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植水稻,撒播的產量為什麼趕不上移栽的產量?

常德農村老趙


一,移栽能促進分枝。

二,分枝比原枝稻穗大。

三,移栽秧苗密度勻稱。

四,移栽通風通氣性好,利於光合作用。

五,移栽田不易倒伏。

以上原因形成移栽田此直播田水稻產量高。追求精細耕作高產的農民喜歡移栽,但直播田省工省時,許多農民選擇了直播。


六O後打工大叔


我對這個問題不敢苟同!我們當地水稻採取直播技術種植十幾年了,產量比栽秧種植高,直播水稻確實存在缺點,但栽插水稻也有缺點。我們當地栽插水稻只有1000斤/畝,自從選擇直播技術種植水稻後,水稻單產年年提高,1200斤/畝;1400斤/畝;1500斤/畝;去年畝產1900斤/畝(平均),當然可能與選擇優良新品種種植也有關係。如果否定水稻直播種植技術,是不客觀、不公平、不科學的,也是不嚴謹的。實踐證明,水稻直播技術是規模種植的必然選擇,是農村缺乏勞動力農民科學選擇。

在前面水稻直播技術相關問答中,我回答了直播水稻種植優勢和技術,今天就不重複回答了,今天我來回答直播水稻的弱點和缺點。

(1)直播水稻容易倒伏。直播水稻沒有緩苗期,出苗後就開始分櫱,分櫱期比較長,所以分櫱旺盛,植株濃密,莖稈細長。直播水稻根系很淺,根系生長髮育不如栽插水稻,主要是撤播後,種子落在土壤表面,不象栽插水稻人工將水稻根鬚按入泥巴里,加上水稻田秸稈較多,水稻很難扎入深層土壤,所以當水稻灌漿到成熟後,容易倒伏,不方便機械收割,而且都是成片倒伏,但減產的風險較小。農民在水稻灌漿後,也就是乳熟期八成黃的時候,就停止灌溉了,水稻田土壤乾燥乾裂,水稻就不容易倒伏了,另外,及時收割也就沒有倒伏風險了,當水稻成熟後,不能等秸稈枯黃了再收割,只要稻穀成熟了,馬上收割,顆粒歸倉,水稻也就不會有倒伏了。

(2)直播水稻雜草多。今年我走訪了我們當地幾個水稻種植大戶,他們都反映,直播水稻種植田間雜草多,水稻種植除草劑打多了,對水稻生長有危害性,尤其是水稻封行後,除草劑就沒法打了,因此,直播水稻種植十幾年了,可田裡雜草也多起來了。如果繼續採取直播種植,今年水稻有可能減產。今年我們當地水稻種植決定採取機械栽插種植。目前,農民已經購買三臺機械插秧機,每臺2萬元,國家補貼2000元,個人實際支付18000元。中晚稻育秧採取軟盤育秧,農民正在準備育秧。

機械栽插秧也有缺點,採取栽插秧目前找不到人工了,而且人工費用200元/天,100畝水稻人工費用40000元以上,幾乎沒有收益了。我們當地人2018年在外地流轉500畝水稻田,機械無法開到水稻田,只能人工種植,找到的人工都是老人,效率低下,當年虧本而歸。機械插秧,農民反映,漂浮秧多,需要人工補插,對秧苗有傷害,而且機械插秧每小時100元。機械插秧株距行距較大,植株稀疏,沒有直播水稻合理密度,產量較低。種植成本大,農民收益較低。現在種植水稻賺的就是節省人工費用的錢,如果再選擇人工栽插,農民就無利可圖了。種植水稻我們不僅要追求產量,這要開源節流,降低成本,否則會賠本賺吆喝!越種越賠。

水稻種植要想有收益,必須多種因素綜合考慮。不能說某種方式好,某種方法產量不高,要求天時、地利、人和。種子不優質,再好的種植方式也沒有高產量,管理不當也不可能有高產量,病蟲害、自然災害影響下,也不會有高產,浪費生產資料沒有高收益,不計成本的種植也沒有收益,沒有豐富的種植經驗技術也沒高產高收益。種植水稻必須發展先進生產力,解放生產力,敢於嘗試,敢於創新,科學種植。總而言之,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


長江三農


農村種植水稻,撤播的產量為什麼趕不上移栽的產量?去年我一年都在家種地,我家是移栽的,鄰居家是撒播的,我說下情況。

我家去年的移栽水稻畝產大概在1400斤/畝左右,而鄰居家撤播的也上了1200斤,他們撒播的就是直播稻幾畝田一個人一天搞定,而我們家是花錢請人插的秧,所以實際上我家減去人工費用,和撒播收入差不多。

先說撒播稻的好處,可以極大的節約人工。一個人一天隨便可以撒播幾畝地,且雀去了拔秧、插秧的環節,特別適合現在勞動力少的農村老人操作。

我們再說撒播稻的缺點:①首先撒播的種子量明顯高於移栽的,一畝地要多2~3斤種孑。

②種子播撒時使用的是用人工,很難保證撒出去的種子會特別均勻,所以經常會導致成片的地方沒有秧苗的情況,需要後期補秧。③另一個問題就是,種子拋灑面積太大,不利於集中管理,很容易遭受鳥害、鼠害,導致種子被吃掉。

④還有就是,種植時由於全是露天,受天氣影響比較大,天氣不好時,播種下去的種子易黴變腐敗。

總之,近幾年流行的撒播稻,如果能做到播撒均勻,不受敵害、天氣等因素造成的種子數量減少,那麼其產量肯定會和移栽的差不多,但是種子的使用量肯定會比移栽的多。移栽、撒播都有其優缺點,大家又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