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歐美完成群體免疫,而我國疫苗還未研發出來,會有什麼後果?

輕熟小叔


對於新冠肺炎病毒,群體免疫是不是可能?這個問題尚無科學解答,也可能答案是否定的。疫苗能不能研發出來?我的直覺是:疫苗有很大可能被研製出來。如果歐美國家群體免疫獲得成效,這對全人類來說是一件“好事”,至少證明對於新冠肺炎病毒這類感染疾病,群體免疫是可能的,儘管代價巨大。如果我國疫苗(或者外國疫苗)研製都不成功,後果之一是:新冠肺炎病毒可能像流感一樣,不斷侵襲人類,包括我國和歐美國家。後果之二是:類似新冠肺炎病毒的新病毒或變異病毒,對人類危險很大,我國人口多,流動性大,必須加強這種群體性感染疾病的預防、控制和治療。後果之三是:給我們提出一個嚴峻挑戰,即如何在保證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的情況下,做好新冠肺炎病毒防控工作。


改名挺難


提主的問題還真不是杞人憂天,歐美國家完成群體免疫,而疫苗仍然未能研發成功,這種情況完全有可能出現。

群體免疫是指當群體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對某種病原體有抵抗力,這種病原體就不容易在這個群體中傳播,從而使群體中對這個病原體沒有抵抗力的人受到保護,也倖免於難。

群體免疫一般都是通過接種疫苗而獲得。如果沒有有效疫苗,想要獲得群體免疫,就只有通過大量成員被病原體感染,痊癒後獲得保護性抗體來實現。

3月13日,英國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提出新冠病毒的群體免疫策略,認為英國將需要大約60%的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群體免疫力”。

如果英國果真放任疫情不管,任其發展,以實現其所謂群體免疫,英國6700萬人口,感染60%,病死率按照歐洲國家死亡率較小的德國來計算(德國現在的病死率已經緩慢上升到1.9%),將要付出76萬人的生命!

當然,數字可能並不準確,畢竟,就算病毒篩查率很高的德國,也不可能把所有攜帶病毒的都檢測出來,新冠病毒具體的致死率誰也無法準確預知。但代價高於普通流感卻是基本可以確定的。

該策略一開始遭到了包括英國科學家在內的多數民眾反對。

如今,新冠肺炎全球超過130萬例,成為全球大流行性傳染病。群體免疫再次被歐美各國討論,很多國家準備或者正在實行“防守型”的群體免疫。

拿歐洲的抗疫“標杆”德國來說,據德國華裔病毒學家、埃森大學教授陸蒙吉介紹,德國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關閉餐館和大多數商店,全國禁止兩人以上的聚會,封閉邊境和快速追蹤感染鏈等等,由於錯過了最佳防疫階段,仍難以擋住新冠病毒的傳播。

在德國實施嚴格的隔離措施存在難度,很多民眾認為不允許聚集是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寧願冒著被病毒感染的風險,也不願自己的這種權利被損害。

德國的科學家預計防控新冠病毒很可能要持續兩年時間。不可能一直採取現在的隔離措施,把整個社會關一兩年,學生長期不上學,市民長期在家辦公。不僅民眾不會同意,經濟也承受不了。整個社會停擺的時間過長,可能導致更多的人餓死,比被病毒感染致死的危害還大。

因此,德國正在考慮將限制政策逐步放鬆,

到4月20日,德國有可能會把現在的隔離措施全面放開,到時病毒傳播速度將會加快,新增病人數上升,升到一定程度,再把措施收緊。防止病例暴增壓倒醫療體系。

如果一直沒有研製成功疫苗,就只有這樣讓病人一波波感染,直到有了群體免疫力,終結疫情。

現在,歐美很多國家都是採取類似的做法,他們雖然封城,但並不像我們國家封城這麼嚴格,而不嚴格意味著病毒傳播無法完全阻斷。他們的想法是,能阻斷病毒更好,如果不能阻斷就儘量拖延病毒的傳播速度,直到群體免疫或者疫苗出現。

最近,意大利北部小鎮採血站在對60名獻血者進行病毒篩檢中,發現40名獻血者血液中,存在新冠病毒的抗體。小鎮獻血者有66.7%的人感染過新冠病毒。如果小鎮其他人都是類似的比例,說明小鎮已經群體免疫成功!

所以,歐美國家在付出了比我們更多的傷亡後,有可能真的實現群體免疫。

到時,他們就可以不用擔心病毒在自己國家傳播,不必做過多防疫措施,不用擔心別的國家人員攜帶病毒入境,可以自如地與其他國家的人員進行交流、溝通和貿易。

而我們國家則可能陷入被動局面,擔心新冠病毒會捲土重來。

但我們也不必過於擔心,我們還有充分的時間準備。

除非放任病毒感染,不加干預,每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很快實現群體免疫,正如德國的科學家所說,他們與新冠病毒的鬥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可能長達兩年。而我們國家疫情基本已經得到控制,在歐美國家實現群體免疫的過程中,我們一邊外防輸入,一邊更自如地發展自己的經濟,儲備必要的醫療物資,研發治療的藥物及預防的疫苗。

等到歐美國家都群體免疫了,全球新冠病毒流行結束。我們要做的就是將傳染病的預警、上報重視起來,一旦再次出現疫情,無論是新冠病毒還是其它病毒,即使我們仍未研發出有效疫苗,只要我們能夠及時發現、上報、隔離,沒有群體免疫的我們也不會任病毒宰割。

因為,我們有歐美所沒有的“萬眾一心”、“群防群控”!這一次疫情我們能夠扛住,下一次我們只會做得更好!


王成大夫


1 有疫苗後的做法。群體免疫第一次被使用是在1923年,當時人們發現大量兒童對麻疹免疫後,新感染的數量暫時減少了。從那以後,我們開始了用疫苗來獲得群體免疫,以阻斷傳染病的傳播——對,群體免疫其實主要是針對疫苗起效的機制。

2沒有疫苗的做法。在古代,人類只有通過一些生命體質特別頑強的人,憑藉著自身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而且都是在感染之後才慢慢的出現這種抗體,已經對身體機能所造成的損害。所以有很多人還沒有來得及產生抗體就已經掛掉了。

死亡率越高獲得群體性免疫的人數也就越少,死亡率越低,獲得群體性免疫的人數也就越大。大家到時候普遍感染之後自我康復,然後就可以獲得一定的社會性,群體性免疫能力,而這也是最高效,成本最低的一個抵抗疫情的方法。這個方法缺乏人道主義,畢竟目前對於老年人的致死率已經比較高了。至於1920年的西班牙流感,不能完全說算是已經產生了群體免疫力,西班牙流感在出現初期的確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死亡,造成了全世界範圍內有5億人口感染的這個流感,最終有5000萬人口死於這個流感。由於感染人數較多,而且已經死了一定的人口,所以應該說是已經產生了群體免疫力。試問在信息這麼發達的時代,誰能力排眾議幹下去。

從生物學的角度上講人種之間的DNA基因序列是基本沒有差異的,但白人連毛都沒褪完,皮膚粗糙不堪,各種痘痘遍佈全身,百分之90的白人有狐臭,就是說連進化都沒有我們先進,黃種人也是最聰明的這是有研究報告的。而我國的生物技術並不比其它國家差,也是居於世界前列的。並且名為“重組2019-COV疫苗I期”的臨床試驗是由軍事科學院的生物研究所和康熙諾生物公司主辦的疫苗項目也在有序推行當中。

如果真像你說的情況,封國嘛!這不是大家都在乾的事嗎?稍稍等待,我國馬上就會迎頭趕上的。相信祖國,所有的陰謀詭計都是紙老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