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不聽話,怎麼辦?李玫瑾:教育孩子,要恩威並施

孩子不聽話,頭疼!

去超市購物,孩子看到玩具就想買,哪怕是家裡已經有很多類似的玩具,哪怕是這個月在買玩具上的花費已經很高了,孩子仍然哭著鬧著要買。

孩子想吃冰淇淋,吃了一個還想要一個,如果家長不同意,孩子就開始撒潑打滾。

看電視、玩平板,一直玩得停不下來,不讓他玩他就發脾氣。

針對孩子的這些無禮要求,家長一定要學會對孩子說不行。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一定要在六歲之前,對孩子說不行。建議三歲前後就開始對孩子說不行,到十二歲之後,你發現你管不了他了。

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不給孩子立好規矩,超過十二歲以後就更難管了。孩子長大以後,可能需要的更多,比如蘋果三件套、大牌衣物和包包,如果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可能會採取更加激烈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離家出走,比如威脅父母要跳樓,更有甚者甚至會傷害父母以及其他家人。


孩子哭鬧不聽話,怎麼辦?李玫瑾:教育孩子,要恩威並施


孩子在三到六歲時,大多是在上幼兒園期間,在這個階段立規矩,更容易幫孩子建立好規則意識。

李玫瑾教授曾指出:教育孩子,要恩威並施。

孩子不聽話,處理時要注意這幾點:

1、一對一

把孩子帶到臥室等沒有其他人在場的空間,一對一的,可以是爸爸,也可以是媽媽,最好是跟誰鬧脾氣誰就管孩子。

試想,如果在大庭廣眾下教育孩子,孩子不要面子的嗎?那麼小的孩子接受眾人的指責,不可憐嗎?再加上,人多的地方意見就多了,有的人認為應該這樣教,有的人認為應該那樣教,意見不統一。而且,孩子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很容易受到干擾,教育效果不理想。

2、不打不罵

孩子還小,是弱勢的一方,父母打罵孩子,實際上對孩子是很不公平的。那麼小的孩子,被打罵是很可憐。

而且,不打罵孩子,相當於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遇事不要情緒失控。

有的孩子,可能有時候反應比較激烈,比如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破壞財物等。

比如孩子打人或者砸東西,父母可以握住孩子手,讓孩子不要繼續那樣,如果孩子情緒仍然沒有好轉甚至更加激烈時,該打孩子時還是要打的,但父母要注意控制好情緒和力度,千萬不要做下讓自己後悔的事,時刻記住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停止破壞和傷害,而不是發洩自己的情緒。

孩子哭鬧不聽話,怎麼辦?李玫瑾:教育孩子,要恩威並施

3、不講道理

這個時候講道理,他會以為你在哄他,相當於父母放低了姿態,帶有乞求的意味,缺乏威信。

再者說,如果孩子負面情緒上來了,根本無法理智地聽清楚並且理解父母講的道理,講了也是白講。

4、不離開

要注意陪著孩子,不離開,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讓孩子單獨地待在房間裡,就帶有懲罰的性質,缺少人情味,更嚴重的是孩子會誤以為你不愛他了。

家長可能只需要看著孩子哭就好,讓孩子感覺到有你陪著他其實挺好的,同時也讓孩子正確意識到,僅僅依靠無理取鬧是達不到目的的。

孩子哭鬧不聽話,怎麼辦?李玫瑾:教育孩子,要恩威並施

事後講道理:

等到孩子的情緒好一些了,可以用熱毛巾給孩子洗個臉,等到孩子情緒徹底穩定了,可以給孩子喝一點溫水,並且擁抱孩子,告訴孩子你仍是愛他的

告訴孩子,要學會溝通,好好說話,不發脾氣,哭鬧解決不了問題。

同時,也要告訴孩子,“無規矩不成方圓”,正因為我們愛他,希望他更好,所以才訂立這些規矩,比如每天只能看一集動畫片,看多了會傷害眼睛;比如每個月只有300元用來買玩具;比如一個星期只能吃一次冰淇淋,吃多了對腸胃不好。

孩子哭鬧不聽話,怎麼辦?李玫瑾:教育孩子,要恩威並施

事前預防:

1、訂立規則,嚴格執行

訂立好規則,然後嚴格地執行,尤其是父母,千萬不要做規則的破壞者,長此以往地堅持下去,孩子自然就養成了規則意識。

比如,在逛商場前就制定好購物清單,和孩子溝通好,未列在清單上的物品一律不買,當然,也可以預留一定的空間讓孩子自己選擇。

2、培養好性格

此外,幫助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別人,提高孩子共情力、做好情緒管理、提高情商、養成好心態也同樣重要,畢竟,好性格的孩子更容易溝通、更容易理解他人、更不容易情緒失控。

家長要多注重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讓孩子對自己的情緒有正確的認知,懂得管理和疏導情緒。

其實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家長不厭其煩地教導,對他們來說聽起來比較枯燥,相對來說,他們更喜歡充滿故事性的繪本。

孩子哭鬧不聽話,怎麼辦?李玫瑾:教育孩子,要恩威並施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