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武則天才華如何?她的哪些作品最具有代表性?

晨渺


身為一代女皇,武則天頗涉文史,其本人不僅具有較高的詩歌鑑賞能力,而且也有相當高的詩歌創作才華。從《全唐詩》收集的武則天的46首詩歌中,可以看出其詩歌古質典雅、清新明快的風格,具有較高文學價值。


一、從歷史上記載的兩個事件,來管窺武則天的文學鑑賞能力。

(一)武則天激賞駱賓王的《討武曌檄》。

駱賓王的這篇檄文,以駢文寫就,文風犀利,開篇大義凜然,歷數武則天之累累罪惡;落筆入木三分,充斥討伐武則天之壯志豪情。臣下戰戰兢兢的讀著檄文,當武則天聽到:“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等處時,不僅沒有惱羞成怒,而且頻頻點頭,最後矍然為之動容,認為通篇文章對仗工整,氣勢如虹,謂左右曰:“此宰相之過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從此可以看到,武則天不僅具有政治胸襟和膽略,而且也具有較高的文學鑑賞能力。

(二)武則天多次組織賽詩會。

最有名的一次,就是龍門詩會,史稱“龍門奪袍”。

武則天游龍門,令群臣賽詩,優勝者,賜以錦袍。左史東方虯最先成詩:“春雪滿空來,獨處如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武則天聽了,連稱好詩,即令上官婉兒賜予錦袍。宋之問的詩寫的長,最後才呈上:“宿雨霽氛埃,流雲度城闕。河堤柳新翠,苑樹花先發……”武則天讀罷,連連讚道:“此詩更高!此詩更高!”興奮地徑直走下龍位,奪過東方虯手中錦袍,轉賜到宋之問手中,群臣一片沸騰。之後,“龍門奪袍”漸成佳話,而武則天的詩歌鑑賞能力也可管窺一斑。

二、從武則天的兩個代表作,來欣賞一下她的詩歌創作能力。

(一)武則天感業寺修行時期的佳作《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首詩做於武則天在感葉寺為尼期間,是為思念唐高宗而作。全詩的意思是:我思君過度,雙眼迷離中竟將紅色看成綠色。由於朝思暮想心中的君啊,我身兒都憔悴消瘦了...如不信我近來的思君之淚,那就開箱看看我的石榴裙,那上面的斑斑淚痕可以為我作證呀...

該詩情感真摯,心境哀憐。賦、比、興修辭手法運用自如,情、理、思心理活動躍然紙上,纏綿悱惻,哀怨低迴,情景交融,動人心絃,頗具藝術感染力,堪稱為一首好詩。

(二)武則天做金輪皇帝期間的《臘日宣詔幸上苑》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做這首詩時,武則天身份地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她已經不再是那個感業寺的小尼姑了,她成了主宰國家命運的君主。雖然是大冬天,但武則天要求一夜之間百花齊放口吻卻是一種咄咄逼人的架勢,氣勢不凡,表現了武則天張揚剛毅、殺伐果決的個性,也展示了其號令一切、吞吐宇宙的氣概,給人一種昂揚進取、捨我其誰的精神力量,實為女性詩歌中難得的一首佳作。


通過上述敘述,可以看到,武則天頗具文學才華,不僅有創作才能,亦具鑑賞能力。其實,在其統治期間,她不僅“尚文”,而且“致用”,把自己的文學才能運用的治國理政上來,其“尚文而致用”的手法亦頗為老練毒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深入研究一下。


六福雅士


武則天又名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亦作武瞾、武照,本名不詳,通稱武則天或武后。是中國古代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武則天智略過人,兼涉文史,頗有詩才。有《垂拱集》及《金輪集》,《全唐詩》.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隨心隨意性情中人


提起武則天,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那個權傾朝野,令天下人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武曌。但她曾經還有一個名號:武才人。她的才華也是很出眾的。

提起她的詩,大多都會想到那首在感業寺出家時所寫的《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而讀過這首《臘日宣詔幸上苑》之後,你就更能感受到她心境的蛻變之大。這首詩個人認為相較於《如意娘》更具有代表性。

《臘日宣詔幸上苑》武則天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歷來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據《全唐詩》記載:

天授二年,臘,卿相欲詐稱花發,請幸上苑,有所謀也,許之。尋疑有異圖,乃遣使宣詔云云。於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鹹服其異。後託術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

不過《全唐詩》中史料記載謬誤甚多,不可全信。武則天稱帝期間,政權一直都非常穩固,除了晚年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並沒有真正的謀反活動。

相比之下,下面這個版本更加可信一些:

武則天稱帝之後,一次偶遊宮苑,看到苑中幾枝梅花盛開,一時興起,寫下了這首詩。詩中她下詔讓百花齊放來取悅她。(此事到跟電視劇《朱元璋》中老朱讓落山的太陽站住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個故事看起來荒誕,但仔細想來,也不無可能。武則天的權利當時到達了頂峰,難免會有點兒“飄”。

據說此事還有一個後續,多半是後人添油加醋的:到了第二天,果然百花齊放,唯獨牡丹沒有盛開,武則天大怒,下令用炭火烤牡丹的枝幹,牡丹經受不住也紛紛盛開。餘怒未消的武則天還是將牡丹貶到了洛陽。

關於這個故事,在《鏡花緣》中記載比較詳細。


與《如意娘》中那個卑微的渴求皇帝臨幸的武媚娘不同,此時的武則天可以讓山河變色,萬眾臣服。

就像一首民謠中所唱的那樣:喝令三山五嶽開道,我來了!武則天的這首詩確實也有著這種非凡的氣勢。不服老天爺的武則天命令百花在冬夜綻放,就像她不服命運,最終創造了絕無僅有的奇蹟一樣。

論詩,這首詩氣勢逼人,確實是一首好詩,但是對於天下百姓而言,則是有著刺骨的寒意。統治者開始變得狂放無忌,自以為能夠操作萬物的時候往往禍亂也就來了。

心態飄了的武則天的一些所作所為對於唐朝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她最大的危害就是毀掉了自太宗以來辛辛苦苦建立的良好社會秩序。

太宗時期注重社會道德與吏治的建設。大將丘行恭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便把反賊的心挖出吃了。但太宗並沒有表揚他,而是嚴厲斥責:處罰犯人自然有國家的法律,你這樣做是幹什麼!

在太宗的影響下,一些前朝奸臣如裴矩、封德彝都變成了良臣。

而這樣的良好風氣在武周時期又大變樣了,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曾經有這樣一首詩:

補缺連車載,拾遺平斗量。耙推侍御史,碗脫校書郎。糊心巡撫使,眯目聖神皇。

意思就是當時武則天亂封的官可以用車載斗量來形容。侍御史多的能用耙推,校書郎多的像拿碗扣出來的一樣。由此可見,當時的吏治會有多麼黑暗。後來武則天還殺掉了大批忠義之士,其中就包括大將程務挺、黑齒常等人,給後來的唐朝邊關造成了無窮的隱患。


武則天緩緩吟出那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平靜的語言之下,蘊藏著巨大的風暴。詩句的背後是百姓的哀鴻遍野和酷吏們散發的陣陣寒氣。

注:參考文獻

《長安月下紅袖香》石繼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