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女孩為什麼還常常尿身上?

手機用戶3392122470


有些孩子本來已經可以自己控制大小便,突然又開始尿褲子了,這讓家長很不解。其實,寶寶如廁能力出現反覆和暫時性“倒退”很正常。

這是什麼原因?

1.太累了

寶寶如果白天玩得太累了,就容易在晚上無法自己醒來去廁所,導致尿床。所以,如果寶寶白天參加了比較耗體力的活動,媽媽就需要注意在晚上叫醒寶寶去廁所,或是鋪上隔尿墊等尿床預防措施。

2.生病了

泌尿系統感染、腹瀉等疾病都會導致寶寶對大小便的控制能力減弱,導致尿頻、尿急或腹痛排便、拉稀等情況。

3.環境改變

陌生的環境讓寶寶產生恐懼,或由於對衛生間位置不熟悉導致尿床。

4.身體心理因素影響

斷奶、換牙、上幼兒園等都可能讓寶寶身體不適或心理壓力,導致寶寶之前已經掌握的技能出現倒退。

5.獲取關注

如果家裡多了一個弟弟或妹妹,爸爸媽媽把全部的注意力都轉到小寶寶身上,大寶也會出現行為倒退,如要求用奶瓶喝奶、尿褲子、哭鬧等等,用這種方式表達心中不滿,想要退回到小寶寶的狀態以爭取爸爸媽媽的關注。


怎麼辦?

1.家長避免表露出任何不滿的情緒

懲罰和怒罵不但無益於寶寶儘快建立自主排便的反射,反而會引發他膽怯、退縮、不知所措、恐慌等一系列負面情緒,寶寶會感覺“我尿溼了褲子,我是一個壞孩子”,“我尿溼了褲子,爸爸媽媽不再喜歡我了”,這種壓力對孩子並無好處。

2.讓寶寶知道你的愛不會變

有了二胎後,家長避免對大寶他說“你是大寶寶了”,相反,要把他放到“小寶寶”的位置上,比如,跟他回憶他小時候的故事。告訴他,他並不會因此失去大家的寵愛。允許寶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他會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關注。

3.做點小改變

有時,有些小小的變化會讓寶寶重新找到興趣。如果他一直在使用獨立的馬桶椅,家長可以考慮買一個放在廁所馬桶上的坐便訓練器,寶寶會像大人一樣坐在馬桶上,會讓他覺得自己長大了。

4.把自主權交給寶寶

給寶寶提供更多的自主權和控制權,由他決定吃什麼、穿什麼、去哪兒玩等,他能通過其他方式獲得決定權或許就不會抗拒如廁了。


懇請大家關注,謝謝!


龍鳳胎爸爸聊育兒


【嬰語說】:孩子能否自主尿尿?成了很多家長用來判斷孩子成長的標誌。甚至還有家長之間拿孩子幾歲自己尿尿來比較,以此來炫耀自己教養的成功。所以當發現大齡兒童還出現尿褲子現象時,顯得憂心忡忡。其實家長們只要瞭解了人體排尿機制,分析孩子尿褲子是生理還是心理原因,再對症加強訓練,就能改善孩子的尿褲子現象。

一、人體排尿機制

人從一出生開始,尿尿的技能就開始發展。完整的排尿系統包括:膀胱開始蓄尿->括約肌封閉膀胱,尿液充盈->神經傳遞大腦->大腦發出指令->去衛生間準備->大腦控制括約肌開始正常排尿。

看似簡單的排尿,其實也經歷了複雜的神經和肌體的協調配合,才能正常完成。而孩子的排尿系統從發展到成熟,經歷了複雜的過程:

1、1歲以前

孩子剛出生,各項身體器官發育不完善,括約肌也未發育成熟。這時孩子的尿液通過輸尿管,進入膀胱,由於括約肌未發育完整,無法控制膀胱存蓄尿液,於是就直接排洩出來了。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使用紙尿褲。

2、1歲-2歲

括約肌發育逐漸趨於成熟,膀胱開始儲存尿液。當膀胱被充滿時,神經將要尿尿的信號傳遞給大腦,開始能感受到尿意。這個階段的孩子發現有尿的時候,會通過語言或者動作傳遞給照顧者要尿尿的訊息,由照顧者輔助排尿。

3、2-3歲

孩子進入肛欲期,開始學會憋尿。家長們聽了不要害怕,憋尿是排洩系統發育成熟的必經之路,孩子通過憋尿,來感受括約肌承受力的臨界點,當感覺憋不住時,馬上就會尿出來。這個階段的孩子還無法在憋不住之前預留時間去排尿,常常也會出現尿褲子的現象。

4、3歲以後

3歲以後大體整個排尿系統發展完善,孩子不但知道了臨界點,還學會了預留去排尿的時間,通常情況下不會出現拍褲子情況。

總體來說孩子的排尿系統發育完全要經歷四個階段,分別為:無序期-感知期-憋尿期-完整期。

二、為什麼會尿褲子

瞭解了排尿的整個系統,就可以分析為什麼4歲的兒童還會出現常常尿在身上的情形:

1、生理上排尿反射被幹預

孩子排尿系統完善的一個關鍵地方就是感受括約肌承受力的臨界點,也就是孩子得事先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要尿尿,什麼時候會憋不住。而現代家庭很多家長還喜歡使用“中國式”傳統把尿法,來控制孩子什麼時候尿尿。

什麼是“傳統把尿法”?就是家長認為你這個時候該尿尿了,於是就逼著孩子去衛生間,通過聲音、語言強迫孩子尿尿,即使孩子說自己沒尿,家長們也要讓孩子滴一兩滴出來才罷休。

這種把尿方法完全忽視了孩子自己的感受,孩子完全體驗不到括約肌承受力的臨界點,久而久之,整個排尿反射發育終止,如果家長忘了讓孩子去尿尿,孩子就直接尿褲子上了。

2、心理原因

(1)尿褲子被人嘲笑,對排尿產生陰影

孩子可能由於某次不小心尿褲子被其他人看到,或者有些家長無意中拿孩子某次尿床當做笑點,讓孩子對尿尿這個事件產生了陰影,從心裡排斥尿尿。當孩子有尿意時,不想表達出來,孩子還不會考慮憋尿的後果,等到實在憋不住了,就產生了尿褲子現象。這樣就容易產生惡性循環,越害怕尿褲子,越容易尿褲子。

(2)焦慮性尿失禁

有些孩子一旦產生焦慮,或者有心理緊張情緒時,就會尿失禁。4歲的小朋友開始上幼兒園了,離開父母和熟悉的家以後,對外界缺乏安全感,容易產生焦慮的心情。還有一些小朋友從來沒有在外面的衛生間排尿過,不適合其他衛生間環境,也會對排尿產生焦慮感,導致尿褲子的情況發生。

3、被其他東西吸引住了,忘記尿尿

4歲的孩子玩心比較重,一旦玩起遊戲來就忘記了尿尿的事情,或者尿意來襲時,捨不得手裡的玩具,就一直憋著,結果可想而知。這種情況也比較普遍,父母們發現了也不要過於擔憂,發現孩子如果有要尿尿的前兆,比如跺腳、擠眼睛等,就可以適當的提醒下孩子是不是要尿尿了。

三、如何訓練孩子構建正確的排尿系統

排尿系統發展完善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訓練孩子正確如廁也不是一日之功,家長們要有耐心,循序漸進,幫孩子慢慢形成正確的排尿反射,完善排尿系統。

1、鼓勵為主,不要指責

如果看到孩子又尿身上了,不要一下子斥責孩子,要對孩子給予鼓勵,可以告訴孩子:“尿褲子是每個人小時候都經歷過的事情,爸爸媽媽小時候也尿過褲子,但是爸爸媽媽長大後學會自己上廁所後就再也沒尿過褲子了,寶貝和我一起學會自己上廁所,以後再也不尿褲子了,好不好?”

通過正向鼓勵,建立孩子正常如廁的信心,消除內心的恐慌和焦慮感。

2、準備尿器具--粉色的卡通兒童馬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訓練孩子正常排尿,想要消除孩子對尿尿的排斥感,這時,選擇一個孩子喜歡的馬桶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歲的女孩子推薦選擇一個孩子喜歡的顏色和喜歡的卡通人物造型的馬桶。

3、重新構建排尿反射,從鍛鍊括約肌開始

整個排尿系統裡,括約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4歲的孩子還存在尿身上的現象,在排除了心理原因後,就很可能是排尿系統失常。家長們可以通過每天循序增加憋尿時間來訓練孩子的括約肌。

  • 在家裡準備好孩子喜歡的馬桶;
  • 讓孩子在每天有尿意時告知父母;
  • 父母記錄下產生尿意的時間,然後讓孩子憋住尿,帶到馬桶邊;
  • 讓孩子憋尿10秒鐘後再尿尿;
  • 通過記錄孩子每次尿尿的間隔,有選擇地增加憋尿時間,讓孩子的括約肌得到訓練,以此完善孩子的排尿系統。

記住,孩子憋尿的時間要根據孩子的情況漸漸增加,不要操之過急,整個訓練過程家長不要過於嚴肅,態度要保持溫和,避免孩子對如廁訓練也產生恐懼感。

【嬰語說】結語:4歲小女孩還會尿身上的原因很多,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有可能,家長們要仔細辨別,並針對性的輔導訓練,讓孩子不再尿身上,健康噓噓。


嬰語說


你好,我是空媽。

關於3、4歲年齡的寶寶,還存在尿褲子的現象,家長們可以試著從這幾個方面找一下原因。

孩子小時候,是否被經常把尿

對於把尿這個傳統帶娃方法,已經被很多育兒相關專家提醒過很多次,不要再繼續使用了。

我們總會覺得給孩子把尿,能夠促使他們養成更加良好的排便意識,其實小月齡的孩子,由於身體各項系統都處在發育階段,是不可能在那個時候養成排便意識的。

反而被把尿方式帶大的孩子,往往在長大後,更不容易形成有自主意識的排便,因為習慣了,大人把的這種方式,反而更容易尿床、尿褲子。

孩子如廁訓練的失敗

現代科學的訓練孩子如廁習慣,是建議在寶寶兩歲之後再開始進行,會比兩歲之前更加有效。

有些提前訓練孩子如廁習慣的家長,可能會因為寶寶當時做的不夠好,而對孩子進行比較嚴厲的指著,讓孩子對如廁這件事情,留下了一定的心理陰影。

所以會在3、4歲的時候,還不能夠自主地掌控排便意識,也就有了尿褲子的情況出現了。

最後總結一下:孩子尿褲子的情況,家長也不用太過擔心,一定要注意應平和的態度來對待這件事情,不要為此嚴厲地對待孩子,這樣反而會讓他們更加不能夠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排便意識。

我是空媽——育兒是個繁瑣長遠的事情,願我們共同努力讓孩子和父母一起變得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