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手冊》創刊65週年

事件:

《電影手冊》

面世時間:1951.4.1

人物:安德烈·巴贊、弗朗索瓦·特呂弗

作品:[四百擊](1959)、[筋疲力盡](1960)

考古事件

考古 |《電影手冊》創刊65週年

1951年4月1日,安德烈·巴贊、雅克·多尼奧爾-瓦爾克洛茲和尤瑟夫-馬利·洛杜卡創辦了一份新的法國電影雜誌,命名為《電影手冊》。

考古 |《電影手冊》創刊65週年

▲創刊號的封面是女星葛洛麗亞·史璜森在電影[日落大道](1950)中的劇照

考古 |《電影手冊》創刊65週年

▲起初《電影手冊》的創建,是為了緬懷和致敬於1950年過世的讓-喬治·奧里奧爾(法國電影雜誌《電影雜誌》創辦人)

背後故事

考古 |《電影手冊》創刊65週年

《電影手冊》派

《電影手冊》自創刊伊始,就以一種開放的姿態來審視各國電影,致力於發掘全世界優秀的電影作品。除此以外,《電影手冊》最偉大的貢獻則是催生了法國新浪潮運動。

由於這場電影變革運動的主要參與者,最初都在從事影評人或者電影理論家的職業。所以,在電影史大大小小的變革當中,法國新浪潮的最大特點,即它是一場首先發生在紙上的變革。

在“浪潮”的前夕,後來成為導演的電影人,諸如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埃裡克·侯麥和雅克·裡維特都首先是在《電影手冊》上用極端貶低或褒揚的文字,來實踐自己的電影理念。

考古 |《電影手冊》創刊65週年

▲亞歷山大·阿斯特呂克的作者論和安德烈·巴讚的長鏡頭理論是最為重要的電影理論。而他們的觀點被奉為電影聖經,算得上是新浪潮以理論為基礎的一大標誌

不幸的是,之後白血病奪走了巴讚的身體,但沒有奪走巴讚的思想,新浪潮“《電影手冊》派”的理念從[四百擊]開始熠熠生輝。

作者電影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電影手冊》派”的理念許多也是出自特呂弗的手筆——比如那篇宣言式的《論法國電影的傾向》,而“作者電影”這個概念也正是來自特呂弗的總結。

考古 |《電影手冊》創刊65週年

▲弗朗索瓦·特呂弗在[四百擊](1959)的片頭明白無誤地寫著“獻給巴贊”,誰都明白這部影片其實也是巴讚的遺作(圖為[四百擊]劇照)

如果說,巴贊點燃了新浪潮的第一絲火種,而特呂弗又將之變成熊熊火炬的話,那始終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高擎著這盞火炬的先鋒戰士,非戈達爾莫屬。

戈達爾生性叛逆,青年時就與富裕家庭劃清了關係。活躍的他很快迷戀上電影藝術,並結識了安德烈·巴贊。經巴贊介紹,戈達爾進入了《電影手冊》的編輯部,並陸續結識了其他幾位編輯——特呂弗、侯麥和裡維特等人。

在這幾位良師益友的薰陶下,戈達爾很快就開始撰寫影評——此時,他所用的筆名是漢斯·盧卡斯。

考古 |《電影手冊》創刊65週年

▲沒過多久,“小編”戈達爾也扛起了攝影機,1960年,他拍攝[筋疲力盡],迅速震驚了世界影壇,成為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圖為[筋疲力盡]片場照)

考古 |《電影手冊》創刊65週年

▲在《電影手冊》時期、甚至在兩人初做導演的時候,戈達爾(中)與特呂弗(右)都是好朋友,戈達爾叫特呂弗給[筋疲力盡]寫劇本,特呂弗讓戈達爾幫他找演員

至此,法國新浪潮完成了從自來水筆到攝影機的過渡,電影界也開始接受更大一波浪潮的洗禮。

考古 |《電影手冊》創刊65週年

▲1959-1963年間,被慣稱為手冊派的影評人與左岸派的文人拍攝了200多部風格鮮明的作品

這是一次美學特徵和製片方法的革命。新浪潮中的重要導演大多不是科班出身,他們強調電影屬於導演自己,而導演是作者,不考慮傳統的規範,也從不受程式的束縛。從這個角度說,輝煌不再的新浪潮,曾是電影奔向絕對自由的最後一次機會。

來自看電影全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