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少女街頭遇害,背後是掩蓋75年的人性真相

1937年,北平城裡一位72歲喪女的(英國)老父用盡了渾身解數,只為了傳遞一個信息。

他寫信給媒體,寫信給英國公使館、領事館,甚至自行出版了小冊子。

冊子的卷首是一封致兇手的公開信:

“致兇手的公開信:

.......我看到我的孩子那張無辜的小臉被割壞了一半,流著血。在那個可怕的清晨,她殘缺的身體躺在地上。我的目光死死地釘在她的身上,那種震驚永遠啃噬著我的心。每一天,每一分鐘,那景象都重擊著我的腦子。

E.T.C.倭訥

他要求兇手自首。

19歲少女街頭遇害,背後是掩蓋75年的人性真相

E.T.C.倭訥 in 1937


1

狐狸塔下,少女失心

很少有人知道,電影《邪不壓正》裡,就藏了一件真實發生過的,令人瞠目的民國奇案。

在1937年1月7日晚上,一個嚴寒冬日,一名年僅19歲的白人少女慘死在北平城東便門角樓之下。


“她的臉曾被殘忍地毆打、刺傷,很難從五官上分辨出她到底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但金黃的頭髮和白皙的皮膚表明了她的種族。

從喉嚨到腰骨,胸腔幾乎被完全剖開、切碎並扯開。一大片皮膚,包括帕梅拉的部分乳房,都不見了。

兇手取走了她的心臟、膀胱、腎臟和肝臟。”

引自書《午夜北平》


19歲少女街頭遇害,背後是掩蓋75年的人性真相

帕梅拉照片與當時報紙


北平城中一直有一個傳言,說東便門角樓有狐狸精出沒。“狐狸塔”這個稱號也由此而來。

所以慘案發生後,坊間也傳言這個少女是被狐狸精怪偷心而死。

因為死狀殘忍,人們理所當然不願將這件事與人掛鉤。

19歲少女街頭遇害,背後是掩蓋75年的人性真相

如今的東便門角樓


這個年僅19歲的少女叫做帕梅拉,她是一個北平外僑。雖然國籍是英國,但是她的一生幾乎都在北平城裡度過。

她並不是英國前外交官倭訥的親生女兒。

倭訥夫妻倆是在北平前門一處孤兒院中收養的她,那裡嬰兒多數來自貧窮的白俄家庭。

帕梅拉從不諱言自己是領養的孩子,她有著一頭美麗的金髮和一雙灰色的眼睛。

在她五歲時,年僅35歲的倭訥夫人去世。

退休後成為漢學家的倭訥成了一個悲痛的鰥夫。他時常離開北平。在他去內陸地區進行探險或研究時,帕梅拉就在北平自己找樂子。

19歲少女街頭遇害,背後是掩蓋75年的人性真相

《中國的神話與傳說》,E.T.C.倭訥著作


迷人的矛盾感集中在這個女孩的身上。

她既能享受北平使館區外僑聚集的歐式生活,又能走進北平城裡中國人的世界。

在父親的影響下,她的中文講得實在流利,她常常騎著自行車,在北平的大街小巷漫遊,探索城中其他白人女孩不敢涉足的地方。

同時,她又是個問題女孩:她叛逆、激怒老師,在被法國學校勒令退學後,美國學校也拒絕她入學。

在好不容易通過北平衛理公會學校的考試,贏得一個入學名額後,因為桀驁不馴,校方再次要求她的父親領她回家。

被殺害的前三天,她去照相館照了一張照片。照片中的女郎頭髮抹了髮油,頭頂分縫,下面打卷。她穿著一條剪裁時髦的裙子,身材被勾勒出柔和的線條。

19歲少女街頭遇害,背後是掩蓋75年的人性真相

帕梅拉·倭訥被殺前三天的照相館全身照


在她失蹤的那個晚上,72歲的老父在北平的各個街道上徹夜搜尋,期間三次出門。

他走過了天壇、雍和宮、貢院、牛街。終於,他走到了東便門的“狐狸塔”下,看到了女兒殘破的屍體。

2

真相泯滅於權勢紛爭之中

查案交予了北平警署署長韓世清,同時,因為受害者是英國國籍,所以被要求有一名英國專員監督案件偵破過程。

韓世清從天津英租界請來了總督察譚禮士,二人協作負責此案。

少女被害案的查案過程幾乎寸步難行。

並非韓世清和譚禮士辦事不利,實在是當時北平各個勢力交錯。

首先,因為北平警署有著“二十天”的查案慣例,案件只能在二十天內偵破,逾期警員就會被調配新案件,上級也會失去興趣。

其次,案件雖沒有發生在使館區內,但英國大使館對案件審理有著絕對的發言權,案情受全北平所有勢力關注,處處掣肘。

韓世清不能放開手腳偵查,譚禮士也沒有任何資格審訊嫌犯,甚至不允許同死者父親接觸,就連向北平民眾公佈的證人懸賞令都是用英文寫的。

多方勢力摻雜之下,就像每個人都只能用一條腿走路,沒人能走得好。

帕梅拉屍身丟失的大量血液是破案關鍵。

他們在城中四處搜尋血液,但是毫無所獲。有一個人力車伕的車座上有著大量鮮血,可後來被韓世清查證是兩個美國人在酒吧中酗酒鬥毆所致。

她的朋友說帕梅拉在溜完冰之後就回家了。

六國飯店門口曾經遇到她的侍者堅稱只見到她一個人。她獨自在飯店開了一間房,她等的那人不知道長得什麼樣子,侍者沒有見過。

總督察譚禮士甚至懷疑老年喪女的父親。

他的性格孤僻,是北平外國使者圈的異類,從不參加賭博和酗酒,他的妻子死於過量服用安眠藥,但他堅稱她只是病逝。

不過72歲的老人的悲傷做不得假。他也沒什麼作案動機存在。

譚禮士還搜查了帕梅拉的房間,閱讀了她的日記,一無所獲。

最後他們在一個俄國人家中找到了大量血跡,他們甚至順藤摸瓜找到了那人背後的英國牙醫普倫蒂斯。

普倫蒂斯每年夏天在西山給外國貴族開裸體舞會,週末私密聚會。

但那又怎麼樣呢,沒有證據能證明他們跟少女帕梅拉沾得上一點關係。

隨後,這些貴族們就動用輿論勢力,逼著譚禮士和韓世清釋放了被拘留的普倫蒂斯。

二十天的時間眨眼過去,兩位警探都處在重壓崩潰的邊緣。庭審開了一次又一次,韓世清被指派了其他案件,疲憊不堪的譚禮士被命令春節時必須返回天津,永遠不再涉足這樁案件。

春節後最後一次庭審,英國領事宣佈:“現有證據無法確認兇手身份,裁決是:兇手下落不明。”

次周,領事就乘飛機回英國休假去了。

帕梅拉72歲的老父親獨自留在了盔甲廠衚衕,他和女兒帕梅拉的家。

3

法庭都放棄了

老父親傾家蕩產仍在堅持

倭訥從未放棄調查真相。

可是所有寄給媒體的信都被置之不理或是拒收,沒人對帕梅拉的死亡再有半點興趣。

72歲的倭訥終於接受了這個事實。

他不再寫那些無用的信件,他挽起袖管,打算自己動手去探查女兒的死因。

從年輕到老邁,他仍是那個有著鋼鐵般決心,堅定的意志和充足的智謀的男人。

若是譚禮士獲准和倭訥接觸的話,他會得到曾經求而不得的證據:牙醫普倫蒂斯開具的票據,證明他曾為帕梅拉看過牙。並非普倫蒂斯所堅稱的:“我從未見過帕梅拉。”

倭訥掀開了真相面具的一角。

隨後的調查中,他驚愕地發覺,不論是因為被威逼利誘,還只是單純的恐懼被傷害,曾經為帕梅拉案作證的人幾乎都隱瞞了關鍵事實。

帕梅拉死前一起去溜冰的女孩曾看見她在跟一個男人說話,因為害怕惹上麻煩,她們沒有把這件事告訴警察。她還透露,帕梅拉死前曾跟戈爾曼一家溜過冰。

戈爾曼是誰,倭訥心中清楚,戈爾曼一直是普倫蒂斯的“客戶朋友”之一。而女兒的日記上記載著一年前被戈爾曼調戲過。

可惜閱讀日記的譚禮士漏掉了看似微不足道的關鍵信息。

倭訥散盡一生中積累的財富,廣僱私人偵探。結案後的五年中,一個又一個的證人站了出來。

一個陌生的外國女孩向他透露了令人震驚的一個消息:牙醫普倫蒂斯一貫有著哄騙女孩,強迫她們去參加“聚會”和他的貴族“朋友”發生關係的惡名。

飯店侍者坦白,當時他看見的帕梅拉取走了一位白人男士留下的便條,這人符合普倫蒂斯的外貌。但因為這人給了他不菲的小費,所以他管住了自己的嘴巴。

倭訥還找到了座位上有著大量血跡的人力車伕孫德興。孫德興驚愕地發現,原來自己的證詞被篡改過。當夜他車上坐的壓根不是什麼美國男人,而是從白俄妓院出來的兩個男人和一個神志不清的女孩。

她在車上不斷髮出喘息聲。後來倭訥找專家證實了他的猜測,那不是喘息聲,是空氣穿過帕梅拉被割開的喉管和肺部時,發出的“啊”的聲響。

篡改證詞的正是案件主要負責人:韓世清。

這個事情令人吃驚:為什麼他在傾盡全力探查案件,配合譚禮士拘留一個個嫌疑人的同時,又篡改了人力車伕有關妓院的證詞?這個謎團至今不得而知。

老父倭訥一步步走進真相中心,但五年裡,他發往英國公使館的求助信件,還是一直被拒絕。

當年他拒絕了英國外交圈的弊習和骯髒,成為一個異類,如今卻不得不嚐到那帶來的影響:在法律失效的年代裡,即使查明真相,也沒有辦法給兇手定罪。

1943年,6年之後,戰爭席捲了北平,倭訥被關入日本集中營,那些不斷髮往英國法庭、使館的信件終於偃旗息鼓。

不斷攔截這些信件的英國權貴,至此才鬆了一口氣。

4

還原當夜

天真少女遭遇的騙局

當夜,帕梅拉告訴她的朋友:“我總是獨自一人的”。

幾個月後即將跟父親返回英國的她,想要在北平見識下更多成年人的世界,她覺得她已經是個大人了。

晚上八點,“聚會”在外僑最著名的花街柳巷“惡土”開始了。她只知道舉辦聚會的普倫蒂斯是個紳士,認識她的父親,她認識的一個朋友約翰也會到場。

她完全不知道等待她的將會是什麼。

19歲少女街頭遇害,背後是掩蓋75年的人性真相

操練場推倒重建後,成為白俄妓院所在的“惡土”


聚會開始沒多久帕梅拉就覺得不對勁了,氣氛變了。

男人們肆無忌憚地對待她,而就算她出去告發,也沒人相信這些著名的白人紳士會把一個小女孩帶到臭名昭著的白俄妓院。

她的名聲卻會毀於一旦。

他們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使用”了一個又一個的年輕女孩。

但他們料錯了帕梅拉,她桀驁不馴,拒絕認輸。

她大喊大叫起來,於是男人們對她的辱罵變為了毆打。他們撕扯她的裙子、上衣,甚至抽出他們打獵的獵刀揮舞起來,他們常常隨身攜帶這東西用來炫耀和取樂。

她尖叫起來。

為了讓她閉嘴,其中一人狠狠擊中了她的頭。

兩三分鐘後,帕梅拉就沒了呼吸。

這個19歲的少女永遠離開了她喜歡的世界,熟悉的北平和摯愛的父親。

帕梅拉的謀殺案轟動一時,卻又消失得無聲無息。

六年後,隨著日本佔領北平,倭訥被抓進專門關押外僑的集中營,案件調查被迫停止。

直到倭訥死去,帕梅拉的案件真相都沒有被公佈於眾。

75年後,倭訥曾經求救無門時留下的大量書信,給了保羅·法蘭奇一個窺見真相的機會。

他翻閱報紙、書信還有各種文獻,寫成了一本紀實報告《午夜北平》,企圖還原當年各方勢力試圖掩蓋的真相。


19歲少女街頭遇害,背後是掩蓋75年的人性真相

書《午夜北平》封面


它歸類在紀實文學,卻被屢屢選為最佳犯罪小說、偵探小說。

在《午夜北平》書的扉頁上,保羅寫到:獻給無辜者,獻給帕梅拉。

19歲少女街頭遇害,背後是掩蓋75年的人性真相

帕梅拉紀念活動


時間總是會給予過去那些蒙冤的人一個答案。

那些因種種原因被掩埋在歲月長裡的故事,終有一天會被揭下面紗,露出它的本來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