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勞動教育課如何正確開展才能提現其存在的真正意義?

平凡練家人


我是雨媽,一個陪伴孩子成長的家長。

我個人認為,培養勞動習慣,應該是家庭教育的範疇才對。

我不支持勞動教育課進學校。

去年,有個朋友說,孩子在家一點事也不做。只知道學習。

我問她,你這個年齡的時候,會做什麼?

她想了想,嗯,也不會做什麼。只是那時候條件沒有現在好,最多也是在家長忙不過來的時候,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又問她,現在家庭裡的事物,你都能做嗎?

她一下就明白了,自豪地說,自己裡外都是一把手,能幹的很。而且老公也很能幹。

有責任心的人到了應該承擔責任的時候,自然會承擔責任。

有一位家長,對我抱怨,說週末孩子回家學一會習就出來,說媽媽,我幫你做點事情吧。

家長說,不用你,你只要學習就好了。

我想,這個孩子的本意,可能不單純是剛幫媽媽做事。她是想找一個理由,暫停學習,休息一下,但是家長沒有讀懂孩子背後的潛臺詞。

如果孩子自己提出要求,不管孩子因為什麼原因,想要參與家庭勞動,家長儘可能給予孩子機會。

因為,家長的每一次拒絕,都會讓削減孩子下次開口的勇氣,也錯過了一次拉進親子關係的機會。

最後,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時間,本身就是固定的,現在不管什麼,磚家一拍腦門,都塞到學校教育裡面去。

相對來說,孩子學習知識的時間就被壓縮了。

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說,學習最主要的場所就是學校課堂,最多的學習時間也是在學校。

學校教育裡面的學習時間再被壓縮,把本來屬於家庭教育範疇的勞動教育塞進去,孩子學習怎麼能保證呢?

不要,一邊向學校向老師要成績,

還要一邊向學校向老師要孩子們的勞動成果吧?

個人陋見,如果有不同意見,請條友們留言評論區見!

,一個陪伴孩子成長的家長。


雨媽成長課堂


勞動課程的目的皆在培養孩子們積極勞動的觀念和掌握勞動的基本技能。

首先我們來看一項調查: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法國0.6小時,英國0.5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

勞動教育缺失,根本在於社會對於孩子的溺愛,飯來張口水來溼手,以及唯重分數的教育。想我們小時候,在傢什麼都做,到學校每學期開學都要帶鐮刀到校門口除草,打掃衛生。

世界各國怎麼做的呢?

日本:勞動教育早就納入必修課,從幼兒園開始學會自理,培養勞動習慣。從小學開始家政勞動培養。

美國:將勞動教育融於生活,從家庭生活勞動、就業技能勞動、公民基本勞動義務,三個層面培養,規劃其職業發展,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技能。

德國:勞動教育以項目式為主,融合與其它學科,勞動成果以製作為中心。以此來推動孩子學習技能,培養習慣。

那我們國家如何真正開展呢?我有以下看法

  1. 家庭以生活勞動教育為主,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安排不同的家務勞動,既能培養孩子技能,又能增加跟孩子間交流。
  2. 學校教育以職業技能教育為主,可以請各行各業的專家來學校進行講授,讓孩子們瞭解不同的職業,同時對孩子未來的選擇也大有幫助。
  3. 相同愛好的同學,通過項目式學習組在一起,由老師指導,家庭支持,製作產品,展示。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

分享專業知識,分享生活,一位碩士畢業的小學老師,歡迎大家關注我,和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