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理念下的產物:用夫權代替父權,揭露古羅馬“婚禮”本質

古羅馬人的婚禮儀式是傳統習俗和宗教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對於古羅馬人而言,婚禮是婚姻生活的開端,是雙方“愛情”的保障,同時也是古羅馬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古羅馬民眾來說結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現“父權”到“夫權”的轉換,

隨著貴族和平民的通婚合法化,羅馬人的婚禮儀式發生了一系列顯著的變化,這些婚禮儀式的變化同時也是羅馬社會生活和階級地位變遷的一種反映。

共和理念下的產物:用夫權代替父權,揭露古羅馬“婚禮”本質

一、父權在羅馬家庭中成為一種原生的權利,父權家長制是古羅馬家庭主要特徵,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家庭關係的變遷,貴族和平民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婚禮儀式也隨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人類社會的婚姻是在歷史不斷演變過程中形成的最核心乃至最穩定的群體之一,尤其是在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以後,然而在父系氏族背景下古羅馬社會就出現了基本細胞”家庭“,父權家長制是古羅馬家庭的最主要特徵,父母、子女、家奴、神明構成了古羅馬家庭的最主要基礎。

父權在羅馬家庭中是一種原生的權利,家長是所有家庭成員的領導,他們可以利用一家之主的身份來決定它所認為不正當的行為,甚至可以對家庭成員進行懲罰決定他們的生死,在共和時期,父權的神聖性和威嚴是不容挑戰的。

共和早期的家長還掌握著整個家庭財產的支配權利,在羅馬早期的自然經濟社會中,家庭活動以及財產全部掌握在”家長“手中,一切家庭事務也全部是由家長做主,整個家庭的財產都由一人支配,同時在古羅馬的婚姻中,子女不能自由選擇自己的結婚對象,父權在婚姻中具有絕對的權威,婚姻的締結需要家長或者監護人的同意。

共和理念下的產物:用夫權代替父權,揭露古羅馬“婚禮”本質

在傳統的貴族家庭以及平民家庭中,子女的婚姻大事一般都是由“一家之主”來定奪,妻子和兒女並沒有婚姻的實際主導權利,但是到了共和末期和帝國早期的時候,古羅馬的家庭關係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家父的權威受到了嚴重的挑戰,部分貴族婦女開始脫離父權還有父權的控制,開始參與家庭的重大決斷事件。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家庭關係的變遷,羅馬法律也開始逐漸限制羅馬家庭對家庭成員不合理的控制,法律規定家長不能虐待自己的子女和妻子,如果違反了法律規定接受法律的制裁,在帝國早期,古羅馬家庭父權影響逐漸變小,家庭成員對家長的依附關係也逐漸下降。

同時,古羅馬家長對子女婚姻的決定性作用也隨著社會的進步被削弱,家庭當中的女主人開始逐漸參與到家庭的重大事件決策當中去,尤其是到了奧古斯都時期,子女是否願意這門婚事成為婚姻成立與否的必要條件,而家長同意只是婚姻締結的次要條件,家長對子女婚姻的選擇逐漸喪失了決定權。

婚姻是家庭美滿生活的開端,只有合法的婚姻才能組建美滿的家庭,隨著合法婚姻的擴展,貴族和平民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平民的地位在古羅馬氏族社會中得到了提升,並被賦予了一些和貴族一樣的特權和職責,合法婚姻的條件逐漸被固定下來。

到了共和末期以及帝國早期的時候,“無夫權婚姻”逐漸流行起來,越來越多的羅馬人開始採用這種自由的婚姻類型進入家庭生活,隨著羅馬財富的增加、疆域的擴大以及奴隸制度的不斷完善,古羅馬人的婚禮儀式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共和理念下的產物:用夫權代替父權,揭露古羅馬“婚禮”本質

二、共和末期以及帝國早期,貴族和平民的通婚獲得了認可,平民婚禮得到了羅馬法的保護,兩者婚禮儀式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女性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婚禮儀式是古羅馬宗教和傳統習俗的演變,在共和末期和帝國早期,婚禮儀式有著一套固定的流程,貴族婚禮當中的宗教儀式逐漸被忽略,而平民婚禮當中的元素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採納,婚禮一般都是在訂婚之後舉行,不管是貴族還是平民都會在婚禮之前進行一些婚前的準備工作。

在兩千多年前的羅馬,人們還會通過迷信的方式來選擇舉辦婚禮的良辰吉日,人們一般會規避一些不吉祥的日子,然後選擇良辰吉日舉辦婚禮,其實在古羅馬,許多宗教節日都是根據羅馬的歷法來進行的,在這些宗教慶典節日中,人們都會放下手中的工作去進行一些慶祝活動,所以在這些日子裡人們大多不會舉行婚禮儀式。

在共和時期,對於羅馬人而言,選定好良辰吉日以後,還有一項更重要的準備工作需要完成,那就是婚前的獻祭儀式,婚前獻祭是羅馬人尋求神靈保佑的一種方式,在很多羅馬文獻中都記載了相關的內容.

這一儀式對於新婚夫婦具有重要的意義,他們通過這一儀式來劃分自己與過去的界限,這是他們成人的標誌,對於女性而言,這是他們貞潔身份的象徵。

共和時期,由於貴族和平民不通婚導致他們在婚禮儀式上面呈現出了不同的特點,古羅馬貴族由於其身份的高貴和一些傳統習俗,共食婚的婚禮儀式是貴族階層的常見形式,而共和時期的平民婚禮儀式則相對比較簡單,沒有繁瑣複雜的具體流程,平民分別通過買賣婚和時效婚來獲得夫權。

共和理念下的產物:用夫權代替父權,揭露古羅馬“婚禮”本質

到了共和末期以及帝國早期的時候,古羅馬的社會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貴族和平民的通婚獲得了認可,平民婚禮得到了羅馬法的保護,貴族逐漸借鑑平民的婚禮儀式,不斷簡化貴族的婚禮程序,婚禮階層差距逐漸消失,固定的婚禮流程開始適用於羅馬的公民群體,並且隨著羅馬疆域的擴大,一些東方婚禮元素也逐漸出現在羅馬婚禮上面。

在共和末期,婚禮上的引領者一般是由一名已婚婦女來擔當,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神靈的敬畏也沒有之前那麼的強烈,婚禮上面的獻祭儀式開始被簡化,到了共和末期古羅馬的婚禮儀式上面,由祭祀主持的婚禮儀式開始由已婚婦女主持,這種婚禮儀式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婦女身份的變化。

由於貴族和平民之間的差距被縮小,以及通婚的合法化,婚禮儀式不再以階級身份作區分,貴族和平民之間的婚禮儀式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三、古羅馬階級身份差異不斷縮小,婚禮儀式開始有了固定的流程,逐漸注重新娘在婚禮前後身份的變化,傳統的婚禮儀式逐漸被淡化,婚禮儀式發生了極大的變遷

從共和早期到帝國早期,古羅馬階級身份的差異不斷縮小,羅馬人的婚禮儀式也開始有了固定的流程,另外,傳統的貴族婚禮也開始逐漸淡化宗教上面的儀式,越來越注重新娘在婚禮前後身份的變化,在帝國早期的時候,古羅馬的婚姻呈現出了兩種不同的形式,“夫權婚姻”和“自由婚姻”開始在公民群體中並存,逐漸忽視夫權在儀式上面的重要性。

共和理念下的產物:用夫權代替父權,揭露古羅馬“婚禮”本質

另外貴族和平民通婚的合法化,對古羅馬婚禮儀式的變遷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原本貴族和平民屬於兩個相互獨立的階層,隨著社會的進步,婚禮儀式上的差距逐漸被縮小,婚禮儀式的流程也開始變得通俗化,陳舊的婚禮儀式逐漸被羅馬人拋棄。

時效婚和自由婚姻開始在古羅馬盛行,一些固定的婚禮流程逐漸被羅馬人所接受,不同階層的人都會採取這種婚禮儀式來紀念這個日子。

婚禮儀式開始強調兩人結合的公開性,羅馬的貴族婦女逐漸從夫權的束縛中脫離出來,隨著羅馬婦女社會地位的提升,婚禮儀式上關於新娘的儀式也不斷增多,人們開始更加關注新娘在婚禮上面的表現,階級關係的變化影響了羅馬婚禮儀式的變遷。

在羅馬不斷對外征服的過程中,大量的希臘人以不同的身份移民到了古羅馬,他們在古羅馬社會中生活的過程中不斷影響羅馬人的生活方式。羅馬人開始不斷學習外來文化,從而,古羅馬的婚禮儀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希臘社會的影響。

到了帝國初期,征服希臘的羅馬人在文化上面也受到了被征服者的影響,他們的婚禮習俗也出現了一些希臘文化元素,

除此之外,羅馬婚禮儀式上頌歌也融合了希臘婚禮的元素,羅馬婚禮上面的很多元素都或多或少的借鑑了希臘的文學作品

共和理念下的產物:用夫權代替父權,揭露古羅馬“婚禮”本質

古羅馬婚禮之前的獻祭儀式也是對希臘婚前獻祭儀式的一種效仿,希臘的新娘在婚前會通過獻祭的方式來得到了處女之神的保護,羅馬新娘同樣也引入了這一儀式,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必定的聯繫,這些影響雖然不會立馬體現在婚禮儀式的變化上面,,但是這些因素影響了羅馬人的社會生活方式。

從古羅馬婚禮儀式的演變,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在變化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的提升,在家庭生活中,女性不僅僅是家庭成員之一,到了共和末期和帝國早期的時候,婦女開始參與丈夫的家庭生活,妻子開始以家庭女祭司的身份帶領家庭成員一起獻祭,尋求神靈的庇佑,女性在家庭中的宗教地位得到了提升。

總而言之,共和早期,古羅馬婚姻類型的變化影響了婚禮儀式的變遷,階級差距的縮小促使平民和貴族在婚禮儀式上面相互吸收,同時隨著古羅馬對希臘的征服,越來越多的希臘元素逐漸被古羅馬的婚禮儀式所採納,婚禮儀式的演變提高了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促進了帝國初期女性的解放。

參考文獻

《羅馬史》

《家庭史》

《歐洲家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