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2019年營收淨利雙降:募投項目爛尾 高管頻繁離職 一季度預虧1億元

中國網財經4月15日訊(見習記者賈玉靜 記者陳瓊)4月14日,全聚德(002186.SZ)發佈2019年財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5.66億元,同比下滑11.87%;歸母淨利潤4462.8萬元,同比減少38.9%;扣非後歸母淨利潤2030.2萬元,同比減少64.48%。

據全聚德年報中披露,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對整體餐飲經營環境產生重要且持續性的負面影響,公司餐飲及食品業務均受到嚴重影響,導致公司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大幅下降,淨利潤出現虧損。數據顯示,今年1-3月,全聚德淨利潤預計虧損0.9億元至1億元。

營收淨利雙降,品牌老化等問題掣肘

全聚德表示,受餐飲行業,尤其是中式正餐競爭加劇影響,公司年度接待人次同比減少,導致2019年營業收入和利潤水平同比下滑。值得注意的是,該說法並非首次出現,2018年,全聚德已因同一原因錄得“營收淨利雙降”,其中,營收同比下滑4.48%、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46.29%。對比2018年,全聚德2019年的營收、淨利潤下滑幅度進一步擴大。

財報顯示,2018年-2019年,全聚德餐飲業務年度接待賓客分別為770.47萬人次、658.92萬人次,同比減少4.17%、14.48%。用全聚德的話說,這正是公司近兩年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

中國食品產品分析師朱丹蓬指出,“全聚德營收、淨利雙降系多種原因導致。”在朱丹蓬看來,全聚德除了面臨整個體制和運營機制的嚴重硬傷外,還存在品牌老化、產品老化、場景老化、運營模式老化以及服務體系老化等多方面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全聚德創建於1864年,以傳統掛爐烤鴨而聞名;1994年,中國全聚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主營業務為餐飲服務及食品加工銷售等;2007年11月,全聚德在深交所上市,成為首家A股上市的餐飲老字號企業。

上市之初,全聚德憑藉“國宴”標籤一路高歌猛進,連續五年業績直線上升,直到2013年,隨著外部環境變化,全聚德營收開啟整體下滑趨勢。財報顯示,2013年-2019年,全聚營收分別為19.02億、18.46億、18.53億、18.47億、18.6億、17.77億元、15.66億元。

與此同時,中國餐飲行業整體規模卻在持續擴大。據國家統計局披露數據,2013年-2019年,中國餐飲行業收入從2.56萬億元一路上漲至4.67萬億元,餐飲業發展保持高速度增長。

募投項目爛尾,高管頻繁離職

除了業績逆勢而下,全聚德多個投資項目也都無疾而終。2014年,考慮到公司戰略轉型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全聚德通過非公開發行新股募集資金3.5億元,用於若干食品生產和新型門店建設項目。

資金到位後,多個項目卻因各種原因相繼擱淺,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上述募集資金累計投入項目金額為1010.81萬元,專戶存儲累計利息扣除手續費6750.72萬元,尚未使用的金額達3.96億元。

在募投項目停滯多年的背景下,今年年初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給全聚德的經營帶來新的壓力。面對外部市場環境發生的重大改變,全聚德決定終止原募投項目並將剩餘資金永久補流。

與資金用處一同調整的,還有全聚德的組織架構。財報披露前夕,上任僅一年的董事長鮑民就因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向公司董事會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職務。在此之前,董事韓雪松、董事張力、董事葉菲等均於因工作原因提前辭去任期內相關職務。

事實上,從2014年開始,全聚德就開始頻繁有高管離職。業內人士認為,這與全聚德近年的業績持續低迷有關,公司希望能通過更換管理層改變情況。2019年底,這一重任落在了原東來順掌門人周延龍肩上,據全聚德公告顯示,周延龍受聘成為公司新任總經理,並當選公司第八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

受疫情影響,一季度淨利潤預虧1億元

周延龍上任不久,疫情不期而至。眼下,全聚德正面臨業績壓力和疫情影響的雙重挑戰。

“受疫情影響,全聚德2月初關停超八成門店,就餐人數銳減九成,僅直營門店的年夜飯退餐量就達到4000桌。”周延龍曾對媒體表示,營收大幅下降嚴重影響全聚德現金流。

接下來,全聚德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業務的影響還將持續,持續時間視疫情管控的進展而存在不確定性。

全聚德表示,在堂食市場未能有效恢復的條件下,今年將繼續拓展外賣業務,全力開發線上外賣、線下外賣、半成品外賣三個市場。 疫情結束後,還將根據門店情況,全面減免餐廳服務費,適度調整精品烤鴨價格,改善百姓顧客的消費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