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在兒媳面前總是小心翼翼,唯恐有錯,怎樣調整這種心態呢?

沐陽乙


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婆婆不太自信,兒媳婦比較強勢造成的;

婆婆不自信的原因:

1、自己婚姻不幸福,離異,喪偶

2、自己沒有退休收入,生存依賴子女

3、自己溝通有一些問題,為人處事的方法有問題,以往的經歷中,自己不是很受別人的喜歡,導致自己膽小,也就是不自信;

兒媳婦強勢的原因:

1、兒媳婦能幹,收入高,這樣的人做事比較有標準和邏輯;

2、兒媳婦漂亮,兒子一般人,相貌差距導致兒媳婦比較高調;

3、兒媳婦原生家庭條件比男方好,比如收入、地域(農村和城市)、教育經歷等等

遇到這樣的情況,需要婆媳經常溝通,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肯定不太容易;

首先兒媳婦對婆婆要有基本的孝順和尊敬,對婆婆的付出要看在眼裡;說話辦事儘量考慮婆婆的角度和情緒;儘量客氣;

然後婆婆最好能懂的兒媳婦做事的邏輯和標準,對兒媳婦的性格要了解,不要拿兒媳婦和親閨女相比,沒有可比性,兒媳婦就是兒媳婦,她和婆婆的關係僅限於她和婆婆兒子的婚姻關係,如果沒有婚姻關係,婆媳其實可以是陌生人;所以不能拿親生的要求;

還有,有條件的最好不要一個屋簷下,可以讓婆婆選擇自己想去哪裡生活,不在一起可以給生活費;

如果沒辦法就是要生活在一起,把兩個人都有讓步,婆婆這個身份一定要做到:

1、不說兒媳婦壞話,有問題說自己兒子,永遠不要說兒媳婦,說不著;

2、老年人的話不易太多,因為插不進話題

3、對兒媳婦的各種看不慣就當沒看見,受不了就不要在一起住

小心翼翼也沒必要,越是小心翼翼,反而更容易有嫌隙。



玲姐姐談情感


小心翼翼,生怕出錯。反而越縮手縮腳,前怕虎後怕狼。

“春芳,孫子奶粉還沒吃。”“什麼,你要餓死他嗎?”“你、你不是說我不會泡嗎?”“那有你這種人,那我問你,如我不來你泡不泡給他吃?”“這、這。”這婆婆左右不著邊,泡奶粉都不敢,結果還是捱罵。

還有次,婆婆趁孫兒睡覺之機,如打仗般胡亂扒幾口冷飯。哇哇,孫兒哭聲如衝鋒號又響了起來。扔下飯碗,立馬去抱孫子。啊唷喂,整個人都是屎,原來他睡下忘了給孫子兜尿不溼。床單上也都是黃燦燦一片。

“闖大禍了,下午媳婦回來不把我罵個半死。”這婆婆顫顫巍巍的連忙洗床單。然後弄個炭盆想馬上烘乾。

“喲,堂前怎麼有火光”近前一看,床單燒起來啦。連忙撲救,無奈迴天乏力,床單病亡啦。媳婦下班回來,罵聲震天。可憐啊,婆婆。

有的事,要仔細小心,如孫兒的安全,飲食,冷暖等。

但如什麼事都小心又小心,如碰上好媳婦,她也許認為你就是這種性格,並不知你是畏懼心理。

如碰上個壞媳婦。那你這綿羊般的躲讓,豈不讓她更得寸進尺,把你當軟柿子,你還有自己好日子過嗎?

你在媳婦這裡,是大人長輩。小心翼翼幹什麼?如身體尚健,且也願幫助他們,那大膽的幫吧。

如心中不想幫,也大聲說出來。因為這不是你應盡的義務。你怕她什麼呢?


浪花一朵廣雪水


不知道您是什麼身份?

您是婆婆、是兒子還是兒媳?

您應該是婆婆吧?如果是這樣的身份,我很體諒您。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固然有兒子、兒媳的因素,跟您的關係其實是更大的!

您只要一心一意地對孩子好,我認為咱們就應該有足夠的膽氣,沒有必要在兒媳面前小心翼翼,咱們全身心地為他們付出,又不虧欠他們什麼,有什麼好小心翼翼的呢?

如果你們是晚輩,老人有這樣的心態,你們就要反思一下自己了。不是說你們對老人不好,但溝通上是不夠的。如果真出現了這種情況,跟老人加強溝通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