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小米等入局 趙國慶:消金牌照將像銀行一樣主流

平安消費金融4月9日獲得開業批覆,小米消費金融也在籌建中。巨頭入局疊加疫情影響,業內公司是否感受到壓力和衝擊?4月13日晚間,馬上消費金融創始人兼CEO趙國慶接受新京報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各類指標已從疫情階段性的不利影響中走出來。長期來看,消費金融還會有巨頭加入,可能還有大型國有行等,消費金融牌照越來越主流,像銀行一樣。

近期,金融科技巨頭也在加碼產業數字化,包括支付寶、京東數科等。趙國慶認為,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公司在發展過程當中,可能會遇到自身瓶頸和週期限制,都會想一些破解方法。產業互聯網、產業數字化是一個機遇。他透露,馬上消費金融(簡稱“馬上金融”)希望把自身所連接的金融機構和消費場景兩端,作為產業數字化突破的方向。

平安、小米等入局 趙國慶:消金牌照將像銀行一樣主流

採訪對象供圖。

談巨頭獲批消金牌照

消費金融公司將像銀行一樣主流

記者:疫情對消費金融市場產生了什麼衝擊?平安消費金融等同行獲批,市場又來了一些優秀的競爭者,對馬上金融來講影響是什麼?

趙國慶:首先,可能裝修、教育、3C數碼等線上、線下相關場景需求在減少。很多商場即使開門,用戶的心理可能還沒有修復。這類交易額會減少,因此消費金融的需求會減少。整體是減少的,但是也有結構性增加,如線下向線上的遷徙。因為老百姓總要有消費,“到家服務”這一類(消費)是增加的,比如生鮮、日用百貨類需求。

供給這邊應該也是結構性增加。舉例來講,有一部分業務、風控和模式有問題的公司,受影響比較大。他們有一些可能不能再持續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然後也有一些新生力量獲得牌照批覆,包括平安保險、小米。我覺得,整體來說,像平安是存量注入,小米之前有小米金融,也是存量注入。以前沒有(消費金融)牌照,但是有小額貸款,這些都是存量注入。

從增量競爭角度,短期比過去是減弱的。我們受益於一出生就是全面數字化的公司,經過疫情的檢驗,是健康的公司。我們的各類指標也從疫情階段性的不利影響中走出來,短期來看所有不利影響都已消除。

長期來看,消費金融還會有巨頭加入,可能還有大型國有行等,消費金融牌照越來越主流。前幾天工商總局進行打假,過去帶有“消費金融服務公司”、“消費金融信息公司”等類似註冊的,包括公安部也準備全面“整治”這類公司。今後消費金融公司將像銀行一樣主流,不是誰都可以用這個名字。

我們非常歡迎平安、小米包括其他各類型機構申請(消費金融牌照)。這樣的話,就變成了一個巨頭的市場,反倒驗證了馬上金融在其他人沒有看到牌照價值的時候,領先一步先拿到牌照。基於牌照,把我們的科技能力、業務閉環能力、創業價值觀植入,走出了一條適合我們的道路。

談產業數字化

會加大布局和投入,瞄準金融機構與場景方

記者:你提到全面數字化的能力。金融場景之外,馬上金融也做了行業數字化的服務或者輸出,比如酒店入住系統。放眼整個金融科技行業,最近京東數科設置了行業層,加深對各產業行業的瞭解,之前支付寶升級為聚焦服務業數字化的開放平臺。怎麼看待金融科技企業加碼“產業數字化”的動作?馬上金融在這塊的“打法”是怎樣的?

趙國慶:我覺得這些都是順其自然的過程。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公司發展過程當中,包括科技在發展過程當中,可能會遇到自身瓶頸和週期的限制。因此,都會想到一些破解方法,現在產業互聯網、產業數字化應該是一個機遇,馬上金融肯定會繼續加大這方面的佈局和投入。因為過去我們已經做了。

我們的基本思路還是,一邊連接金融(機構),一邊連接消費類的場景,希望把我們所連接的兩端(作為)進行產業數字化突破的方向。

記者:像是酒店入住系統,阿里商業體裡“飛豬”也有類似的結合(刷臉入住)。馬上金融佈局產業數字化是和合作夥伴零碎地做,還是有比較詳細的規劃?

趙國慶:任何一個行業總會有巨頭在中國,但是不見得每一個行業巨頭都做得好。另外,To B服務有很多因素決定。我們目前還是做我們自己服務的生態,就是消費金融、銀行業、保險業等金融機構,另外一邊連接場景方。場景方我們能提供多元增值服務,銀行我們也能夠提供多元增值服務。這種垂直生態系統(裡),我們是有建制、有序地推進我們的產業數字化。

新京報記者 陳鵬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李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