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兩個多月的開學典禮上,校長說:“災難是一本厚厚的書”

遲到兩個多月的開學典禮上,校長說:“災難是一本厚厚的書”

湖南師大附中遲到兩個多月的開學典禮恰巧碰上了學校 115 週歲生日,在這個特殊的開學典禮上,校長會聊些什麼話題?同學們又是怎樣的心情?

因為疫情的關係,湖南師大附中分兩批返校復課,4 月 13 日," 一個都不能少 " 的校園召開了 2020 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這場開學典禮雖然 " 遲到 " 了兩個多月,但正好遇上了校慶 115 週年(4 月 12 日)。同學們戴著口罩在教室參加了一場特殊的開學典禮,唱國歌和校歌,都在教室完成。

上午 9:30,在嘹亮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學典禮正式啟幕。校領導及教師代表現場參會,其餘師生在教室或辦公室在線參會。

來自高一年級的李彥瑾和袁聞駿同學娓娓道來,帶領大家回憶了附中篳路藍縷的創校歷史、執著堅定的奮鬥歷程,表達了莘莘學子續寫附中不朽傳奇的決心。

教師代表吳彩霞老師作精彩發言,她激情滿懷、慷慨激昂地勉勵附中學子 " 眼裡有榜樣、肩上有擔當、腳下有速度、手中有書籍 ",不負榮光、心繫天下,做勇於擔當的進步先鋒,厚植家國情懷的時代英雄!

湖南師大附中校友、湘雅三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劉純是湖南省第一批奮戰在 " 新冠 " 抗疫一線的專家,開學典禮這天是她和戰友們從武漢抗疫歸來隔離的第 13 天,她用視頻的方式表達了對母校 115 歲生日的祝福,講述了她在武漢一線不平凡的抗疫經歷,希望學弟學妹們把握青春,與時代同步伐,跟人民共呼吸,成就祖國的當下和未來。師生用長久不息的掌聲表達了對劉純校友,以及和她一樣為抗擊疫情逆行而上的英雄們的敬意。

最後,該校校長謝永紅做了題為《從春天出發》的開學第一課講話,分享了他在疫情期間的思考和感悟。他啟發同學們進一步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努力將個人的前途命運與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緊密結合。他號召同學們深刻體會在疫情面前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強大民族力量,身先士卒為國請命的犧牲精神,以及附中校友、全體師生用實際行動詮釋的強大責任心。他勉勵大家 " 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 ",養成良好衛生和運動習慣;熱愛科學、尊重科學,樹立獻身科學的遠大志向;深刻認識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全球價值觀,守護好人類共同家園的繁榮和穩定、健康和安寧,以大情懷、大格局、大擔當擁抱春天,擁抱未來。

湖南師大附中黨委書記黃月初還為同學們做了一場心理輔導,希望大家調整心態,以更加自信、樂觀的態度,迎接新的挑戰。

瀟湘晨報記者沈顥 通訊員袁聞駿 蘇曉玲

附:湖南師大附中校長謝永紅在開學典禮上的演講

從春天出發

——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2020 年春季開學典禮致辭

校長 謝永紅

(2020 年 4 月 13 日)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上午好!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主題是:從春天出發。

沒有哪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哪個春天不會來臨。經歷前階段轟轟烈烈的抗疫大戰,度過不同尋常的春節和史上最長的寒假,我們共同迎來了新的學期。我跟大家一樣,也曾 " 終日尋春不見春 ";而今天的附中校園,卻是 " 春在枝頭已十分 "。很多美好的事物就像我們熟知的那樣,儘管姍姍來遲,但從不會缺席。這次開學來之不易,我代表學校歡迎大家重返校園,祝福大家一切安好!

未曾缺席的,還有我們一年一度的校慶紀念日。就在昨天,4 月 12 日,湖南師大附中度過了她 115 週歲的生日。從 1905 年革命志士禹之謨先生創辦惟一學堂,到今天漸次成為享譽三湘、蜚聲全國的知名中學,附中走過了漫長而光榮的道路。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 公勤仁勇 " 的校訓、" 自強不息,追求卓越 " 的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附中人勇毅前行、攀登不止。在校慶紀念日的第二天即迎來這個特殊學期的開學日,不能不說是歷史的機緣和時光的巧合。讓我們祝福親愛的附中生日快樂,迎著春天的暖陽再次整裝出發,去開啟新的生活,擁抱新的未來!

老師們,同學們!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人猝不及防;然而,最大的災難從來不是災難本身,而是人們的淡漠與遺忘。災難是一本教材,在國內疫情尚未徹底消除、境外疫情蔓延加劇的背景下,反思與總結尤為重要。藉此機會,我想和大家一起做幾點思考和交流。

第一," 關鍵時刻更見中國製度優勢。" 任何一次大疫,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都是一場大考。在黨中央的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下,中國政府充分發揮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的制度優勢,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從快速啟動應急響應到果斷實施封城舉措,從高效建起多所專門醫院到有效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物資,從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到有序組織復工復產復學,中國政府展現出非凡的號召力、組織力、行動力。這種 " 中國力量 "" 中國速度 " 讓世人嘖嘖稱奇,國際輿論紛紛讚歎 "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如此行動高效 "。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進一步增強了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我們要進一步砥礪家國情懷、激發使命擔當,努力將個人的前途命運與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緊密結合起來。只有當你的志向和選擇與國家和民族緊緊相隨,你的人生才會熠熠生輝。

第二," 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 在與疫情的持續鬥爭中,英雄事蹟層出不窮:鍾南山院士,不顧 84 歲高齡,率先奔赴疫區;73 歲的李蘭娟院士,除夕之夜逆行武漢,在疫區堅守長達 50 余天;" 吹哨人 " 李文亮醫生,躺在重症監護室,仍盼望著痊癒後第一時間去治病救人;" 硬核醫生 " 張文宏,喊出了 " 共產黨員無條件先上 " 的 " 狠話 ";90 後湖南醫生宋英傑,連續十天九夜堅守崗位,最終勞累過度倒在前線 …… 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他們的偉大就在於擔當,在於對自身工作的無限熱忱。" 把每一項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千千萬萬奮戰在一線的白衣戰士是英雄,為足不出戶的人們及時送去物資的快遞小哥也是英雄。正是各行各業的人們忠於職守,盡到了自己應有的責任,才匯聚起必將徹底戰勝病毒的磅礴力量。

令人欣慰和自豪的是,在這場抗疫戰鬥中,附中人的身影隨處可見:我校校友、湘雅三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劉純醫生轉戰長沙、常德、益陽、永州、湘西和武漢等省內外多地抗疫第一線,被評為 " 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 ";全國政協委員楊佳、牛津大學教授傅曉嵐、知名藝人張藝興和北美校友會等一大批校友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當境外疫情大暴發時,又有我校校友、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專家馬學軍緊急馳援伊朗 …… 他們身上,無不彰顯出附中人的大愛情懷和責任擔當。同時,我也要為疫情期間堅持線上教學的附中老師、堅持居家學習的附中學子點贊。你們未必光芒萬丈,但始終溫暖有光。你們同樣做到了自己應該做的,你們同樣為抗擊疫情發光發熱,貢獻力量。

第三," 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 在病毒的眼裡沒有高低貴賤,事實證明,體質虛弱、免疫力低的人更易招致感染。當看到鍾南山院士大秀運動技能和自身肌肉的網絡照片時,我們就對他在戰疫中所表現出的旺盛精力和頑強意志並不驚奇了。這位 " 運動達人 " 不止一次告誡人們:" 鍛鍊就像吃飯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幸福生活的基礎,我們任何時候都要把身體健康擺在首位。健康的身體還離不開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少專家指出,疫情不是天災,而是人禍,病毒的源頭藏在野生動物身上,正是人類的貪婪才導致今天的災難。

經此一 " 疫 ",我們更能明白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了。這幾年,學校體育模塊教學越來越成熟,運動場地和設施大大改善,新建的游泳館也即將投入使用。大家無論工作和學習的任務有多重,也要積極參加運動和鍛鍊。我還要特別強調,儘管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平穩向好,但還遠不到鳴金收兵的時候,我們決不能放鬆警惕。疫情當前,學校在校門出入、課堂學習、課間休息、食堂就餐、公寓就寢、交通出行、衛生習慣等方面都出臺了新規定,大家都要自覺遵守,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這既是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和維護校園正常秩序的新要求,也是對附中這所全國文明校園在特殊時期的新考驗。

第四," 打硬仗,關鍵要靠科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 從新冠病毒的發現到基因組序列的確認,從檢測能力的不斷提升到治療方法的逐步改進,廣大科研工作者做出了重大貢獻,科學技術當仁不讓成為了第一 " 救治力 "。世界衛生組織還曾發佈報告稱:" 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可用於有效防控疫情。" 在疫情防控大戰中,源於太空技術的大數據、智能化在疫情篩查監測、無接觸診治服務、遠程問診治療、醫療設備遠程故障診斷和自動採集數據等方面,發揮了傳統人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類發展到今天,科學的作用越來越舉足輕重。李蘭娟院士強烈呼籲,國家要給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要把高薪留給一線科研人員,營造全民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教育為未來奠基,未來呼喚科技人才。通過這次疫情,廣大青年學子要更加熱愛科學、尊重科學,樹立獻身科學的遠大志向,勇攀科學高峰,為中華民族科技進步、增進全人類福祉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五,"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英國詩人約翰 · 多恩曾說:"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這種超越了國家和種族的命運與共的感觸,正是激發人們尋求人道主義共識的基礎。在國內疫情嚴峻的時候,我們獲得了不少友邦政府和友好人士的守望相助;在國外疫情來勢迅猛的今天,中國向有需要的外國政府和人民提供了包括防控經驗和技術分享、醫療物資捐贈、醫務人員派遣等多方面的無私支持。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進一步構築人類命運共同體勢在必行。

" 無盡的遠方和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我們要進一步深刻認識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全球價值觀,守護好人類共同家園的繁榮和穩定、健康和安寧。作為祖國的未來,青年學子要有大情懷、大格局、大擔當,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老師們,同學們!災難是一本厚厚的書,我們要勤於翻閱、仔細研讀;災難是最深刻的課堂,我們要上好、學好這一課。在新學期開始的第一天,我與大家分享我的思考和感悟,希望能借此引發你們進一步更全面、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不為別的,只為不辜負這遲到的春天,更為日後無數更加美好的春天能如期而至。

謝謝大家!

【來源:ZAKER瀟湘】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