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景區於2.27號對外開放,來到張家界這些美食千萬不要錯過哦

來到張家界,就不得不嘗一下當地的美食,土家美食以酸、辣以及醃製食品為主,這裡推薦幾個超級特色菜:

  泥鰍鑽豆腐

  土家菜一絕,先把小泥鰍放在缸裡或罈子裡,倒清水並放少量的食鹽,餵養一夜,等泥鰍吐盡肚子裡的泥沙和其他雜質,再用清水沖洗,並將活鮮鮮的泥鰍倒入嫩白豆腐內,讓它們亂鑽,等把豆腐鑽出若干個小眼,再下油鍋燉煮,並加上花椒、蔥花、味精、生薑末、醬油等。

石耳燉雞鴨

  巖耳為長在陡峭的懸崖峭壁上形似木耳的一種植物,因採摘困難所以極其珍貴,味鮮美,極富營養,與雞鴨共燉好比人參燕窩。色澤淡黃,聞之香味儒雅卻讓人不可抗拒,嘗之更是口舌生津,有補身健體,美容養顏之功效。

酸酢魚

  是土家族及苗族的一種鮮為人知的美食。就是將捕捉到的新鮮小魚,破肚洗淨,裹上米粉(米粉中放少許食鹽,調勻),然後放進菜壇內,醃撲3~5天,待有酸味後再挖出來用茶油炸熟,這樣色澤金黃,味道又酸又香,十分可口。

  土家三下鍋

  說起三下鍋,來過張家界的人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相傳明朝嘉靖年間,朝廷徵調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線抗倭,恰好趕上年關,為不誤軍機,土司王下令提前一天過年,於是臘肉、豆腐、蘿蔔一鍋煮,叫吃“合菜”,以後演變成了三下鍋。

  還有苦瓜燉鮮魚,嫩白瓜(小南瓜)燉幹牛肉,血豆腐,荷渣,沅古坪臘肉,梆梆肉(石蛙肉),魚兒辣子,火燒茄子,火燒辣椒配皮蛋等等都是土家獨一無二的特色。

張家界景區於2.27號對外開放,來到張家界這些美食千萬不要錯過哦

張家界景區於2.27號對外開放,來到張家界這些美食千萬不要錯過哦

張家界景區於2.27號對外開放,來到張家界這些美食千萬不要錯過哦

方法/步驟2:

張家界土特產推薦:

  山蒼子

  當地人稱“辣姜子”和“山胡椒”,是諸多食品的佐料。山蒼子可以食鮮子,也可以炸油。當地人喜歡在吃水餃、米粉或者麵條時滴上一兩滴,便又香又帶微辣,吃鮮魚、鱔魚、泥鰍類有腥味的食物時,滴上幾滴便有一中特有的芳香。不過山蒼子特殊的味道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的,因為純正的山蒼子油濃度非常大,味也非常濃,一般是米粉1~2滴足夠,火鍋5~6滴足夠。


  團饊

  團饊俗稱“糯米饊子”,是苗族、土家族、白族和漢族都愛吃的一種特產。是將地道的土家糯米蒸熟,倒入一種特製的木板做底,圍篾做圓圈的模子內,將熟糯米壓平並用一種農家栽種的紫果水或食色素在上面畫“喜”字等吉祥圖案,等冷卻後取出來,曬乾、儲藏,逢年過節時送親友或是招待貴客,吃時用食物油炸酥,膨脹後比原來的面積大2~3倍,味道香脆可口。

  葛根粉

  與蕨粉(野生)、巖耳一起統稱張家界的三寶,是由一種生長在大山深處的植物葛的根部研磨而成,成粉末狀。吃的時候先兌少許冷開水,再在鍋中兌水煮沸、攪拌,配白糖,頓成晶瑩糊壯,嘗之頓感絲滑入喉。因為葛難尋,葛根粉便成為了土家人平日用來招待貴客的小吃,它不僅味獨特鮮美,而且有褪火清腸的功效,是純綠色食品的典型代表。在張家界,你隨處可看到裝在小竹籃裡的葛根粉,成白色原球狀,約2元~5元/個,不過有的是由番薯粉做成的,所以,購買葛根粉的時候最好請內行幫你鑑別一下哦。

  這些特色產品在張家界各街各巷都有賣,驢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好好地購一回了。

張家界景區於2.27號對外開放,來到張家界這些美食千萬不要錯過哦

方法/步驟3:

其他特色小吃:

  魚類:土家臘魚、火炕魚、土家柴火魚等;

  小吃類:獼猴桃片、土家炒米、芝麻棒糖等;

  糕點類:葛根糕、蕨根糕、蓮子糕、百合糕、板栗糕、桂花糕等;

  茶葉類:莓茶、苦丁茶、苦瓜露等;

  野味類(一般為臘製品):野豬、野兔、土家臘羊肉、竹根豬等;

  野菜類(一般為乾菜):野蕨菜、銀筍絲、山竹筍、香椿、龍筋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