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時評:復工復產 安全第一


央廣時評:復工復產 安全第一


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據工信部監測,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復工率已超過80%。早在3月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就達98.6%,人員平均復崗率達89.9%。

我們看到,各地正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加大馬力忙生產。這是為了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落下的進度趕上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這體現了各地黨委、政府、企業及員工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搶時間,也要保安全。加速復產的前提是科學、安全、有序。從疫情防控上來說,目前防疫只是取得階段性成效,而非最終勝利,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任重道遠。在這種形勢下,復工復產面臨諸多風險與挑戰,防疫工作有了更高要求。從安全生產上看,搶時間、趕進度容易有所疏忽,堵住安全漏洞、杜絕事故發生極其重要。

為此,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就安全生產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生命重於泰山。各級黨委和政府務必把安全生產擺到重要位置,樹牢安全發展理念,絕不能只重發展不顧安全,更不能將其視作無關痛癢的事,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思想上,我們要繃緊“安全弦”。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沒有安全,其他都是零。正因如此,疫情發生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是對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也是對復工復產的要求。各地政府與企業要堅決扛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責任,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思想上毫不放鬆,對安全問題緊盯不放,築牢復工復產的第一道防線。

行動上,我們要擰緊“安全閥”。安全生產要確保萬無一失,否則將一失萬無。各地政府和企業要層層壓實責任,做好疫情防控,加強安全管理,查隱患,堵漏洞,嚴執法,抓細抓實每一項工作,防微杜漸,防患未然。對突出問題和危化品、煤礦、非煤礦山、道路交通、建築施工等重點領域,要通過“分類施策”“一企一策”、專項行動等方式進行精細化監管,用“繡花功”織密防護網、築牢安全牆,堅決遏制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從長遠看,我們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在實踐與創新中,強化企業安全生產意識與主體責任,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執法體系,提升基礎保障能力,加強應急處置,紮實推進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我國安全生產整體水平,為人民群眾營造穩定的安全生產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