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土壤培育民族團結之花

​​永仁縣司法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總目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主題以創建活動為載體、以維護民族團結為基礎、以共同進步發展為目標,以“弘揚法治精神,促進民族團結”為己任,發揮司法行政工作職能職責優勢,採取“五抓”措施,著力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落實見效。


一、抓創新,精細精準普法

(一)“雙語”普法。圍繞“長江經濟帶”、縣委、縣政府“法治永仁平安永仁”建設和“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建設等中心工作,組建7支少數民族“雙語”(漢語+彝語、漢語+傣語等)普法宣講團,結合“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直苴賽裝節、傣族潑水節、“法律六+N進”等活動,赴7鄉鎮邊遠少數民族地區,重點宣傳《民族區域自治法》等與少數民族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引導樹立“三個離不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思想,全面助力推進創建活動發揮了積極作用。2018年以來,開展講座100場次、宣傳諮詢5000場次、發放普法宣傳資料10萬餘份。(二)宗教場所普法。打造法律法律進宗教場所品牌。率先制定“九有八制度”標準,編印《永仁縣法律進宗教場所讀本》,統一製作標識牌、展板、法治圖書櫃等普法設施,培養選拔8名法治宣傳員,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的法治理念得以提高,實現了法律進全縣8個宗教場所創建工作的全覆蓋。該做法成為楚雄州的普法品牌,達到了可複製、能推廣、可借鑑的效果。(三)文藝作品普法。組建法治文藝演出隊7支、編排法治文藝節目40餘個,書寫法治春聯600餘幅,製作《平安永仁》《心結》《法治之光進寺堂》《指尖上的法治永仁》《咱們村的哪些事》等8部微相冊微電影、徵集法治徵文60餘篇。

法治土壤培育民族團結之花

法治土壤培育民族團結之花

法治土壤培育民族團結之花

法治土壤培育民族團結之花


二、抓調處,確保和諧穩定

針對影響民族團結的不穩定因素,開展大走訪、大下訪活動,千方百計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維護民族團結穩定。依託全縣77個調解組織、7個專業性、行業性調委會,認真排查化解農村土地徵用、林權糾紛、移民搬遷、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城市改造等社會矛盾多發領域,解決群眾合理訴求,維護合法權益。2018年以來,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500餘件,成功率達97%。

法治土壤培育民族團結之花


三、抓載體,暢通訴求渠道

為更好為少數民族群眾的服務,縣司法局想群眾之所想,創新工作手段,切實實現利民便民。(一)“零距離”辦。依託已建成的1個縣級、7個鄉級、63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標準化實體平臺,織密覆蓋全縣的法律服務網絡,為人民群眾提供精準、普惠、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二)“掌上辦”。按照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目標,爭取6臺12348法律服務機器人安放在永興、蓮池等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切實體現公共法律服務“惠民便民”。開通“雲解紛”網上調解系統、遠程探視系統、開發縣司法局小程序(以調解為主,以公證、法律援助、法治宣傳為輔)等平臺,實現“網上辦”“指尖辦”“快速辦”,節省群眾成本和時間,為邊遠少數民族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三)“免費辦”。建立鄉鎮法律援助工作站7個,對少數民族群眾提供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為少數民族群眾免費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援助。2018年以來,共辦理涉及少數民族群眾法律援助案件300餘件。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為7鄉鎮、63個村(社區)委會擔任法律顧問,確保實現貧困村法律顧問全覆蓋。

法治土壤培育民族團結之花

法治土壤培育民族團結之花


四、抓扶貧,實現共同富裕

出臺《關於在脫貧攻堅中進一步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意見》,全力以赴抓細脫貧攻堅工作。171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深入654個村組宣傳民族團結政策。在中和、永興兩個貧困鄉鎮,建立43個“法潤脫貧”微信群,發出“問題清單”“需求清單”“法律顧問清單”129份,實現法律服務零距離。縣司法局全體幹部職工全身心深入掛包聯繫點蓮池村委會,制定符合當地群眾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掛鉤幫扶方案,對掛點的蓮池村委會補助經費3萬元,組織掛包乾部職工捐款3.9萬元,盡最大努力幫助掛鉤點各族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入戶走訪調查,走訪慰問,宣講政策,掌握實情,圓滿完成省級驗收和“迎國檢”檢查考評工作。

法治土壤培育民族團結之花

法治土壤培育民族團結之花


五、抓創建,樹立典型標杆

堅持高位推動,成立黨組書記、局長任組長的創建領導小組。制定創建方案,將任務落實分解到9個股室,明確2個股(普法與依法治理股、公共法律服務管理股)、1個所(永定司法所)為示範股所、2個股所(公共法律服務管理股、蓮池司法所)為少數民族示範崗。組織全體幹部認真學習關於民族宗教方面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強化“四個認同”“三個離不開”認識,教育全縣司法行政系統幹部職工樹立正確的民族團結進步觀,實現全系統幹部100%參與到創建活動中來,宣傳教育100%全覆蓋;把民族宗教政策法規、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納入全縣“七五”普法規劃、《普法工作要點》,壓緊壓實各部門的責任。投入30餘萬元資金,編印《“七五”普法讀本》《永仁縣法律進宗教場所讀本》、製作展板、宣傳欄等宣傳載體,為創建工作提供保障。職工張開富、李濤被司法部分別表揚為“全國人民調解能手”“全國模範調解員”稱號。認真組織開展“身邊的典型”學習宣傳活動,大力宣傳身邊的民族團結典型,營造比學趕超氛圍,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

法治土壤培育民族團結之花

法治土壤培育民族團結之花

法治土壤培育民族團結之花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永仁縣司法局通過紮實有效的創建活動,取得了良好社會和法治效果。2018年永仁縣被全國普及法律常識辦公室表揚為“全國法治縣創建活動先進單位”,2019年縣司法局分別被全國普及法律常識辦公室、縣委政府表揚命名為“全國‘七五’普法中期先進集體”“永仁縣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機關”。2019年永仁縣安全感滿意度測評排列全省第一名。​​​​


來源:楚雄依法治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