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總怪罪別人?

TTLuna


我們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吧!

先看問題:怪罪說明什麼?事情失敗了,失敗的責任誰來承擔的問題!

我們把一件事情做錯或者失敗的時候,壓力反應就會產生情緒反應:恐懼、悲傷、憤怒……這是一條從小就建立起來的神經迴路,從額葉皮層和杏仁核之間的聯絡,如果事情做錯或失敗,反而高興,這個人的正常神經迴路已經遭到了破壞,那是精神分裂的前兆,即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的分裂和不統一。

所以一件事情做錯或失敗給人帶來消極情緒才是正常人的正常情緒反應!請注意是情緒反應,不是理性反應,理性反應會去分析為什麼自己做錯?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怪罪別人屬於情緒反應,是非理性的,為什麼會這樣啊?躲避壓力或釋放壓力的本能反應,這種本能反應自然是非理性的。有一句話說的很好:雪崩之後,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也就是說每一個人對失敗都要承擔一定責任,而不是推卸責任,洗白自己!

怪罪他人的人往往情緒調節能力較弱,也就是無法抵抗壓力,既然無法抵抗壓力,就只能用轉移的方法釋放壓力了!很多人面對摔倒的老人不敢去扶,也是這個原理,面對攙扶帶來的壓力不能抵抗,只能也用轉移到方法了,裝作沒有看見,或避之不及。

所以我們不難得出結論:總是怪罪他人的人其實很脆弱,情緒反應強烈,情緒起伏也比較大,應該屬於情緒不平衡人群,氣質類型屬於膽汁質和抑鬱質居多的人。

總是怪罪他人的人理性加工能力會不斷下降,因為壓力都轉移給他人了,反而不利於自己發展,自斷理性加工通路,很可悲的!



認知心理研究者


怪罪別人是在推卸責任,是逃避責任的作法。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人都會有錯都會出錯,不要光看到別人的問題而沒發現自己的問題。做人一定不要推卸責任不要逃避責任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吳雲生6


1.思進取的方向找錯了,人想進步,應該什麼事情向內找原因,就是從自己找原因,怎麼做能更完美,然後自己就進步了。

2.人走向成熟是包容性越來越大,像水的品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像大地的品質,厚德載物,即使別人有了問題,我們也應該以慈悲之心包容他人幫助他人,而不是埋怨他人。

3.學習聖賢,學習地位越高的人,這方面做的都很好,十分有涵養。

4.大家都這麼做了,我們社會的文明也能上升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