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莉之死----一場網絡葬禮

作者:秀傑

雪莉之死----一場網絡葬禮

昨天,25歲的雪莉帶著所有的秘密走了。沒人能想象一個幾天前還笑著拍雜誌的花季少女,選擇用上吊這樣的方式去給自己的生命畫上句號。

哪怕在眾多韓國的偶像明星中,雪莉都是耀眼又令人羨慕的。童星出道的她,一路越長越美,皮膚白皙,身材高挑,笑起來像蜜桃一樣甜。好像對她來說,一切都可以是她任性的資本,一切榮耀與光環都來的那麼順理成章。

雪莉之死----一場網絡葬禮

直到她選擇退團、公開戀愛、在社交平臺分享屬於自己的生活。

直到她在直播中哭,在節目中邊強顏歡笑邊讓大家多疼愛她一點。

直到她死。

雪莉之死----一場網絡葬禮

網絡上傳播著她在直播中的一幕。有男子向雪莉靠近,她立即面露恐懼,用雙手抱著頭想要躲起來。即便身邊有女性好友在撫慰她,重新抬起頭的雪莉也並沒有看起來好一點。

於是傳出這樣的猜測,她14年在娛樂圈的摸爬滾打的生涯中,怕是吃了不少平常女孩吃不了的苦,受了不少平常女孩受不了的傷。也有人說,韓國的娛樂公司背後通常是財閥支撐,而韓國特有的財閥經濟背後充滿了錢、權、色的交易,這在韓國娛樂圈也並非罕見。

幾年前的張紫妍選擇了用死亡來揭露女星被要挾成為供應上層的食物;勝利事件所牽扯出來令人咋舌的錢色交易也曾引起軒然大波。根據張紫妍的事件拍成的電影《玩物》裡這樣統計,「在韓國的女明星中超過40%參與過陪酒,超過60%被要求過進行性服務」。然而兩個社會性事件最後卻都不了了之,背後真正參與犯罪的人,可能正淡然地操縱著這一切,想想就讓人背後發涼,不寒而慄。

我在微博中看到了這樣一條網友的評論:「我寧願你是因抑鬱症而自殺,也不想你經歷了張紫妍姐姐那樣的事。」

看到的這瞬間,我不知該是哭是笑。無論經歷了怎樣的事情,那緩慢的、極為痛苦的、決定要殺死自己的過程,該是如何的痛,沒有任何人能替她分擔,也沒有任何人能幫助她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雪莉之死----一場網絡葬禮

11歲就選擇出道的雪莉也曾公開表示過,因為太年輕就成名,失去了正常成長的軌跡,也讓幼小的自己失去了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如若雪莉真的經歷了粉絲們最擔憂的這一切,因為公司、財閥勢力、物質世界而讓恐懼與擔憂吞噬了自己。那麼成為明星後,她所受到眾多的喜愛和粉絲的支持,可以讓她撐起陽光的笑容和療愈心中的空洞嗎?

也許是不能。

當雪莉想自願地成為她自己時,她開始不光在社交網絡中分享舞臺上的光鮮亮麗,她還分享了生活中那素顏的、傻笑的樣子。只不過這一次她依舊沒有獲得安慰和理解,她的照片、她的樣貌、她的一舉一動都被網絡強暴了。

雪莉之死----一場網絡葬禮

這樣一個不染塵世般的仙女,終於露出了一道口子,而偏偏這口子引發了所有人的想象——

無論是中國還是韓國,都有著類似的被男性審美和男權統治的社會。女生不可以胖,皮膚不可以黑,外貌要清純可愛……而雪莉的照片下的評論,則充滿了「她是不是有毛病?」「不檢點」「大尺度」「放飛自我」標籤。

談性色變的隱晦的社會,加上自由匿名的網絡空間,緩緩地醞釀出了一場意淫大戲。男人說女人不能放蕩,應該安分乖巧。那麼如果女人真的乖巧了,那不就如菜市場的白菜一般任人挑選,捏來捏去。那麼這些白天在網上大肆宣揚自己的價值觀,晚上回家看A片的直男癌,就可以一邊光明正大地看著雪莉的照片意淫,一邊留下一條條評論。

而女人呢?女人也在指責雪莉「變了」「無法接受」。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當今社會的每個女人都面對著這世界給到女性的壓力。當一位女性展露她自己的樣子時,眾多的女性給到的並不是寬容和允許,而是像對待異類一樣地去對她進行審判。

雪莉之死----一場網絡葬禮

雪莉之死----一場網絡葬禮

其實每個人在網絡上留下的評論,都並非一定是關於那個主角。

更多的是關於自己,都從側面顯露了內心的一小片,或魔鬼或天使。

雪莉,就只能生生地看著自己的那道口子被越扯越大,看著自己被這血淋淋的、沉重的傷口拉下不被理解的黑暗深淵。

雪莉之死----一場網絡葬禮

——「我寧願你是因抑鬱症而自殺,也不想你經歷了張紫妍姐姐那樣的事。」

這兩者都太過殘忍。

雪莉已經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場悽美的戲碼。她的死除了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遺憾與無數條熱搜,是否還應該讓我們每個人都審視一下自己在社交網絡中的角色,以及我們對「藝人」這一角色盲目的追隨或唾棄?

針對這年輕的生命,被動選擇了這樣的形式,從生到死,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