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孤單的一年

本文約5888字,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讀了這麼多字的你讓我不孤單

1. 新聞像虛幻小說,

我們在網絡世界裡孤孤單單。

今年太多大事記,看似繁華的網絡世界,讓我感到深切的孤單。

看《誤殺》了嗎?

這個世界就是在不停的“誤殺”,沒有人在乎真實。每一個人在自己的情感和主觀意識面前都在義正言辭的說出自己的感受,我們指著別人罵,我們捧著別人誇,最後說出來的都是感受,而非事實。

在集體主義中,網絡上的集體主義,意識的煽動,輿論的煽動,我們在孤單背後給自己找到一群人,他們似乎說著跟自己類似的話,然後我們就這樣加入了“結黨營私”的大軍,忘記了自己是誰,只為自己的主觀意識服務,只為自己的快感服務。

我甚至在很多熱搜評論下面感覺看不到真實人類的評論,感覺都是機器人,好多明星下面的評論一股腦的叫好,一股腦的言行一致,讓我覺得可怕,覺得孤單,覺得這個世界不復甜美。

我說話不敢說透。

我不斷的評論“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保護自己不受到言論傷害。

我也有勇敢的時候,說了真話,大家看到的好像都是我僅僅是在悲憫我自己,看不到說話的動機,表達的意義,他們不相信有人真的可以心存大義,想為了人性的清明說話。

我寫了一篇《當代女性生存現狀》,很多人看都沒看完,罵我罵我再罵我。當然還有很多人挺我挺我再挺我,我知道挺的不是我,而是文章裡表達的我們的真實現狀,我們渴望的未來,還有這些文字背後的邏輯。

跟人微博評論辯論幾夜,我累了。

這篇文章在微博轉發很好,閱讀很好,但我再也不敢多說多言,罵我的人自然也散了忘了。我敵不過,或者說我的能力只能讓我到此為止,再這樣下去我的睡眠毀了,我的臉蛋毀了,我對人類的信任感也毀了。

到此為止,一點點來吧。

年末更多新聞,比小說還讓人生畏。

兩個女孩的相繼自殺,一個男孩的不幸去世。還有很多很多我們看到了忘記了的,發生在別人身上的,表達到公眾層面的悲劇。

我不敢發表任何言論。

因為當我看到大家的評論的時候,我怕我已經看不到自己了。

好孤單啊,大家各執一詞,罵的踩的,捧的愛的。想起了那句話,人們在你死去的那一天最愛你,可怕的是有人連你死去了還不在言語上放過你。

我相信我和大多數一樣,都是看著別人嘴裡的話下判斷,都是看著新聞看著帖子,看著評論,來對每件事情進行價值判斷。

但是真實的事件我們都不知道。

旁引下網絡流行話術:真相在大雪深處,每一片雪花都不是無辜的。

我們也可能是掩蓋真相的筷子手,我們嘴裡的真實都經不起推敲。

我孤單,因為我覺得除了唏噓,什麼都不知道。我不知道相信誰說的,我不知道我該怎麼樣才能瞭解事情的真相,面對種種悲劇我覺得自己完全無能為力,只能鼓勵大家,只能鼓勵自己,只能呼籲更多的善待。

前幾天,我發了條微博,說外賣我已經註明了不要餐具就請不要給我餐具了,本來覺得我不要餐具對於地球環保有微乎其微的保護,讓我自己也覺得自己還不錯,但是很多賣家還是會給我餐具。大意如此。

發完微博竟然有人說我“矯情”,說“自己默默做就好了幹嘛說出來”,說“餐盒也是塑料那你就別吃外賣了吧”,真的說真的我都驚呆了,竟然有人會這麼想問題。

我表達別的事情是有矯情的時候,心思細膩敏感,我自己都會覺得自己偶爾是矯情的。

但這是環保小事,這是我的生活習慣,我不希望把用不到那些餐具存在家裡,也不想浪費地球資源,造成更多汙染。

2019年三大詞典年度熱詞如下:

牛津詞典宣佈 climate emergency(氣候緊急事件) 為2019年年度詞彙。

劍橋詞典網站日前發佈消息稱 upcycling(升級回收)被確定為 2019 年度詞彙。這個詞指的是將無用及不需要的產品,轉化為質量更好或具有環境價值的新材料或產品。

柯林斯詞典將 climate strike (氣候罷工)列為年度熱詞。

climate strike (氣候罷工)是一種抗議形式,指人們罷課或罷工參加示威活動,要求政府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全人類都在關心環境問題了,我說兩句一次性餐具,還跟我說矯情,這跟矯情有什麼關係。我雖然還沒有高尚到什麼地步,但至少認為每個人多做一點點小事為了地球,大家都好。

還是說大家都還是僅僅想要關心明星八卦,抑或是今天錯過了誰的直播,沒有買到什麼低價好物。

你關心啥都好,但至少別人想要表達一點關於環保的觀點的時候,至少收起你鋒利的爪牙,想想看看再決定要不要指指點點吧。

評論裡很多人說很多商家也會因為客人忘記選擇餐具,沒有讓外賣小哥帶去餐具而被差評,所以都會給。我理解了。

但細想讓更我難受了,這個社會到底有什麼信用,到底我們這些評價體系的存在意義是什麼,連選餐具不選餐具,都不能讓人相信,都不能遵守其中那份小小的契約,我們還能相信什麼。

就算有契約又能怎樣,我被欠錢一年,至今無果。

我孤單,因為很多人覺得我說這些事情沒有用,提出意見和表達觀點是多餘的,他們只想看到美麗的燦爛的,星光。

那天有個女孩在微博下面評論說,喜歡我,說她自己剛開始做時尚博主是因為喜歡和熱愛,現在只是想紅,好像忘了初心。

我好像沒有回覆她,但我看到心裡了。

我也想紅想要更紅,因為這個世界似乎只有在你有更多流量的時候,當你擁有更高的社會地位的時候,當你擁有更多聽眾的時候,才能相信你說的,才會真的坐下去看懂你寫的意思。

大家對那些出軌的,抄襲的,當事人回應可以細嚼慢嚥找漏洞, 但是甚少有人真的去理解那些無關於醜聞的文字。他們或許看見了,他們或許轉發了,他們或許評論了,但也許他們沒有真的看懂,聽懂。

寫文章的時候剛好讀了篇文章,sir電影寫的,關於李誠儒懟大傢伙。我對李誠儒到底罵得對不對沒有概念,因為真的不瞭解,但是筆者說的“這是屬於這個時代的孤獨”,“沒有人關心他罵的對不對,只關心他配不配”,“虛偽,是大多數人的體面”。

真的讓人想到了《慶餘年》裡為他的護衛朋友鬥爭的範閒。

他的孤單。他母親的孤單。

其實就是我們的孤單。

這個時代的孤單。

2. 情感裡的孤單。

有一部分人在說著,好想談戀愛。

還有一部分人在下面評論著,是綜藝不好看手機不好玩還是怎樣,幹嘛要談戀愛。

說真的我不喜歡第二種說法。

是的這些都挺好,我很享受電影電視,也喜歡玩手機見朋友,但我依舊想要談戀愛。

不敢擁抱愛情的我們,喜歡生活穩定如常,不想要情感裡的抓馬糾結,責任付出,只想要電視裡表現出來的那份甜。

我們不敢了我們害怕了。

聽了太多奇奇怪怪的愛情經歷,很多甚至與愛情無關,僅僅與孤單和慾望相關。

我們連戀愛最純粹的動機都快忘記了。

我們羨慕那些明星的甜蜜,那些可愛的忘年戀,我們卻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心,連真的喜歡或者是真的想要戀愛,想要有人陪,想要付出情感,都不敢在公眾表達。

不表達就不會失望,不表達就不會被覺得矯情。

這個世界的輿論場似乎只是為了大家的自我包裝而服務,而不是為了真情實感。我說的輿論場,包括所有social media,比如現在可以發表情包的朋友圈,那都是我們的遊樂場,而不是情感佈告欄。

所以我們沒必要表達。

但是對於另一個活生生的人呢,那個你喜歡的人,很多人也選擇高冷,選擇酷,選擇寡言,選擇話說一半讓人猜,不表達自己的愛和恨,話少說一點似乎就是更酷更堅強的模樣。

我的孤單不是沒有地方表達愛。

而是遇不到愛。

因為遇不到愛,於是我把自己更多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更加擠壓自己社交和了解別人的機會和時間,然後惡性循環,變成沒有情感生活的the working poor。

抑或是有時候我想要愛,對方想要的是新鮮感。

這樣的不是我一個。

前段時間採訪姜思達也是,問到他對愛情的期待,他說感覺自己都快忘記了那是什麼味道。

心酸,聽了我也心酸。

我們只是拼命想要抓住自己能抓住的東西,而愛情從來都不是靠努力就夠的。所以我們就繼續忙著忙著忙著,然後忘記愛情的滋味,僅僅不斷練習著如何為別人的愛情點贊鼓掌。

2019年上半年,有一個我不想提起的故事。

下半年的我對愛情,沒有絲毫的努力。

我不敢用tinder了。而我發現我不用tinder,就根本沒有辦法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喜歡女性的直男,遇到了也無法產生真實的交流。

所以我都特別好奇,大家到底是如何談上的戀愛。

怎麼這麼大個城市不用社交軟件,連新的人都遇不上了,更別說轉角遇到愛,發生美妙的故事。

現實生活中的遇見愛情怎麼變得這麼難。

當然那些在蹦迪時候遇見的搭訕我沒記在數,畢竟人在深夜幾分迷醉幾分多情,不見得白天他依然對你有興趣。

越是忙,越是難,越想談戀愛,真實的希望有人陪,有人靠,可以互相給依靠,或者僅僅是在下班後一起吃飯散步,看電影,睡前說幾句俏皮話。

這個人,我找不著。

遇見了有些人。一個說著多喜歡多喜歡我,然後轉眼幾周他就愛上了其他女孩,曬著幸福的合照。一個說著喜歡珍惜,但是不願意冒險,不願意再像少年一般傾其所有去追逐。還有一個說著喜歡,結果身份信息說的都是假的。

媽媽,真的不是我不想談戀愛。

有人說我們這些女孩活得太明白了,觀點太多了,不夠柔弱很難談戀愛。其實我們自己也知道大家都喜歡傻點的,聽話點的,可以被征服的對象,化美麗的妝容,穿可愛的衣服,沒事約約下午茶,拍拍照就好了。

在看過那些所謂直男審美的文章之後,就更加深了我的孤單。

有些女孩是觀點多,主意正,但不代表她不會在愛情裡變得柔軟甜美。

她是明白了些事情,但我不認為所有人都想要表象的天真。

她是總是靠著自己,但不代表她不會累不想要依靠。

她是在外忙著事業,但不代表她不可以為了喜歡的人煮湯羹。

大多數男性看見了我們的樣子,聽見了我們說的話,但現在他們不願意去花時間栽培情感,他們不願意主動追逐了,他們精打細算的花費自己的時間,很多他們還是認為事業有成,便可妻妾成群。

然後想到PUA,可悲可笑可惡。

不是說愛情一定要男追女,僅僅說現狀。我們都越來越不主動。

寫文章的時候看到朋友在群裡分享蕭亞軒的愛情,那首新歌《當你和心跳一起出現》:

一定是我太幸運

能夠 再愛一遍

Oh once again

當你和心跳一起出現

直播裡的他們都這麼甜美了,大家竟然還在揣測蕭亞軒索吻男友的時候,男友不是很主動?

孤單的男孩女孩在網絡上聊著天,刷著微博,玩著遊戲,幻想著美好的愛情出現,然後沉沉睡去,投入第二天的工作,如此往復,如此孤單。

我們不勇敢了。

有人愛上了明星,有人愛上了充氣娃娃,有人愛上了AI女友,有人愛上了獨自一人的每天每夜,唯獨擁抱不到真實的TA.

3. 本來,就孤單。

我的孤單不是因為社會不好了。

而是我終於看懂了一些隨聲附和下的真實和脆弱,終於理解了那些表面歡愉背後的無助,體悟了人和人終究無法感同身受。

只不過網絡世界加深了我的孤單。

你會開始覺得沒有人是真的在乎你,關心你,或者那些關心和在乎都是短暫的稍縱即逝。

據中國青年報12月1日報道,2019年《中國職場女性心理健康綠皮書》顯示,約85%的職場女性在過去一年中面臨焦慮和抑鬱問題的困擾,80、90後尤甚。工作壓力、經濟狀況和外貌身材成為職場女性心理問題最主要的三大來源。

多少人飽受抑鬱症的煎熬,就在我的微博評論區都有好幾個被確診為抑鬱症的讀者,還有一些給我私信說自己抑鬱情緒問題的,還有那些很多很多沒有表達出自己的痛苦的人。

“85%的職場女性面臨焦慮和抑鬱問題的困擾”。

是你是我也是她。

我們在焦慮和抑鬱問題面前,都是孤獨的。

焦慮和抑鬱也總是悄悄的來,很多時候只是表現為想得太多抑或是持續性情緒低迷,當你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時候,你就已經病了。

很多焦慮和抑鬱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點點滴滴造成的。

我們看網絡上看到負面新聞越來越多,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的更多是無意識的情緒表達,那些言談舉止對別人苛責詬病,道德審判。而據社會科學研究,女性在負面社會新聞面前,會比男人受到更大的心理的情緒影響。

其實很多社會新聞就是關於女性的,家暴/性侵/網絡暴力/職場不公正待遇等等。

我們孤單。

網絡的千人千語讓人更孤單。

我們看著綜藝都要開彈幕。我們吃著飯一定要看點什麼。我們深夜無人陪伴就看看vlog。我們無法開解,就在網上找人聊天。我們沒有愛情就鑽進電視劇裡,去找糖。我們無法得到關注,就發表點奇怪的言論,故作姿態。我們沒有事情可做,就購物就看熱搜。

我們孤單成什麼樣子了。

都這樣了我們還要彼此指責,女性詬病女性,指指點點別人的私生活,輕言細語別人的身材穿著。

都這樣了我們還要多少不勇敢不表達,安靜說著別人喜歡聽的話,在網絡大勢中做一個沒有意見的人嗎。

都這樣了,還要去攻擊那些不困於性別,勇敢去愛的人嗎。

我終於懂得了,獨處不叫孤單。

單身不一定孤單,那僅僅是一種不被愛的感受,是求而不得。

真正的孤單,是你舉目四望無可依,無可辯,連你自己都忘記了自己的美好。內心深處沒有軟肋,不願意敞開心扉讓人懂,雞同鴨講假裝默契。真的孤單是你在網絡上找不到真實的時候,是你需要慰藉的時候,發現這個世界上人各忙各的,歡聚,悲散。

而我們也學會了笑著說,太難了。

2019年你孤單嗎?

我們一天天長大,一點點面對獨立的孤單,一點點理解得更多,一次次失望一次次委曲求全,讓我們越來越孤單。

終究會這樣的。

我29歲這半年最孤單,因為眼睛裡除了情愛娛樂,更多了些社會和人性觀察。註定的孤單。

而你有沒有發現,以上種種都來源於我們對於網絡的過度依賴。網絡時代越發達,我們的孤單越深切,它讓這個世界看起來越來越喧囂,也讓人越來越遙遠。

它讓我們,摸不著別人,看不見自己。

也許真的真的真的,娛樂致死。

也許真的真的真的,我們該更多活在山河湖海,活在眼前的人事物裡,活在真誠的面對面,活在人與人手牽手的溫度裡。

如果2019年你也感到悲傷,感到孤單,也請不要害怕。

因為人很有趣,至暗處也總有光芒。

因為人很頑強,總會用盡辦法給自己打氣。

2020年多擁抱多感恩多言愛,多活在人世間的煙火塵埃裡,多腳踏實地,多跟自己的朋友說說話喝喝酒,多跟父母說幾句自己的事自己的心情,多走路多做飯,多看看風景多呼吸點新鮮的空氣,多思考多探究,多關心一下自己的身體是否有什麼變化,多看看自己臉上是不是又長了顆痘痘。

人間至真的快樂,終究在凡塵俗事裡。

It's cool to be kind.

■ Over ■

2019年是孤單的一年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文字原創

women empower one another

感謝你的閱讀。

▽還有更多根據地▽

2019年是孤單的一年

微博:大mia的時尚賬號 Instagram:miallllling

小紅書/B站:Mia Liu 小劉兒/MiaLiu小劉兒

讀者群:請加找秘書微信 | cantfindyoumia |

小程序商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