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歌由微信說開去

強歌由微信說開去

隨著互聯網移動技術的迅猛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接踵出現,催生出微信等聊天軟件。作為通訊工具其中之一的微信軟件是一款快速發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語音對講的聊天軟件,且本身完全免費,也因為更靈活、方便、智能,且節省資費受到大家喜歡。

微信在中國的風靡程度,蓋過以往任何一個流行時尚,截止2019年底,中國微信用戶已經突破了11億,是中國用戶量最大的APP。微信的出現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下面首先簡要談談現代通訊方式的演變。

科技發展改變生活,現代通訊拉近距離。20世紀的科技變化差不多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強歌由微信說開去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們的主要通信方式還是書信,電話也只有單位擁有。據當時當兵的回憶,跟家裡聯繫只有書信,而且要很長時間才能送到。要想電話聯繫特別麻煩,要把電話打到距離家裡附近有熟人親戚朋友的單位,然後到家裡叫人來單位接聽,既費時有費力,還要擔個人情,而且費時費力費用又不便宜,所以沒有急事一般不打電話。到了80、90年代通訊工具出現了多樣化,電話進入百姓家裡,移動通訊主要有大哥大、傳呼機,90年代後期手機逐漸普及,但是都是老款的只能接打電話。傳呼機當時很流行,腰挎傳呼機,成為一大時尚。那個時候大哥大成為身份的象徵,令人羨慕,這在港臺


強歌由微信說開去

電影裡都能看到,出場時帶著墨鏡、手拿大哥大、坐著豪車、帶著小弟,好不威風,成為一代人的記憶。當時大哥大的價格上萬元,手機、傳呼機上千元,價格不菲。2000年以後的幾年,手機的款式更新換代,有平板機、摺疊機、翻蓋機,記得當時使用比較多的是諾基亞。總之那個時候人們之間聯繫比較困難,要找人說事只能是從家裡找到單位。年輕人談戀愛要想表達愛意只能依靠書信往來,給有情人交往帶來障礙,也使部分有情人未成眷屬而遺憾終身。進入2010年以後,4G的推廣,智能手機的逐步普及,手機連接互聯網,各種APP的推出,智能手機成為移動的電腦,一部手機在手,能夠獲知天下大事。同時抖音等軟件的推出,成為人們娛樂的一大方式,特別是聊天軟件尤其是微信的出現,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下面我們來重點說說微信之現象。

強歌由微信說開去

人們開通微信、使用微信,目的各不相同,但總體來說還是為了方便交流。例如有人通過微信是為了工作生活方便,有的人玩微信是打發無聊的時間排譴鬱悶,更多的則是較快速地瞭解瞬息萬變的世界,知道剛剛發生了什麼事,大家都在關注什麼,這時使用手機比電腦方便、快捷。因此,微信深受廣大網民的追捧。

強歌由微信說開去

微信好友一般是由親人、同事、同學、朋友等組成。微信交際使地球變小,不管你身在何方,你都可以通過互聯網與人交往,即使身在異國,也可以通過視頻天天見面。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微信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密切的關係,把我們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擴大了人際交往圈子。大多數人通過微信昇華了熟人關係,結交了新朋友。網絡社會的人們可以跨越千山萬水,突破地域空間的限制,讓整個地球變成一個小小的村落,真正實現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強歌由微信說開去

有利則有弊,雖然微信對人際交往具有一定的正面影響,確實是方便了人與人間的聯繫,這點不可否認。但是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它疏遠了人們之間的距離是事實。人世間的情感與溝通,我們還需要在現實中表達與抒發,面對著冰冷的屏幕,我們永遠也無法完全感受人世間一切感情。

“微信朋友圈是由熟人關係鏈構成的小眾、私密的圈子,它不是營銷平臺”,這是微信對朋友圈的定位,也是無數人為朋友圈著迷的原因所在。人們熱衷於逛微信朋友圈,往日的老朋友們在這兒敘舊感慨,並且不時有新朋友加入進來,有初中的同學,有高中的同學,有同學的同學,有朋友的朋友,每一聲問候,每一聲關懷,我都感覺暖暖的,有一種親切感。特別是剛剛找到組織的老同學,恨不能穿過屏幕熱情擁抱,家長裡短聊得熱火朝天。

強歌由微信說開去

可是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裡再也很難看見真摯的問候,親切的交談,取而代之的是某個地址的鏈接,是某個公眾號的關注,是給某個人的拉票,“幫個忙吧,請給某某投票”;請“關注某某號”,每天的廣告,通知,鋪天蓋地湧來,很有些氣勢,雖然經常點贊、投票,但往日親切的朋友卻從此生疏了許多,除了謝謝好像無話可說。目前微信朋友圈普遍存在以下的怪現象:

一是無限自拍循環狂魔。肚子疼要自拍,工作忙要自拍,天氣熱要自拍,甚至醫院看病也要自拍。 這裡還特意要說一下下面點評留言什麼“哇曬!好美啊!好清純啊!”真是讓人懷疑自己的審美是不是出了問題。

二是不分場合秀恩愛狂魔。適當秀一下恩愛其實大家都可以理解,屌絲終於覓得白富美的虛榮感需要大家膜拜,我們都懂的。但是可不可以不要每天循環播放兩人的恩愛圖,談戀愛還是低調點兒吧。

三是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成癮狂魔。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每逢父親節、母親節這種節日,您一定欣賞過朋友圈大部分人父母的照片。明明都把自己的父母分組屏蔽了,還是要做一場孝子秀,有那時間還是多回家陪陪父母吧。

四隊點贊狂魔。不管我們發了什麼內容,朋友圈中總有這麼幾個人給你點贊,不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我說我在加班,您點贊;我在考試,您點贊;我說我把車蹭了,您也點贊。真的不懂您的心理是怎樣的?難道是在享受“朕已閱”的快感麼?

五是萬年潛水黨狂魔。他們低調沉默,一言不發,毫無動態,可有可無。但事實上卻像偵探般監視著你的一舉一動,洞察你的最新動向,每次聚會八卦他們都能說出你每時每刻的動態。

六是偽文青狂魔。拍個“一米陽光”下面賦詩一首,拍一束插花,下面寫萬字感慨,顯得嬌弱又文藝。相信每個人的朋友圈中都有這樣的偽文藝小青年,殊不知日常生活中,也都是普通摳腳大漢,鬍子拉碴少女一枚,裝什麼高品味懂詩賦呢。

七是謠言分享狂魔。這裡所說的謠言的範圍稍顯寬泛,在父輩中分佈比較廣泛。主要分為“食療”、“神醫”和“生科”。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曉今,文理兼修,知識體系幾乎涵蓋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各個方面。這些謠言所涉及的內容千奇百怪,也常常被專家闢謠是假的……

“朋友”應該是個神聖的字眼,但如今在微信朋友圈卻總感覺被泛化了,變味了,成為點贊、拉票的工具。看來朋友圈裡的朋友,也需要經歷一番去偽存真,努力尋找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現代通訊工具的發展,應該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我們期待那個滿是溫情與暖意的朋友圈歸來。(衛功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