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危機下,你覺得會有哪些新的機遇呢?

905214897


現在的情況下,對於中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一、全球疫情爆發,中國由最初的疫情最嚴重國家,經過全國人民的集體抗疫,成了世界上最安全國家。現在,中國處於疫情國家的“包圍”之中,這是個挑戰,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抗疫是全球性的,試想,如果因為疫情每個國家都封國,對中國非常不利。

二、基於抗疫是全球性的原因,中國才出手援助80多個國家抗擊病毒,救別人也是救自己,彰顯了大國的擔當,在國際上樹立了威望。所以,我認為,我們的國家真是偉大。

三、這次疫情帶來的機遇很多,有弊就有利。除了樹立了國際形象,作為生產大國,我們的疫情接近零,出口可以加大力度,對於經濟提速好處多多。另外,防疫物資出口將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口罩、防護服等全球的需求量太大,我國應加班加點全速生產,既幫助全球抗疫,又提拉經濟。

四、全球疫情不結束,每個國家都會受到影響,都沒有好處,即使對於我國機遇很多,但還是希望疫情早點過去。


淡水河邊207


坐上空天飛機轟炸美國白宮……[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美中俄


最近很多自媒體都在分析“疫情過後哪些行業有賺錢的機會”,讓人看了會有“確實如此”的感覺,但這些分析就像老闆告訴員工“我們這個行業今年給國家做出了一百個億生產總值的貢獻”一樣,答案沒有錯,但似乎跟混著底薪的業務員沒有半毛錢關係。

1) 互聯網醫療。比如在線問診、遠程醫療、醫藥O2O等。疫情之前,很多醫院早已經存在線上問診的服務,專業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也不少,但無論怎麼普及和宣傳,人們似乎並不買單。疫情之後,人們被軟禁起來,這才開始自發地使用這些線上服務,發現互聯網醫療平臺不僅方便,而且能避免交叉感染。等診斷結果出來,還能通過醫藥電商O2O平臺直接送藥上門,人們會逐漸接受和適應這個尋醫問藥的新模式。

看法:這個領域只能作為線下醫療的補充,並不會說會有多大的賺錢機會存在。而且,互聯網醫療存在誤診的弊端,技術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想利用這個契機去開發一個互聯網醫療平臺,基本上不可能,要調動的資源很多不說,短期內是很難盈利的。

2) 在線教育。以往的線下培訓機構或者學校都是聚集教學,因為疫情的嚴重性,很多機構和學校為了不耽誤正常的教學計劃,轉向線上授課。現在的信息技術日趨強大,隨著5G和AI技術的成熟,無論是輸出內容的老師,還是接收內容的學生,都很方便。這個時期,主要是增加了很多低線城市的用戶,在線教育被進一步普及。

看法:在線教育其實不是新鮮的技術,只是以往用戶覆蓋面較窄,而且其中一直存在著一個問題:它對於接受內容的學生是不可管控的。從教育的本質來看,學生不僅要真正地學到理論知識,他還需要線下社交和學習的氛圍,因此在線教育只能算是線下教育的一個輔助工具。至於賺錢機會,無論是開發一個在線教育平臺,還是做出優質的課程內容,門檻都是比較高的。

3) 企業服務。為防止病毒交叉感染,很多企業在這段時期內採用了線上辦公的模式。以釘釘、企業微信、飛書等產品為首,即使老闆和員工有一百個不想用的理由,但相對於只發工資不幹活這件事來說,起碼是可以接受的。對於提供線上辦公服務的企業方來說,用戶量和用戶時長劇增,將能吸引更多的資本。

看法:如果你本身就是做企業服務相關業務的,未來的業務成交率會顯著提高,因為很多企業會開始重視起對於線上的投入,比如系統開發、O2O對接等。真正出現的賺錢機會,是資本對於做企業服務的企業更加青睞,普通人比較難以入局。

4)生活服務。主要是配送到家這一個領域。大家被軟禁的這段時間,對於基本生活的需求是非常集中的,外面的店鋪關門,於是電商和O2O平臺解決了這些問題。像生鮮電商和社區便利店,以往只在大城市顯得比較有市場,這段時間新用戶和新訂單數量都呈現井噴式的增長。以往線下的配送以快遞和熟食為主,低線城市會逐漸接受和適應食材配送的方式,不僅健康,而且方便。

看法:配送到家的服務在這段時間非常火熱,且會讓很多人逐漸養成這樣的習慣。這是普通人可以嘗試入局的一個方向,開發一個配送平臺或者成立一個配送站點,只要周邊的配送需求足夠,確實是一個賺錢的機會。但這門檻較低,沒什麼技術含量,跑馬圈地速度快的和口碑優的,也許能分到一杯羹。

5) 線上娛樂。宅在家的人們,除了要吃喝拉撒,還得尋找精神方面的消遣,於是線上娛樂在這段時間的用戶量和用戶時長都是猛增的。這其中包括遊戲、短視頻、長視頻、直播等,相對於慘淡的線下娛樂場所,這算是人們宅家期間最主要的精神消費了。

看法:無論是做遊戲的還是做自媒體的,這段時間都能迎來大量用戶,但這個是不是賺錢機會,還得從長遠來看。因為大家可能只是因為無聊才關注某個遊戲、某個自媒體平臺,等到恢復正常的生活,大批用戶會流失掉。而且,依靠前端收割流量、後端廣告變現的平臺,此次風波讓很多廣告主退出資本市場,反而會使平臺更加難過。對於普通人而言,無論作為流量主還是廣告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過。

以上這些,更多的是行業趨勢,屬於資本的玩法,普通人一時半會玩不轉。說點比較接地氣的趨勢。

能預見的是,疫情過後,會出現一大批倒閉的企業和失業的人,還有一部分因為長期待在家中出現心理問題的人。如果你是做創業諮詢、貸款、勞務派遣、人力資源、心理諮詢等方面的,業務量一定不會差。

網上關於疫情過後的商機有很多解讀,大同小異,不必過分期待,與自己無關的東西,純屬浪費時間。還有一些人說,這段時間人們壓抑了太久,疫情過後會出現“報復性”消費,比如線下餐飲店、娛樂場所、健身房等將迎來寒冬後的爆發,這其實是個偽命題。

一方面,大家釋放壓抑心理的持續時間不會很久,過不了幾個月大家就會忘了。如果貿然去開一個健身房或者娛樂室,風險是巨大的。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在這段時間的收入減少,錢包萎縮,除了衣食住行等必要消費,即使大家有“報復性”心理,也不會做出多大的消費行動,反而大家會把錢包捂得更緊。

建議在這段空放的時間裡,大家可以多看幾本書,或者學一門技術,或者確定一個努力的方向。

如果你渴望賺錢,也看到了這些機會,但自己沒有切入的技術或者資源,那還是得從腳踏實地開始,做自己能做的事就好。除非你本來就身處那些領域,否則它們暫時跟你沒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