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 僅有網紅光環是不夠的

直播帶貨,幾家歡喜幾家愁。有“小朱配琦”為湖北公益帶貨、扶貧縣長“代言”農產品贏得流量與口碑的雙豐收,也有羅永浩直播成交額與觀看人數“斷崖式下滑”和網紅穆雅斕“諾貝爾化妝學獎”引發網友“群嘲”。

尤其是對羅永浩的直播,再沒有比“失望”更準確的形容詞了。對於羅永浩背書有品質濾鏡的消費者來說,那些“全網最低”“低過雙11”的產品很快被找出更多低價火速“打臉”。個別品牌甚至被網友發現曾涉嫌虛假廣告遭遇行政處罰。距離處女秀1.1億元成交額的“神話”不到一週,羅永浩第二場帶貨直播數據就將其推下“神壇”,累計觀看人數滑落八成。儘管成交4000萬元的數據仍不失為“爆款”,但數據的下滑速度顯然已經拉響了警報。

至於“諾貝爾化妝學獎”,則是網紅穆雅斕在帶貨某品牌面膜時鬧出的洋相。面對爭議,這位坐擁微博千萬粉絲的網紅,表示是將“諾貝爾化學獎”口誤說成了“諾貝爾化妝學獎”,並用“罰抄一百遍”的玩笑企圖“矇混過關”。但拋開口誤,即便是以“諾獎”為噱頭叫賣產品,也被專業人士指出是玩營銷的文字遊戲。首先獲諾獎之時,富勒烯尚未應用於美妝護膚領域。其次,富勒烯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但要實現穆雅斕在直播中所鼓吹的“比VC高出多少倍”,與添加含量有直接關係。

當“直播帶貨”日漸成為中國人的生活日常,最初的嚐鮮與衝動就會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理性、適度的消費模式建立。如今翻看網友的購買反饋,價格、品質逐漸成為高頻詞。甚至會有不少人在直播前對比產品此前的價格曲線和產品“功課”,觀望後再進行下單。這也就是為什麼李佳琦與薇婭能夠在大浪淘沙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作為直播帶貨的頭部,固然有人格魅力的因素。但更重要的,便是兩人各自團隊對於產品不斷提升的質量品牌把控和議價能力,已經做到了行業的頂尖水平。

同樣的,作為初涉行業的“新人”,不擅網絡用語的縣長出鏡,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但意外成為網紅,歸根結底是順應了新興的消費模式。那就是讓因疫情滯銷的優質農產品,在基層幹部的信譽保障下,得以通過更便捷的方式,獲得消費者青睞。

因此,作為直播帶貨的新入局者,除了要做足功課,對產品嚴格把關,同樣也要規範宣傳用語。作為新興模式,直播帶貨賣貨也不再是“法外之地”。“史上最低價”“三天立即變白”這樣遊走在虛假宣傳邊緣的做法,註定走不遠。

產業“風口”之上,能否飛起來充滿未知,但能始終翱翔的,一定是在成就商業奇蹟同時,將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擺在首要位置的。

(黃啟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