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東晉大司馬桓溫充滿野心和奮鬥的一生

01

我叫桓溫,出生於兵荒馬亂的東晉,在講述我的故事之前,要先簡單介紹一下西晉。

自從武帝司馬炎建立西晉以來,南下平定東吳,完成了統一天下的重任,可惜這種局面只維持了很短的一段時期。

隨後繼位的就是遺臭萬年的白痴皇帝司馬衷,他做了十幾年皇帝,最出名的事蹟卻是那句“何不食肉糜?”在這樣一位皇帝的帶領下,西晉的好日子就算到頭了,何況當時還有一位心狠手辣又野心勃勃的皇后賈南風,於是很快發生了足以讓西晉毀滅的八王之亂。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東晉大司馬桓溫充滿野心和奮鬥的一生

說真心話,把所有罪責都算到他們兩人頭上有些不公,西晉建立之初就存在很大隱患,尤其是對宗室過於信任的做法為內亂埋下了伏筆。

武帝司馬炎鑑於曹魏宗室力量薄弱導致被篡位的教訓,大肆分封同姓諸侯王,卻沒料到宗室過於強橫的實力對皇權產生了嚴重威脅。

八王之亂讓西晉短暫的統一很快分崩離析,整個北方陷入了混亂不堪的局面,各個諸侯王為了爭權奪利,上演了一幕幕宗室自相殘殺的慘劇,與此同時,北方的少數部落如匈奴、鮮卑等開始壯大起來,並且先後僭位稱王,造成了五胡亂華的空前大浩劫。

西晉在這種風雨飄搖的局勢之下,苟延殘喘了十餘年,終於在永嘉之亂後徹底的結束了。

02

東晉局勢更加混亂,東晉本就是司馬氏無奈之下南遷才維持下來的政權,說是偏安一隅並不過分,而與西晉相比,東晉朝廷更像是一個擺設。

東晉建立以來,始終擺脫不了南方世家大族的控制,甚至在建立之初,元帝司馬睿邀請幫助自己登上皇位的王導一起坐那把皇椅,於是民間有了“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

皇權的削弱還只是東晉滿目蒼夷裡一部分,當時北方亂成一鍋粥,後趙、前秦、前燕、成漢各自先後割據一方,對東晉虎視眈眈。境內也是叛亂四起,王敦之亂、蘇峻之亂直接威脅到了東晉政權。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東晉大司馬桓溫充滿野心和奮鬥的一生

而我,就出生在這個動盪不安的時期,接下來,就正式開始我的故事。

03

我的名字有特殊含義,簡單說來,是兩個姓氏的結合,桓不用說,是我的家族姓氏。而溫則來自我很敬仰的一個人物——溫嶠。溫嶠一生公忠體國,曾經平定了王敦和蘇峻之亂,為人也是英姿颯爽,還因迎娶表妹被傳為一時佳話。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東晉大司馬桓溫充滿野心和奮鬥的一生

溫嶠

剛出生的時候,我很榮幸地受到了他的青睞,長大後聽父母說,在我未滿週歲的時候,溫嶠就稱讚說我有奇骨,長大後必定成為英傑,於是我父親便給我取名為“溫”。

我的家族桓氏雖然不能跟當時的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這些頂級豪門相比,但也算衣食無憂,所以我的童年是在無憂無慮中度過的,可惜這一切,在蘇峻之亂中成為了泡影。

父親桓彝任宣城內史,蘇峻叛亂時正處於他進軍的必經路線之上,於是成了他的進攻目標,父親在叛軍的猛攻之下以一座小城堅守了一月有餘,最後慘遭殺害, 而當時,我只有十五歲。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東晉大司馬桓溫充滿野心和奮鬥的一生

桓溫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何況父親是被叛軍所害,於是直接參與此事的太守江播成為了我的復仇目標,只是這時候的我年少未經世事,而且孤立無援,以我一個人想殺太守如果貿然行事肯定難以成功,於是我足足等了三年,這三年來,我每天枕戈泣血,就為了等一個機會。

機會終於來了,江播去世了,他臨終之前知道我報仇之心未泯,就讓他的幾個兒子加以防備,在守孝期間暗藏兵刃在身邊。但是我知道這是報仇的最好時機,我趁著人多眼雜,假扮成弔唁的客商來到喪禮之上,出其不意地將他幾個兒子手刃於刀下,終於報了殺父之仇。

也許會有很多人說我殘忍,但是在這個年代,這是唯一的生存法則,我的做法不但得到了許多人的稱讚,還因此聲名大振,引起了上層人們的注意。

04

這個亂世當中,名聲就是每個人唯一的名片,如果沒有名聲在外,只能埋沒於市井之中。

我自幼就得到過溫嶠前輩的稱讚,此時親自報了父仇更是名聲大振,父親的為國捐軀也讓朝廷很快就注意到了我,加上為人豪爽,氣度不凡,朝廷寄予我厚望,讓我承襲父職,還把我招為駙馬,娶了南康長公主為妻。

這時候的我可以說是春風得意,不久之後,又有另一個人對我的命運產生了重要影響,就是我的好友庾翼。

庾氏在東晉也是名門望族,甚至風頭一度超過了琅琊王氏,所不同的是,琅琊王氏這些大族以偏安江南自保為目的,對北伐一事興趣不大,而庾翼則以匡扶天下為己任,對北伐十分熱衷。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東晉大司馬桓溫充滿野心和奮鬥的一生

我和庾翼一向交好,他也在朝廷上對我大力舉薦,於是我被任命為幷州刺史,協助他一起北伐,可惜庾翼北伐最終沒有成功,他在不久後病逝,隨後我接替他為荊州刺史。

荊州以富庶著稱,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東晉時更是南方的一道屏障,這是我第一次執掌重兵,都督荊梁四州諸軍事,還領護南蠻校尉,這一年,我已經三十三歲。

05

對於很多人來說,倘若沒能在這個年紀建功立業,那他的一生便註定碌碌無為。可我卻不會,我的追求不是安於現狀,小有名氣的清談家劉惔很有知人之明,說我是孫權和司馬懿一樣的人物。

不過我心裡很清楚,和那些世家大族王氏謝氏相比,我的實力和人脈都遠遠不及,要想取得更高的威望,只有一條路,就是建功立勳。我在軍中時刻關注著天下大事,這時候我把目光對準了西邊的成漢。

成漢這個政權佔據著巴蜀地區,剛開始就是由流民首領建立,一直不太穩定,如今君主更是荒淫無道,只是憑著易守難攻的地勢維持到了今天,現在去消滅它,是我建功立業的最好時機。

我上疏陳列討伐成漢之後,朝廷沒有及時給予答覆,而是分成兩派為此爭吵不休,機不可失,我等不及朝廷的批准便率軍出發。

局勢果然如我所料,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達成漢首都成都門下,就在我以為勝券在握的時候,卻陷入了我一生當中的第一次苦戰。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東晉大司馬桓溫充滿野心和奮鬥的一生

桓溫消滅成漢之戰示意圖

成漢自知命懸一線,做起了殊死抵抗,成都地勢險要,對於我們進攻一方十分不利,在攻城戰中蒙受了巨大損失,城中箭如雨發,手下將士傷亡慘重,都有了驚恐之色。面對著血流成河的戰場,我遠沒有表面上平靜。

那一刻,我差點選擇了放棄,雖然我深知此時的失敗會註定我一生很難再出人頭地,可是局勢危急,再這樣下去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於是我萬般無奈之下下令收軍,可是這時候上天突然眷顧了我。鼔吏竟然犯了一個低級錯誤,把撤退信號擊成了前進鼓,軍隊奮勇參戰,士氣大漲,這時候的成漢軍也在苦戰之下瀕臨崩潰,面對猛烈地進攻終於抵擋不住,瞬間被擊潰。

我終於取得了這場有驚無險的戰爭,成漢君主投降,巴蜀被納入東晉版圖,我成為了東晉以來第一個有滅國之功的將領。

06

立下了如此大功,我內心自然激動萬分,這一戰讓我天下聞名,凱旋迴來之後,我等待著朝廷的大加封賞,也期待著乘勝北伐,北方不久後也出現了一個難得的好時機:後趙皇帝石虎病死,我彷彿看到了後趙的領土也被收入囊中,我將立下不世之功。

然而朝廷給了我當頭一棒,他們僅僅給了我一個徵西大將軍的頭銜,完全沒有實質性的賞賜,不僅如此,他們還提拔揚州刺史殷浩,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殷浩是朝廷對我進行牽制的一顆棋子,他們已經明顯表現出了對我的忌憚。

我明白了,功高震主,這已經被歷史無數次證明,況且把握著東晉政權的那些世家大族也不願看到我勢力壯大, 要想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就必須要壯大自己的勢力,壯大到足以和朝廷的抗衡的地步。從這時候開始,我的一切都改變了,我不再崇拜為國捐軀的父親,也不再欽佩忠心耿耿的溫嶠,我要走向另外一條路——不能流芳百世,就遺臭萬年。

溫性儉,每燕惟下七奠柈茶果而已。然以雄武專朝,窺覦非望,或臥對親僚曰:“為爾寂寂,將為文景所笑。”眾莫敢對。既而撫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後世,不足復遺臭萬載邪!”

我雖然氣憤,甚至打算擅自出兵消滅後趙,但我沒有走上這條路,我對朝廷還是有著清醒的瞭解,朝廷百官之中,尸位素餐者居多,用來對我進行掣肘的殷浩也不過是有名無實之徒,想靠這樣一個人代替我北伐,他們只會自取其辱。

07

果然,殷浩失敗了,敗得一塌塗地,我當然不會放過這機會,彈劾他的同時準備北伐,這一次已經沒有人能阻止我。

其實對於殷浩這位老朋友,我是有著同情心的,我不願意看到他現在如此落寞,想把他再次徵用,可惜他沒有給我答覆,反而給我回復了一張白紙,我只能和他恩斷義絕。

這時的北方局勢已經有了新的變化,後趙被冉魏所滅,冉魏也很快消亡,北方的主要敵人變成了前秦和前燕,我把目標對準了剛建立不久的前秦。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東晉大司馬桓溫充滿野心和奮鬥的一生

這是我的第一次北伐,我知道北伐的難度相比西征成漢更甚,因為北方不僅局勢混亂,前秦的實力也非成漢能比,最重要的是,朝廷開始對我不滿,他們沒有給我太多支持,相反有很多人背地裡等著對我落井下石,所以這次,我不能失敗。

北伐初期還算順利,我部下養精蓄銳的軍隊戰鬥力極強,一路攻城拔寨,收復了幾處失地,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地抵達了要地關中。

可是我突然猶豫了,我猶豫自己征戰沙場是為了什麼,為了幫助朝廷收復失地?可是朝廷如何對我。為了自己建立威望?這樣下去只會在不歸路上越走越遠。

就在我猶豫不決的時候,有人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心思,他是王猛,一個不世出的天才。

王猛一言指出了我的尷尬處境,也讓我醒悟了過來,對這樣一個人物,我當然不肯放過,想得到他的鼎力支持,很可惜,王猛拂衣而去,我失去了一個百年難遇的奇才。

關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蒼生望謝安。

禍不單行,就在我猶豫不決的時候,前秦也做好了抵抗準備,他們採取堅壁清野戰術,讓我寸步難行,而且由於戰線過長,軍隊糧草供應不上,我只能選擇暫時撤退,不過我計劃把關中百姓遷移回東晉,因為在戰爭時期,這些百姓是重要的有生力量,也是戰鬥的資本。

沒有想到,這個舉動成為了我慘敗的導火線,前秦軍隊知曉我撤退之後,抓住我帶著百姓行軍不快的缺點,從後面開始襲擊,這時候我的軍隊已經無心戀戰,只能不顧一切地敗回東晉。幸虧殿後的鄧遐一箭射中前秦主將,才得以順利返回荊州。

08

第一次北伐的失敗讓我很不甘心,朝廷中很多人對我落井下石,好像我消滅成漢的功勞也全部被抹殺了,我試探性地上疏建議遷都洛陽以鞏固前線,被朝廷毫不猶豫地拒絕,他們對我已經完全喪失了信心。

為了一雪前恥,我只能醞釀著第二次北伐。一年之後,機會來了,不過這次的目標不是前秦,而是羌族首領姚襄。姚襄曾經歸順過東晉,但是由於朝廷處置不當,導致他懷恨在心再度發動叛亂,盤踞在淮河一帶成了東晉的眼中釘。

姚襄野心很大,趁機圍困洛陽,孤立無援的洛陽城危在旦夕,朝廷無奈之下只能派我前去解洛陽之圍。

我為了討伐姚襄已經做了萬全準備,三路軍馬水陸並進,立足未穩的姚襄抵擋不住,並且他們久攻洛陽不下,士氣已經低落,我一馬當先,率軍一鼓作氣大破姚襄,順利地收復了洛陽。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東晉大司馬桓溫充滿野心和奮鬥的一生

取得大勝之後,有部下建議乘勝北上,然而我知道這時候時機未到,北方的前秦和前燕虎視眈眈,他們的實力都不是姚襄可比,如果貿然北上,很可能會重蹈第一次北伐的覆轍,況且,他們不知道我還在擔心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朝廷對北伐的態度,甚至這才是我內心最大的擔憂。

處於這樣騎虎難下的境地,我選擇了見好就收,這次北伐功勞不小,我不僅收復了洛陽重地,還平定了幾處借姚襄軍趁機而起的幾處叛亂,帶著幾千家民戶迴歸到東晉。

北伐的勝利讓我威望達到了巔峰,同時我的實力也達到了全盛時期,朝廷不能再對我敷衍了事,於是加封我為大司馬,把京畿要地也交給我掌管,揚州荊州江州這些軍事重鎮全部成了囊中之物,我風頭一時無兩。

這次北伐有一件小事給了我深深的觸動,我途經自己早年管理的金城,居然發現當年種下的一棵樹苗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這讓我感慨萬千,“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一棵小樹都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我又怎麼甘心一直寄人籬下,於是我的眼光對準了那把椅子,它並非遙不可及。

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琊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09

朝廷中有不少人看出了我的野心,我們的鬥爭已經公開化,我再次上疏請求遷都洛陽,不過我承認這次私心更重,遷都洛陽之後更便於我對朝廷的控制,對南方的世家大族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朝廷自然不會輕而易舉地順從,還削去了我的一些職位以示警告,不過沒關係,這只是我邁出的第一步,我在籌備第三次北伐,目標是鮮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屆時,將無人能阻擋我的步伐。

朝廷中的謝安等人看穿了我的心思,整個東晉,我最忌憚的不是皇帝,也不是那些只知誇誇其談的王宮大臣,而是謝安。雖然他現在還未掌握大權,但是我知道他遲早會成為我的對手,我只能搶先一步行動。

朝廷不會坐視不理,對我的第三次北伐大加阻止,我們僵持不下,這時候皇帝司馬丕突然駕崩了,繼位的司馬奕我根本不放在眼裡,我感覺離成功更近了一步。

這次北伐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前燕屢屢侵犯東晉,使得朝中很多主戰派將領不滿,於是我又得到了一些掌握實權將領的大力支持,可是我仍然不敢掉以輕心,因為我此次的對手,是一代名將慕容垂。

鮮卑慕容氏名將如雲,慕容垂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只要能把他擊敗,天下將唾手可得。

初期的戰鬥還算順利,只是很快就遇到了一個難題,溯江北上的途中,由於久經大旱導致水道不通,這對於擁有水軍優勢的我們是個阻礙,為了能夠順利航行,只能停下腳步開鑿水道。

鑑於上次北伐失敗是因為糧草不濟,部下向我提出了一個穩健的作戰計劃,就是先駐守要道,然後囤積足夠的糧草之後再發動進。

我心底知道這是最穩妥的辦法,但是他們不知道我內心真正害怕的事情,我人在北伐,其實心底一直在關注著朝中的一舉一動,我害怕自己長期領兵在外,朝中會趁著這個機會對我做手腳,如果後方出了亂子,那時候我將死無葬身之地。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東晉大司馬桓溫充滿野心和奮鬥的一生

所以我只能拒絕這個建議,下令三軍發起猛攻,好在我的部下久經沙場,戰鬥力極強,捷報連連傳來,還俘獲了前燕的皇裔慕容忠,前燕軍隊屢戰屢敗,很多將領開始主動向我們投降。

形勢一片大好,不過我仍然不敢掉以輕心,我最擔心的慕容垂還沒出現,而西邊的前秦也是蠢蠢欲動,他們知道唇寒齒亡的道理,很可能會援助前燕,如果那樣我將腹背受敵。

戰鬥到了最關鍵的時刻,我率軍來到前燕都城最後的一處要地枋頭,這個在地圖上不起眼的地方是最兇險的一道關卡,也將因為此戰被後世銘記。

10

我和慕容垂深知此戰決定著最後的勝利歸屬,都不敢輕舉妄動,只能不斷派遣小規模部隊試探對方。

慕容垂算準了我軍長途奔襲糧草供應不上的弱點,採取消耗戰術試圖打擊我的士氣,對於他這一手,我早有準備,我最信任的手下袁真分兵去石門打開水道,以保障糧草的順利供應,只要有充足的後勤,我有信心取得最後的勝利。

就在這至關重要的時候,我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前秦還是決定派遣軍隊來援助前燕,我頓時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境地,而讓前秦君主下定這個決心的,正是我之前錯過的王猛。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只能再次分兵去阻擋前秦,緊接著又有一個噩耗傳來,被我寄予重任的袁真沒有完成任務,慕容垂看穿了我的計劃,讓弟弟親率大軍阻擊袁真,袁真在石門遇到了前燕軍隊的殊死抵抗,最終沒有完成打開石門的重任。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東晉大司馬桓溫充滿野心和奮鬥的一生

這意味著我將再度陷入糧草不濟的境地,而且處境比上次更加兇險,前有慕容垂的前燕軍,後面前秦軍隊肯定不會放過失利的我們。此時的我很清楚敗局已定,夢想中的輝煌破滅了,失敗之後的一大堆遺留問題也將暴露出來,我失去了最後的機會。

為了儘可能地保存軍隊實力,我下令拋棄一切船隻輜重,全軍火急後撤,慕容垂和前秦軍緊追不捨,我遭到了自征戰沙場以來最大的損失,幾萬親軍永遠地躺在了異國他鄉的土地上。

11

第三次北伐的失敗讓我名望大損,計劃中依靠軍功的奪權之路已經無望,我只能鋌而走險,做最後一次嘗試。

每個人都喜歡痛打落水狗,兵敗之後,朝廷眾人彈劾不斷,我為了減輕壓力,只能拋棄了一直對我忠心耿耿的袁真,把失利的責任推到了他的身上。袁真忍受不了我的出賣,率兵投降前燕,我做出了這件為人不齒的事情。

到了這個地步,我決定孤注一擲,做出將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廢立之事。我開始散佈謠言,說皇帝司馬奕沒有生育能力,幾個兒子都是他人所生,這可笑的謊言奏效了,因為百官都懼怕我的權力,於是司馬奕被廢,他也成為了東晉唯一在位期間被廢的皇帝。

廢掉司馬奕之後,朝中那些平時自詡忠貞的百官都不敢吭聲,我趁機將和我素有恩怨的庾氏、殷氏家族剷除,擁立了簡文帝司馬昱。

我沒有取得北伐的勝利,但還是最終手握朝中大權,司馬昱不過是我的傀儡,只要他有自知之明,日後肯定會讓位於我,我將如願以償坐上那把椅子。

12

簡文帝司馬昱完全處於我的掌控之下,他被譏笑不過是“拱默守道而已”,沒過多久他就忍受不了,氣憤到病危。

按我的計劃,司馬昱臨終之前肯定會禪位給我,然而我忘了朝中還有謝安,以及被先帝委以重任的王氏家族的王坦之。

謝安在我面前唯唯諾諾,甚至稱我為君,可是心底卻一直在尋找時機。簡文帝司馬昱本意是讓我效仿周公和諸葛亮一樣攝政,還留下遺詔“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可取之。”

事情按照這樣發展下去,我登上皇位指日可待,可是謝安和王坦之堅決抵制,還當面撕毀讓我攝政的詔書,他們不經過我同意就擁立了太子,還一天之內連下四道詔書讓我入朝,我知道此時孤身入朝無異於狼入虎口,拒不入朝。

簡文帝病逝,繼位的是太子司馬曜,也就是晉孝武帝,他年僅十一歲,可是我能看出他不是那種甘於寄人籬下之輩。

此時我已經到了花甲之年,預感到身體一天不日一天,我只能加快步伐,一場騷亂給我提供了一個藉口,一眾道教徒攻入了都城建康,搶掠武器想要復立之前被廢的司馬奕。

得知此事之後我整頓軍馬帶兵入朝,朝中百官盡皆失色,他們嚴陣以待,都認為我要以武力篡位,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時候的我已經將要油盡燈枯,即使想要篡位也是有氣無力。

這次帶兵入朝,我不過示威而已,身體狀況每日愈下,精神都開始模糊,所以我僅僅在朝中停留了十餘天便返回領地姑孰。

我己時日無多,便向朝廷提出了最後一個要求——加九錫。世人都知道加九錫是篡位的必經之路,我也清楚朝廷不會輕易接受,但我總得做點什麼,哪怕是效仿魏武帝曹操留給後代一些東西呢。

謝安和王坦之對我加九錫一事找各種藉口一拖再拖,終於,我熬不住了,在人生的最後關頭,我腦中浮現的,依然是是年幼時候每日枕戈泣血的畫面,那時候可能是最純粹的我。

我年輕時自詡風流,自比聞雞起舞的劉琨,卻被嘲笑長得不像。我以“溫”字為名,想跟溫嶠一樣保家衛國,卻最終走上了權臣之路。我向往馳騁沙場戰無不勝,卻總在關鍵時刻功虧一簣。我最終權傾天下,卻沒有走上權力的巔峰。這就是我,充滿了野心和奮鬥的一生。



最後,還是要交代一下後事,桓溫的兒子桓玄,後來篡位成功,逼迫晉安帝禪位,建立了短暫的桓楚,桓溫被追尊為宣武皇帝,廟號太祖,也算圓了一下皇帝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