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拉”變身記

要不是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犛牛乳(曲拉)交易中心碰到記者,牧民拉馬加可能還不知道,做了這麼多年曲拉,自己竟和雀巢、卡夫等知名企業“關係密切”。

“曲拉”變身記

這是8月26日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犛牛乳產業互聯網原料交易中心拍攝的“曲拉”。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曲拉”源自藏語譯音,說的是新鮮犛牛奶提取酥油後剩下來的副產品,即奶渣。

過去,和大多數牧民一樣,拉馬加要麼倒掉奶渣,要麼把奶渣曬乾做成曲拉。曲拉就成了牧民日常食用品或牲畜初春補充的飼料。

拉馬加家住甘南州碌曲縣尕海鎮加倉村。這裡是我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一部分。

“吃不完,賣不掉。”多年前,曲拉過剩,一度困擾著拉馬加和牧民們。直到遇到了甘南華羚乳品集團,拉馬加的“煩心事”變成了“甜心事”。

“曲拉”變身記

8月26日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一犛牛乳製品企業拍攝的檢測室。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實際上,曲拉富含的犛牛乳酪蛋白是生產乾酪素的重要原料,而乾酪素具有良好的黏合、成膜和光亮等功能,被廣泛應用於工業、食品和醫藥等行業,國內外市場需求非常大。雀巢、卡夫等知名企業就是華羚乳品集團的重要合作伙伴。

這家地處甘南州合作市的企業藉助科技創新,建立了技術研發團隊,聯合中國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開展技術研發合作,不斷提高曲拉附加值,開發曲拉“高端”線路。

“曲拉”變身記

這是8月26日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犛牛乳產業互聯網原料交易中心拍攝的“曲拉”。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不只是簡單的買與賣。該企業還打造了曲拉交易中心,並在鄉村設立收購點,聘請牧民作為企業員工,統一收購曲拉。

現在,拉馬加幹勁十足,因為“自己現賣現結,企業從不賒欠”。

華羚乳品集團董事長敏文祥介紹,經過多年發展,企業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牧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與農牧民建立了穩定的產業帶動長效機制。尤其是曲拉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其價格由最初每公斤1.2元上漲到最高時的每公斤53元,增長了44倍。

敏文祥表示,該企業累計投放牧區的原料收購資金達到86億元,帶動甘肅、青海、四川等五省藏區牧民10.6萬戶53萬餘人發展養殖業。其中,帶動了2.95萬戶甘南州牧民。

依託藏區豐富的原料市場,該企業規模越做越大,帶動效益日益明顯。

“曲拉”變身記

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那吾鎮一犛牛乳收購點,牧民傾倒牛奶過秤(8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作為企業指定的收購工,甘南州夏河縣博拉鄉村民周加布幾乎每天都要到收購點收鮮奶。“在家門口就能把奶賣了,人很多,常常需要排隊等候。”

除了做好收購工,周加布還會賣犛牛奶和曲拉,一年下來,掙的錢多了起來,日子也好過了起來。

當前,合作市970戶5589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於企業帶動,穩定增收。犛牛乳、曲拉產業對牧民群眾戶均年純收入的貢獻率達45%。

甘南州委副秘書長郭路表示,曲拉的“變身”幫助著越來越多農牧民脫貧致富。“世界稀缺、中國特有的犛牛渾身是寶,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政府、企業和牧民可以做的文章還有很多。”

目前,拉馬加長年給企業供應曲拉,生產多少就能賣多少。對他而言,“奶渣渣”真的變成了 “金疙瘩”。(完)

來源:新華社

轉載自飛天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