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企業該何去何從?

深圳吳吳吳


首先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對於創業者和創業企業來說,無論當下的傷害如何,最正確的心態一定是從應激反應的衝擊波中清醒過來,不只看到短期內的疫情、不再過度思考疫情帶來的影響,風物長宜放眼量,更多地去關注大環境帶來的壓力和緊迫感,並在其中尋找到自己可能的生存機會,去參與升級變革,活下去、活得更好。

現在,新冠病毒疫情進入到了全球大流行狀態,多隻黑天鵝接力起飛,全球經濟一片哀鴻。

美聯儲3月以來先後兩次大幅降息並祭出量化寬鬆政策,美國政府也陸續出臺緊急應對措施,但市場均不買單,仍以暴跌作為回應。直到3月23日週一盤前,美聯儲突然宣佈了號稱“無限量”版的 QE計劃,以更廣泛的新措施來支持經濟,其中包括本週每天都將購買750億美元國債和500億美元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

想hold住一切,於是用一切來hold。美聯儲“壓上了全部賭注”,美國政府醞釀近萬億美元刺激計劃的消息傳出,至此,持續俯衝的市場才開始調轉航向。

雖然本週美股迎來報復性反彈。三大股指高開後不斷走高,截至收盤,道指上漲11.26%,單日漲近2100點。但是,市場的擔憂並未真正消退,美股反彈能走多遠?波動會持續多久?這都依然是問號。這次疫情帶來的金融市場大動盪前景仍然晦暗不明,全球經濟大衰退恐怕難以避免。

隨著歐美成為疫情爆發新中心,中國抗疫進入風險和經濟恢復挑戰加劇的“戰疫下半場”。幫助小微企業脫困、儘快復工和鼓勵創新,是我們現在及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必須持續重點關注的話題。

01

至暗時刻,為什麼要重點關注創業企業?

與業務穩定、財務狀況穩健的大型科技公司相比,單體規模小、資金實力薄弱的創業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復工難度更大。原本就借款難、借款貴的創業企業,維持自身運營的資金成本、人工成本及租金等固定成本高昂。疫情之下,更是舉步維艱。

然而,這些遍佈大江南北、城市鄉村的創業企業、小微企業,又恰恰是真正深入國民經濟毛細血管實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牽動著億萬人的就業,是改善民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石,對穩定經濟基本面有著重要意義。

首先,從創業企業對於經濟發展的貢獻來看,美國、德國、日本的中小企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大約是50%左右,對就業的貢獻是60%-70%左右。從我國的實踐看,我們有2000多萬的小微企業法人,此外還有6000多萬的個體工商戶,這些小微企業佔了市場主體的90%以上,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

其次,從創新的角度來看,1000年以前人們的生活跟2000年相比,基本是沒有太大區別的。但是,我們現在的生活比100年以前變化了太多太多。可以說,造就了過去兩個世紀大豐盛的制度,其實是“創新主義”而非“資本主義”,其中很多原創性、顛覆性的創新都是小微企業帶來的。比如簡單、便宜、走時準確的石英電子錶搶佔了瑞士機械錶的市場份額;傻瓜照相機改變了只有專業人士才能攝影的局面 ……

小微企業大多是行業的新進入者,具有更加有靈活的轉向能力、對市場變化更為迅速,再加上其背水一戰、死地後生的動力和勇氣,都並非大企業可以比擬。

再有,在經濟發展的週期中,小微企業其實具有比大企業更強的“反脆弱”能力。以美國為例,近幾十年來,美國經歷過四個經濟衰退期:一是1980年到1982年,里根總統的經濟衰退期;二是1990年到1991年,當時擔任美國總統的是老布什;2000年到2001年互聯網經濟泡沫破裂外加“911”恐怖襲擊導致第三個經濟衰退期;第四個就是金融海嘯帶來的2008-2009年衰退期。在這四個經濟衰退期裡邊,小微企業對於淨就業率的貢獻都非常堅挺。究其原因,是因為小微企業數量龐大、關係國計民生,整體吸納的就業人數總量大。不像大企業對於就業的貢獻是順週期型的,經濟好的時候擴招,經濟衰退期來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裁員。

任何企業都會經歷創業、發展,甚至倒閉,真正的百年老店鳳毛麟角。社會既需要精心呵護百年老店,也需要扶持新興事物。特別是在多重壓力並行的至暗時刻,我們政策保障的對象,應該更多傾向廣大創業企業、小微企業。只有讓更多的創業企業和小微企業活下去、活得好,國家經濟的後勁和活力才能更強。

02

疫情之下,創業企業的機會在哪裡?

與困難的一面相對應的,必定是機遇。幸運的是,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創業企業在危機之下孕育出的一些創新嘗試,比如在線辦公和協作、在線教育、基於到家場景的生鮮和藥品配送、遠程醫療等領域的創新。

在諸多創業企業穿越寒冬的堅守與突圍中,“ABC”是最值得關注的一個創新方向(“A”是AI,人工智能;“B”是Big Data,大數據;“C”是Cloud,雲計算)。未來在人們生活中的運用,比如在生物、醫療健康、人工智能、在線培訓等領域的運用,從技術層面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發揮的點。

縱觀歷史,每一次類似事件,在對舊有經濟體系產生巨大沖擊的同時,也會帶來了新的需求和商機,這也正是我們佈局和思考未來的最佳時機。當然,機會只提供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如今我們遭遇的這場疫情,在一些公司經歷巨大危機甚至可能關門倒閉的同時,也會因為應對危機而催化用戶對於新生模式的認同和選擇,會有另一些有準備的“幸運兒”成為“未來領袖””。如同17年前SARS危機造就阿里巴巴的故事一樣。

2003年,非典肆虐,當時很多中國企業陷入極大的恐慌和困難當中。遠在杭州剛剛創辦阿里巴巴四年的馬雲,也沒有躲過這一劫。5月初,一位阿里巴巴的員工在參加廣交會後,7日被確診感染SARS,同她有接觸的公司員工全部被隔離。

儘管官方通報時隱去了阿里巴巴的名稱,但馬雲依舊遭受了嚴厲的批評,媒體以《麻痺的代價》發文敲打,他也被隔離在家。門外有社區、防疫站、公安的三位人員嚴密看守,唯恐他跑了。

沒人想到,身處逆境的阿里巴巴,會在這種困境下,打響了中國線上零售爭奪戰:200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宣佈投資一億打造“淘寶網”,對電商巨頭ebay發起挑戰。網站成立的當天,包括馬雲在內的大批阿里公司員工,都沒有能夠現場見證淘寶的誕生。因為這一天,是他們被隔離的第3天。

沒想到,淘寶上線後,迅速成功地打開了市場。畢竟疫情帶來的危機,迫使人們開始嘗試線上購物的方式。阿里巴巴的業務以50%以上的速度瘋狂增長。

一個改變了整個中國購物消費模式的創新,就這樣在危機中發生,並走向輝煌。所以有人說,沒有當年的“非典”,也許就沒有現在的阿里巴巴。

商業模式從線下大量轉到線上,未必是短期的影響,可能會成為長期的趨勢。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絕不會完全回到疫情之前的生活,一定會迭代、進化。哪怕像清華、北大這樣擁有百年曆史的學校,現在也已經在熱烈討論:未來是不是可以線上線下授課並行。傳統教育行業的“舒適區”,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正在加速瓦解,新技術帶來的原力正在被喚醒。

《孫子兵法》有云,“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而取勝者,謂之神”。暫時“休克”的經濟背後,隱藏著巨大商機。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在疫情發生前就思考、籌備並且在模式和技術上做好了在線化準備和數字化運營的公司,有機會迎接屬於他們發展的“高光時刻”。

在大自然的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能夠存活下來的生命,既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智力最高的,而是那些最能適應環境變化的。

03

創業企業如何活下去?

小微企業如何自救?有位著名投資人說:“跪著也要活下去,熬過去就是春天”。

“活下去”,一個看似樸實的願望,但卻需要我們對變革的邏輯有充分而清醒的認知。比尋找機會更重要的是,為了不確定的明天,我們今天要做些什麼?

對此,我的幾點建議是:

第一,現金為王,廣積糧。穩住,活下去才是最大的財富。在保證基礎運營的情況下,需要做逆向現金流測算,仔細盤算從目前到未來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裡,在最壞的零收入狀況下,做好經營計劃,控制好成本,該花的錢少花,不該花的錢堅決不花。此外,維繫好人才,確保軍心穩定,不要輕易裁員。對於創業創新型企業,人的作用是最重要的,要共克時艱,這種戰鬥友誼對未來發展非常重要,利用好這段時間,練兵、思考、調整、佈局,不浪費疫情,不虛度寒冬,把今後“戰鬥”的糧餉和兵馬養好。

第二,高築牆,有個金剛鑽,塑造屬於自己企業較高的行業壁壘。儘快實現業務的在線化。以線下業務為依託,積極擁抱互聯網,向線上轉型,而且應當通過管理的移動化,實現異地員工移動辦公,降低成本。

第三,緩稱王,做好打持久戰的長期打算。短期內可能還能撐一撐,長期就要精打細算。遵循人性,暫緩或放下所謂的“狼性”,不要逆勢抄底,不要提升槓桿。像一個最簡單樸實的農民一樣,心平氣靜地繼續耕種。靈感和機會往往會出現在壓力最大的時候。

04

升級政策“輸血”,別讓創業企業“一個人在戰鬥”

“黑天鵝”組團來的時候,市場會失靈。在大災大難面前,創業企業在採取更有效率、更為徹底的開源節流、降本增效手段的同時,也必須依靠各級政府,主動尋求和接受政策優惠,儘可能保障自身生存。

特別是在資本寒冬威力的疊加影響之下,在這次疫情到來之前,創投行業就已經秋風蕭瑟了——2018年創投企業成立基金2400家,2019年這個數字變成了602家,募資金額也從2018年的11500億變成了2018年的2300多億。

但是,現在我們很高興的看到,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國家對於創業創新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再次釋放了利好。在3月22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一行兩會”領導集體發聲,銀保監會表示,下一步將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保險公司適度提高權益類資產投資比重,突破30%上限。如果險資、養老金、退休基金這些風險投資重要的金主,能夠把錢拿出來,這對於創新創業來說,當然是一個好消息。

儘管針對疫情之下中小微企業的紓困扶危,從中央到地方,都已經制定、下發各類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政策意見。但是,還有三個“主要問題”,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優化:

首先,現有支持政策偏重於金融機構的支持,加大金融支持政策的落實主要依靠政策性銀行。但是,在限制各大銀行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以及降低利率水平方面,地方政府除了對當地規模不大的城商行、村鎮銀行等具有較大話語權外,對其他大型銀行的影響力並不夠。特別是小微企業一直不屬於銀行體系歡迎的優質客戶,因為本身貸款量小、流水少、抵押資產不多,平時就很難獲得銀行貸款等金融扶持。所以廣大小微企業從金融支持政策中受益依然很有限的。

其次,部分政策仍然是之前優惠政策的延續,力度和含金量都有待提高。一些地區提出的“企業繳納失業保險費的返還”、“確保2020年小微企業信貸餘額不低於2019年同期餘額”,基本都是基於2019年經濟情況上已發佈政策的延續,並沒有根據疫情造成的最新情況進行扶持程度的調整。至於中小企業社會保險費、稅費的緩交,也僅僅是延期繳納,並無任何減免。

再有,一些地方在執行紓困政策時,層層甩鍋或層層縮水、以文件落實文件,導致政策“看得見摸不著”,人為地造成了扶持政策“遠水”解不了“近渴”。

因此,對於創業企業、小微企業,從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應該繼續出臺和落實更進一步的優惠措施:一是稅費,繼續減稅降費,蓄水養魚;二是政府專項補貼,直接把錢給到重點地區經營困難的小微民營企業;三是儘快常態化復工,小微企業只有生產經營,才能運轉起來,才會有現金流,才能儘快恢復自我造血能力活下去。

人類就像一群不知情的豚鼠,生活在巨大的全球化演變浪潮裡。“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當這句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的名句變成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對於創業者和創業企業來說,無論當下的傷害如何,最正確的心態一定是從應激反應的衝擊波中清醒過來,不只看到短期內的疫情、不再過度思考疫情帶來的影響,風物長宜放眼量,更多地去關注大環境帶來的壓力和緊迫感,並在其中尋找到自己可能的生存機會,去參與升級變革,活下去、活得更好。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幣圈獨角獸


01 疫情暴露了中小微企業的缺陷 疫情之下,目前中小微企業面臨資金斷鏈,業務停滯,內耗嚴重等問題直接導致企業走向破產。

雖然,從中央到地方對企業的問題非常重視,採取了諸多措施,無論是減稅、降費、財政補貼、中小微企業優惠貸款等方面,都作出了相應安排,但是,這也僅僅解決了部分企業的燃眉之急,仍然有近70%的企業極有可能撐不過6個月。

3月初,中國央企復工率達91.7%,而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率只有30%左右。對很多中小企業和創業者來說,接下來的日子,可能會比疫情更煎熬。線下零售端的衝擊傳導至上游,直接對2020年的宏觀經濟產生下行的影響。企業業務工作停滯或大幅縮水,導致營收進一步下降。人員工資,租金等卻不斷支出,進一步加劇了資本的壓力。

復工企業為了防疫需要增加物資採購和人員配備的新增開支,更是雪上加霜。

中小微企業現在的唯一目標就是:活著。如何活著,無非是開源節流,我整理下,有三個方法。

02 企業自救的三個方法

1)壓縮成本 高達70%的企業都有可能撐不過6個月,在外部業務拓展突然停滯的狀況下,必須要極度壓縮內部成本。

例如辦公室的費用,要麼開啟全面線上辦公,要麼找到好的孵化器,可以在費用上有所補貼。

2.精簡人員,提高效率的需要 部分可以外包,或者共享服務以性價比最高的方式,嫁接到第三方平臺,確保人員減少,任務仍然能快速運轉。

3)行業轉型 傳統型企業需要快速轉型為線上+線下,需要有成熟的平臺來實現。線下生意在線上再做一遍的過程,需要技術支持。

03 三個方法中,哪個優先做? 在上個小節,我提了三個自救方法,但自救方法,也需要分前後關係現在是特殊時期,雖然開除員工能節省日後的成本,但未免太傷士氣,這並不是一個短期內的好選擇。 轉型是短期內就要開展的,但只能在短期內開始策劃,而非執行,這必然要花時間。唯一能快速解決的,無非是第一條:壓縮辦公室成本。 要麼,和我一樣,開啟線上辦公模式。 如果你的模式依然離不開線下,那麼,去找一家能給你帶來優惠的辦公場所。最近上海創投圈的朋友有向我介紹漕河涇地區的一個創業孵化空間——雲賽空間,他們在這個特殊時期施行的政策是:2020年4月前新入孵的小夥伴能,可以申請通過可享受空間3月-5月工位免費使用權。對目前疫情時期,現金流緊張的創業團隊無疑是雪中送炭。

04、自救的另一個辦法,就是小企業如何找到一條殺出重圍的路 在疫情期間,如何應對新突發需求,並找到創新舉措、提供解決方案,是個重點。 大年初三晚上,桑田智能“二兔開門”創始人何敏做了一個正確的判斷:連夜回到上海。 後來,事實證明他是對的:隨後,封城便開始了。 在回上海當晚,寶山高境鎮鎮長給何敏發了微信:人員緊缺,有什麼方法,讓進出小區的人,掃二維碼就能登記好進出和個人防疫信息?僅僅24個小時,何敏就完成了社區通行碼,隨後,整個鎮的小區都使用了起來。 這是個典型案例:同時為企業解決了生存危機,這個才是自救,也是雙贏。 在疫情期間,二兔開門團隊快速反應,調整業務形態,開啟了新的業務格局,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注: 1)預約方案。 在政府預約口罩全面啟動後,為解決人們面對口罩發放的爭搶心理,且避免人群聚集帶來的危害,二兔開門團隊隨即上線了“刷臉預約”及“支付寶掃碼預約”兩項優化解決方案,幫助居民預約登記,購買口罩。二兔開門團隊用技術解決了社區口罩預約的急迫需求,這個刷臉預約口罩的程序著實也火了一把。

2)功能強化。 前一陣子疫情最嚴重階段,人們對出入的門禁系統表現出很強的擔憂時,這個團隊幫助政府設計了將“門禁碼”與“隨申碼”合二為一的功能。只需打開支付寶掃碼,就能進入門禁小程序,同時“隨申碼”便可與“門禁碼”綁定,既避免了病毒感染的風險,緩解了人們的心理壓力。同時二兔開門團隊將動態數據反饋給政府,幫助政府、社區能夠實時監控持紅碼和黃碼人員的活動軌跡。 自此,“二兔開門”這個創業團隊,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團隊,到為民解決口罩和開門問題的網紅團隊,不僅幫政府解憂了,同時也解決了自身的生存問題。 另外,自救還可以從中小企業擅長的節流開始著手,節約現金流可以考慮:

1)儘量延長付款期。在非典時期,有過相關條款:面對“不可抗力”,某些合同是可以延遲履行的。所以,學會協商,去做一些延期付款,保證手頭有足夠資金週轉。

2)削減開支。比如在辦公室這類資金上,找到辦法縮減開支。

3)即時止損。賠錢的、不賺錢的項目,就立刻止損吧。

4)債權互抵。能抵消則抵消。 以上內容,恰巧都可以在辦公室上找出主意來。 節流之後,還要懂得開源。 作為中小企業,你可以問問自己:

1)是否可以開發新的低成本產品快速上線?

2)目前的員工,是否能讓他們擔當起新產品的變現? 在節流和開源後,無論是人員精簡還是戰略轉型,都可以逐步推進。 這樣,你就能從這場危機中成功自救了。

中小企業,才是中國商業的頂樑柱,

所以,挺住。


DX達學


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讓原本和往年一樣熱鬧的2020年正月春節瞬間黯然!疫情影響之下,除了抗擊疫情的一線“英雄”外,全國人民僅能宅守在家,而絕大多數企業也不得不面臨停工停產的困境,進入“冬眠”模式!那麼,作為企業及企業主,面對“肺炎疫情”這隻預想不到的“黑天鵝”,又該何去何從呢?

首先,我們來回顧下疫情期間企業商圈的一個熱點事件:

西貝事件

“賬上現金流抗不過3個月,2萬多名員工待業。”

——西貝莜麵村

2020年2月1日,想必大家都被西貝刷屏!中國餐飲業龍頭之一的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接受專訪時直言,當前西貝400家線下門店基本都已停業,只保留100多家外賣業務,預計春節前後一個月時間損失營收7—8億元。更令他擔憂的是,公司2萬多員工目前待業,但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工資工資得照常發,這也即意味著西貝在營收幾乎為0的情況下,月支出高達1.5億元。

然而,根據最新新聞報道,西貝局面已經有了好轉。

(1)2月6日,西貝獲得浦發銀行北京分行5.3億元銀行貸款授信,2月7日,其中1.2億元貸款已到賬。

(2)自2月3日,盒馬聯合雲海餚、西貝、探魚、青年餐廳等餐飲品牌達成“共享員工”的合作後,陸續有餐飲、酒店、影院、百貨、商場、出租、汽車租賃等32家企業加入進來。截至目前,已有超過2500名“共享員工”加入盒馬上崗,其中西貝有1000名左右員工;

作為一家年銷售額達到50多億的餐飲連鎖龍頭企業,連3個月都難以挺過去,那麼作為廣大更小體量的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壓力就更可想而知了!

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節過後,本就是企業制定年度戰略規劃和工作計劃的時候,而疫情之下,這個問題對於企業來說,又顯得更為重要!那麼企業,到底應該如何應對疫情期間的影響呢?筆者將分為對外及對內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對外:

一、積極瞭解國家政策,符合條件的企業要積極申報政策扶持;

據不完全統計,連日來,中央和國家層面出臺了諸多利好政策。

1月30日,國家稅務總局發文明確,在全國範圍內將2020年2月份的法定申報納稅期限延長至2月24日;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可視情況再延長。

1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等部門聯合發文,列出了30條措施,其中明確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

2月1日,財政部出臺政策,提出對疫情防2月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對春節期間開工生產、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資的企業,符合條件的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並提出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適當放寬標準。

2月6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文,提出對防控疫情產生的部分支出、收入,可以抵稅或是免徵增值稅,例如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為擴大產能新購置的相關設備,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同時,各地市政府也出臺了相應政策扶持中小企業,如北京、上海、蘇州等地;

二、積極尋求金融資金支持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5日召開新聞發佈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央行強化現金供應和流通管理,切實保障現金使用安全。春節前人民銀行緊急向武漢調撥新鈔40億元,加大對醫院等疫情防控關鍵單位的現金供應。目前,全國支付清算、貨幣發行、徵信系統等重要金融基礎設施持續安全穩定運行。

截至14日12時,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抗擊疫情提供的信貸支持金額超過5370億元。”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對受困民營、小微企業扶持力度和重點領域復工復產的信貸保障和投放。

三、積極、妥善與房東協商辦公場地租金減免事宜;

除武漢明確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中小微企業,3個月房租免收、6個月房租減半外,其餘多地市也紛紛發文鼓勵疫情期間各類中小微企業業主(房東)為租戶減免租金。

而各大商業地產商紛紛出臺租金減免政策:

保利率先在全國性商業企業中表態。1月26日,保利商業發佈公告稱,全國旗下22家購物中心年初一至初六期間,減免品牌商戶6天租金。隨後,禹洲商業、弘陽商業、萬達廣場等紛紛跟進,推出租金減免政策。中證君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已經有數十家商業物業企業發佈減免租金政策,涉及全國近600家百貨、購物中心。

目前力度最大的當屬萬達廣場。1月28日,萬達商管集團宣佈,為配合加強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自1月24日-2月25日期間,萬達商管集團將對各地所有萬達廣場的商戶的租金及物業費實行全免政策。根據此前萬達商管相關物業收入推測,預計將減免租金30億-40億元。四、與上下游、異業、同行之間保持積極溝通,尋求資源整合

盒馬的“共享員工”模式,想必給困境下的西貝一些溫暖!那麼作為廣大的中小企業,是不是也可以尋求、探討異業、同業之間的合作呢?

比如1月24日,電影《囧媽》宣佈在大年初一起,在數個手機app免費上線的消息一出,全網一片歡騰。春節檔電影在線首播,互聯網歷史上尚屬首次,圈粉無數之餘,引發電影出品方歡喜傳媒股價的直線上升。之前歡喜傳媒與《囧媽》簽下了對賭協議,要求大年初一首播,並且票房要高於24億人民幣。如今,歡喜傳媒6.3億元賣掉徐崢電影《囧媽》,字節跳動實現線上平臺免費觀看:

“囧媽模式”,就是一個創新共贏的資源整合模式!

對內:

一、調整心態,傳達積極信號;

正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企業主首先要堅定信心,利用難得的空閒時間做好規劃,使得自己的目標更加清晰。在疫情之下,企業主更要發揮企業家精神,以及企業家個人特質,把危機看成機遇,企業上下同心,尋求創新發展,並積極將這種狀態傳遞給團隊成員;

二、加強團隊人文關懷,穩定核心員工團隊;

除了企業負責人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外,也需要注重員工的心理變化。當前員工正處於春節休假的悠閒狀態,再加之疫情的影響,大多數人將注意力集中在疫情的最新信息上,造成員工心理過載,情緒資源枯竭。此時,公司負責人要倡導員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點滴小事,例如給合作伙伴多一點聯絡關懷,在家裡辦公的員工多研究一份業務資料,多寫一份分析報告,多寫一份文章,都是在釋放溫暖,完成自身的成長,推動企業的發展。

三、控制成本、減少虧損、保障企業活下來當前,保證企業能夠活下來才是關鍵。要測算現金流在短期遞減,而租金、人力費用等固定的運營成本與管理費用不變的情況下,可能對公司業務產生的影響。測算清楚現金流在疫情期間的變動,適當調整融資計劃和節奏。把佔比高的項目一個個過一遍,能砍掉的費用砍掉,能減少的費用減少。

四、積極尋求企業線上轉型之路,順應當下環境趨勢;

非典之後,電商企業迎來了一波極大的發展潮流!那麼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必然給開展線上業務的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正在發生“線上購物”對”線下購物“的加速替代、“體驗式場景”對“傳統實體店”的加速替代、”線上獲客“方式對”傳統獲客“方式的加速替代、”線上教育“對”傳統教育“的加速代替、”線上辦公“對”傳統辦公“的加速代替、“免費”對“收費”的加速取代、”新型醫療“對”傳統醫療“的加速代替、智慧城市對傳統城市的加速代替、“現代化治理”對“傳統治理”的加速代替以及新生活方式對舊生活方式的加速代替等10大變化。那麼,如何結合自身企業的業務類型和特點,尋求線上模式轉型,應當是廣大企業及企業主應當思考的問題。

五、企業主應帶領團隊停業不停學,加強自身學習,為企業疫情過後的衝刺做好充分準備;

在當下業務受阻的情況下,作為企業主,應當利用難得的這段時間加強自身學習,充電蓄能,修煉內功,在學習中促進個人成長,在學習中尋求新的啟法,為疫情過後的衝刺做好充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