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霧霾”一直存在,那麼宋朝怎麼“治霾”?

霧霾問題對於人類而言一直是重中之重,可是霧霾不是近代才出現的,在宋朝的一些文獻中,都有揚塵天氣和霧霾天氣的記載,只不過不像現代這樣針對霧霾進行研究瞭解。

環境惡化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其實歷朝歷代都有著環境問題,只不過宋朝卻是其中之最,承受著嚴重的環境壓力,不得不重視環境的保護,對此,宋朝時已經有一些對於霧霾的原始治理方法。

實際上,霧霾問題並不是今天才出現,在歷史上,許多文獻都曾記載過霧霾的發生,其中以宋朝最甚,出現了“暴風起西北有聲,折木吹沙,黃沙蔽天”的描述。所以,宋朝也是首個正視環境問題的朝代,並針對霧霾問題採取措施。

一、宋朝借鑑前朝,設立部門專門治理環境問題,頒佈法令,從中央重視環境問題對人類發展的影響。同時,重視環境人才的選拔,為宋朝解決霧霾問題提供力量

環境保護,簡稱“環保”,與“綠色”都是現代概念,但卻不是現代觀念,而是古時就已經有的傳統觀念。宋朝借鑑前代經驗,設立專門的環境保護部門-虞部,設立“農師”官職,同時聘請有豐富農林知識的人參與環境的保護,為民眾種植作物、林木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古代是個中央集權的國家,設立部門就意味著從中央重視環境保護和治理。

自古以來“霧霾”一直存在,那麼宋朝怎麼“治霾”?

宋朝時京都人口數量龐大,產生了大量的生活生產垃圾,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宋朝朝廷設立了“街道司”專門管理城市的環境衛生,類似於今天的環衛。

在設立部門的同時,還頒佈相關的法令,保護環境,防止環境的惡化。通過細微處解決環境所帶來的危害,例如宋太祖時禁止捕食青蛙,就因為知道青蛙是害蟲的剋星,保護青蛙從側面上就是保護莊稼,消滅害蟲。但是宋朝時有些人喜食青蛙,為了吃到青蛙,人們就

把冬瓜剖開,挖掉中間的冬瓜瓤,然後把青蛙送到想吃青蛙的人手中,他們這種做法被稱為“送冬瓜”。有一個福建的官員黃公度想吃青蛙,他叫廚師給他送冬瓜,廚師給他送來最大的冬瓜,可是打開之後卻沒有一隻青蛙,又不能明目張膽的告訴廚師自己想吃青蛙,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告訴廚師自己想吃“坐魚”,可是廚師不能意會到他的意思。

自古以來“霧霾”一直存在,那麼宋朝怎麼“治霾”?

有人就向廚師推薦了當時的州林錄林執善,林執善領會到黃公度的意思,告訴了廚師,廚師做出來後送到黃公度處,黃公度重賞了廚師,並從廚師口中得知是林執善領會到自己的意思,就聘請他為自己的幕僚,最後還推薦他入朝廷為官。這也是宋朝時有的人因為捕食青蛙獲罪,有的人又因為吃青蛙而受到重用。

宋朝時有關環境保護的法令頒佈了許多,禁止捕食青蛙就只是其中一個,還有其他的許多。在政治上治理和保護環境只是一方面,宋朝時還呼籲更多的人保護環境。

二、宋朝對綠化也是同樣的重視,甚至地方官員還可以通過積極植樹造林作為政績,進行升遷;官員要是需要砍伐木材以作公用,還需要向“都木務”申請

宋朝重視綠化是“顯而易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享譽中外,其詳細而精緻的描繪了宋朝時期的鐘鳴鼎食,百姓的安居樂業。

自古以來“霧霾”一直存在,那麼宋朝怎麼“治霾”?

在《清明上河圖》上可以看見,不管是郊外的道路兩旁,還是汴河兩岸,甚至是都城汴京的道路兩旁,都栽種成排的樹木,綠樹成蔭。這是宋朝重視綠化的鮮明結果。

宋朝時還注重水務的維護。宋太祖立國之後發佈詔令,在黃河、汴河兩岸種植樹木,因為樹木能夠通過土壤中的根鬚達到鞏固河岸、堤壩的目的。

在黃河、汴河兩岸種植樹木,樹木的成長過程中根鬚會向著有水的地方延伸,根鬚盤根錯節,固定土壤,所以能鞏固河岸、堤壩。宋真宗時,還任命官員維護汴河的穩定,官員到任後,積極帶領群眾植樹造林,這也是後來日本和尚來中國旅行時,所見到的兩岸綠樹成蔭,連城一排的盛況。

如今,我們還延續了宋朝時在公路兩旁植樹造林的傳統。宋人為了解決環境問題,積極植樹造林,同時在原始的植樹造林的基礎上,加以改革。

宋朝的一個官員發現道路兩旁種植的多為官家所屬,所以建議宋真宗,在道路兩旁種植樹木的同時,還可以將其周圍的土地租給商戶,讓他們種植樹木或者果樹,等時間長了以後,樹木成蔭,夏季炎熱時還能供路人乘涼,果樹還能解渴。宋仁宗時,有一個地方縣令陶弼任職期內,積極植樹造林,同時在道路兩旁的空地種植樹木,等到了夏季時,路人乘涼解渴,提供極大的便宜,盛名在外,周圍的郡縣均效仿之。

宋朝的地方官員還可以通過積極植樹造林作為政績,以作升遷時的依據。地方官員根據樹木的種植情況進行獎懲,種植的樹木成蔭,會有獎賞,反之,會有懲罰。如果種植的樹木不僅成蔭,還造福鄉里,可以上報得到升遷的機會;如果導致綠化面積減少,就會受罰。

自古以來“霧霾”一直存在,那麼宋朝怎麼“治霾”?

宋朝時還嚴禁盜伐林木,一經發現,必有重罰,就算是地方官員需要樹木以作官用,也要向上級報告,即“都木務”申請許可令,等命令下來以後,才能進行砍伐。

宋朝不比現在,科技進步,只能通過日常處來進行環境保護和治理。例如政治上設立專門的官府,頒佈法令;或者呼籲更多人植樹造林,鞏固河岸、堤壩。

雖沒有現在的科技文明,但是作為第一個重視環境問題的朝代,宋朝已經極盡所能的保護環境,同時也給我們現代發出警醒,提醒我們環境問題並不只是小問題,而是關乎我們生活經濟的重大問題。宋朝時對於環境保護也與宋朝時期盛行的手工業發展有關。

三、宋朝重視環境問題,一方面是傳統環境保護理唸的延續,另一方面是當時的社會壓力所致。宋朝時時興煤炭,煤炭的大量使用,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亟需治理環境

宋朝手工業發展迅速,煤炭的使用,導致空氣汙染。嚴重的甚至空氣中的霧霾蔓延兩座城,影響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人體健康。

宋朝時期鐘鳴鼎食,百姓安居樂業,全國上下呈現一片祥和之氣,經濟繁榮。但是經濟繁榮的同時,自然資源開採過度所引起的環境問題也接踵而至,土地、林木的過度開發,導致宋朝時經常發生自然災害,這也是宋朝與現代最大的共同點。宋朝的“現代性”引起人們重視,同時也是我們現代的真實寫照。

環境問題已經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保護環境一直是我們的重中之重。宋朝時期的黃沙蔽天,光禿禿的山林使他們重視環境保護。

自古以來“霧霾”一直存在,那麼宋朝怎麼“治霾”?

每朝每代或多或都有些環境問題,為什麼宋朝是最嚴重的呢?主要還是宋朝過度的開發資源,導致水土流失,樹木減少,自然災害頻發。宋朝遠沒有表面上看起來的祥和,其內部的隱患才是國家應該重視的問題。

宋朝的治霾手段比起現代,還是比較原始化。沒有先進的科技文明,沒有許許多多的環境人才,但是宋朝也是從根上治理環境問題。政治上的舉措和呼籲人民植樹造林,是一場全國性的環保行動,同時對於植樹造林設立獎懲,大大的彌補了現代對於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

現在之所以環境問題總是得不到解決,就是國家雖然呼籲人民保護環境,但是卻沒有設立明確的獎懲制度,導致人民人心渙散,沒有動力去響應國家的政策。另外,宋朝沒有先進的科技也是一件好事,沒有科技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宋朝才能從根上解決環境問題。

現代科技進步,運用科技手段解決環境問題,可是在治理環境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其他的環境問題。就好像科學家發明農藥殺田中害蟲,害蟲是殺死了,可是農藥殘留帶來的水體汙染也會影響沿岸人民的生活。所以,針對環境問題,不管是宋朝還是現代,都是有利有弊,但是總而言之,我們一定要對環境問題引起重視,把環境保護作為人生的目標去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