001對RCS 3㎡的目標探測距離僅80–100km(我軍實際測試比這個數據還慘),重量卻達到了1噸,因為雷達過重導致Su27機身重心前移,不得不給機身其他地方增加死重來進行配平;雷達計算機處理能力差,下視能力稀爛,抗干擾能力極弱。至於Su27,Su30系使用的R-77主動彈,技術也完全落後,導引頭佔了很大的死重,性能與殲20使用的第四代中距彈PL-15完全不是一回事。

Su-27早期型號使用的還是N001這種笨重無比的雷達

殲20的雷達,不論是雷達孔徑還是技術先進程度Su27系都沒辦法比


俄羅斯R-27、R-77、R-27A中距彈的導引頭,R-77上首次用上數字導引頭已經是2000年左右的事情了


殲11B雖然改進了雷達,改用自己研發的平板縫隙天線的脈衝多普勒雷達,大大減少了重量,不過與殲20的AESA雷達仍然無法相比,在殲20眼裡相當於近視眼。而Su35那個雪豹-E PESA雷達很大程度上是吹出來的,平均功率和AESA根本沒法比,我軍實際測試發現Su-35的雪豹-E雷達上視距離僅僅略大於殲16的下是距離。。。俄系雷達真的是一言難盡。所以真正能在雷達探測上和殲20打成平手的只有殲16,二者同屬於AESA雷達,而且孔徑差不多。

Su-35的雪豹-E雷達,看著唬人,其實就那麼回事


所以僅僅依靠先敵發現,先敵開火這個簡單的戰術,即便不隱身,殲20可以贏過除殲16以外的任何一款Su27系戰機。


殲20擁有Su-27沒有的超音速格鬥能力

五代機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超音速機動性,這個能力其實是擺在超音速巡航之前的,然而受到美國五代機“4S”指標的表述(在4S裡用一個超機動性概括了),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一點。

殲20在設計之初,對超音速下的升阻比有很強的優化,在超音速下仍然可以拉出較大過載。而Su27系僅僅優化了亞音速和跨音速升阻比,但在超音速階段升阻比和殲20完全沒有辦法相比,二者升阻比可能相差2-3倍,所以殲20可以憑藉Su27系無法企及的超音速機動性,在超音速下拉出大過載機動像老鷹捉小雞一樣吊打Su27系,完全沒有必要被對方拖入跨音速和亞音速格鬥。Su-35雖然擁有引以為傲的矢量發動機,但氣動設計的底子在那擺著,對超音速機動性幫助不是太大,所以只要殲20不被拖入亞音速近距離格鬥,Su-35的機動性優勢也發揮不出來。

帶矢量發動機的Su-35可以做出各種雜耍,但是在超音速格鬥下這種動作相當於靜止不動


光電傳感器吊打Su27全系

殲20有著可以覆蓋360度的EODAS(光電分佈式孔徑系統)和EOTS,而Su27只有一個IRST(紅外搜尋跟蹤系統),只能管視野中心一定角度範圍的目標。而且紅外器件也早就不是一代的產品,搜索距離和信號放大能力完全不一樣。先進的光電瞄準系統加上我國第四代近距格鬥彈PL-10E,憑藉超大離軸角發射能力,也足以對付大多數的Su27系戰機了。不過由於Su35的矢量發動機過於風騷,殲20選擇和它近距格鬥還是不明智的行為。

殲20的EODAS系統,可以覆蓋360度視野,完全是和F-35一個級別的


殲20近戰能力和側衛相比到底如何?


殲20的近距格鬥能力如何,從官方公開披露的信息裡是可以獲得一些信息的。紅劍2018軍演官方就有如下的表述:“在複雜電磁環境中……根據預警機提供的信息支援,對‘橙軍’戰機進行警告,外逼。驅離過程中,只見雙方戰機不時近距纏鬥,一度出現膠著狀態,出現持久局面,最終艱難達成拒止目的。”這裡的橙軍就是兩架殲20組成的編隊,而紅軍出動了殲11B和殲10C(按紅軍的規模推測出動戰機不止2架),在預警機,偵察機和地面雷達的支援下,終於撥開了殲20佈下的戰爭迷霧,但在近戰中以多打少仍然是贏的艱難。殲20的近距格鬥能力也可見一斑,所以哪怕是近距格鬥,殲20也可以虐大多數的Su27系戰機,只有Su35可以對殲20佔上風(姑且這麼推測)。


紙上的宣仔


第五代戰鬥機最重要、最明顯的特徵是隱身,並不等於除了隱身沒有其他本事。

殲-20作為全球最強的第五代戰鬥機,看家本領自然更多,就拿他和最強側衛蘇-35S戰鬥機做一個對比吧。

圖為殲-20和蘇-35S戰鬥機,他們的對比就能看出殲-20和蘇-27的強弱分別了。


首先,如果不算隱身能力,那麼殲-20在最大飛行速度和巡航速度上優於蘇-35S,殲-20最大飛行速度接近2.8馬赫,蘇-35S僅有2.5馬赫不到,在高速性能的發揮上,蘇-35S也不如殲-20,要知道,殲-20的設計就是完全圍繞高速性能設計的。

殲-20使用鴨翼佈局+全動垂尾,這樣飛機的配平效果更好,在飛行中,並不需要喪失動力去克服機首上揚,蘇-35S還需要考慮到發動機在後,沒有鴨翼等問題導致的重心後移和機首上揚問題,因此在高速飛行中,殲-20能夠更加從容的利用升力和推力進行變向,蘇-35S則需要考慮方方面面影響,不能完全發揮高速性能。

圖為蘇-35S戰鬥機,他強在亞跨音速的機動性上。


因此,蘇-35S的性能主要集中於亞跨音速階段,在超過音速後,會遇到超音速陷阱,導致飛機在爬升率、機頭指向性、轉彎性能上都有很大的下滑,因此蘇-35S完全還是以上一代的能量空戰理論設計的格鬥性戰鬥機,在超音速階段,殲-20可以充分利用完善的升力體佈局、鴨式佈局來獲取更好的操控性,關鍵還採用了全動垂尾,這樣殲-20尾部的舵效更加明顯,畢竟操控舵面面積更大,而且方向可變,靈活性大增。

再者,殲-20由於前置鴨翼,可以在飛機主翼上形成多達5對渦流,極大的降低主翼的翼載荷,在飛行時可以解鎖機動限制,作出更加快速的姿態調整,當然這還是指高速飛行狀態。蘇-35S由於渦流利用技術不如殲-20,因此在高速機動時考慮的條件更多,靈活性受到影響。

從電子設備來看,殲-20裝備了三面式有源相控陣雷達+機翼外緣雷達副天線+EOST紅外/光電跟蹤瞄準系統+機身合成孔徑系統等複雜的航電系統。蘇-35S則只有1面無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型號為雪豹E,雖然性能先進,但是功能上卻無法和殲-20那一身的先進電子系統想比擬。要知道,殲-20的三面式雷達本身就讓機頭的探測範圍覆蓋了飛機前半球整個180°的區域,加上EOST,對抗隱身目標的手段就更多了,再算上合成機身孔徑系統,飛行員甚至可以隔著飛機蒙皮瞭解到飛機360°範圍內的戰場態勢,比蘇-35S要強大太多。

實際上俄羅斯也能認識到五代機的優勢,蘇-57就採用了很多新技術,戰鬥力顯著提升。


蘇-35S還是傳統的單面式火控雷達,雷達探測的角度受到很大限制,必須要機頭對準敵人才有可能發現目標,這無形增加了發現目標的難度,除此之外,他也沒有其他的探測手段了,因此對預警機和地面塔臺的支持要求很高,所以無法從戰場態勢感知能力上和殲-20相比。

總而言之,以上體現的就是五代機的另外2個S的硬指標:超音速機動能力、超級戰場態勢感知能力。這些也是五代機對四代機的代差優勢應有之義,蘇-35S對殲-20的落後是全面的,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隱身能力就能概括完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