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位烈士的親人找到!23歲軍人長眠貴州70年,家人傾盆大雨中灑淚祭掃

“三哥,我們來看你了。”站在瓢潑大雨中,看著大理石墓碑上的“郭銀財”三個字,年近八旬的老人淚如雨下。

一瓶白酒、一條香菸、一袋瓜果、兩束黃白相間的鮮花,靜靜擺放在墓碑前,訴說著家人的想念與遺憾。

1949年,河南籍烈士郭銀財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年後,他在貴州省江口縣光榮犧牲,年僅23歲。70年來,由於信息不暢、交通不便等原因,郭銀財的家人一直沒有找到他的安葬地。直到今日頭條推送的一條信息,讓綿延了半個多世紀的思念,有了寄託之處。

這也是頭條尋人“尋找烈士後人”項目啟動以來,促成的第1000次“團圓”。

“不能再等下去了,這就啟程吧”

思念的步伐,已經等不及了。

早在郭銀財烈士的侄孫郭勇發來烈士證明的一個多月前,他們一家,就從河南老家出發了。

烈士的親妹妹、兩個侄子、一個侄媳婦、兩個侄孫、一個外甥,一行7人從河南林州市坐高鐵6個半小時,輾轉3趟,跨越1300多公里,於2020年9月12日,來到貴州省江口縣。

第二天一早,江口縣彤雲密佈,豆大的雨滴一顆顆掉落下來。不一會兒,雨越下越大,到九時左右,地面的水流已匯成溪流。

“不能再等下去了,這就啟程吧。”本想等雨勢再小一點,郭勇他們迫不及待地出了門,從江口縣坐車到太平鎮凱文村大河組路途又花了一個小時,趕到郭銀財墓前時,已臨近十一點。

捧著鮮花、提著從家鄉帶來的東西,郭勇一行身著雨衣,沿著蜿蜒泥濘的山路往山中走了許久,終於趕到了烈士的墓前。一座圓型的墳冢靜靜地臥在雨中的竹林裡,墳冢後方,一條紅色橫幅在風雨中飄搖。

第1000位烈士的親人找到!23歲軍人長眠貴州70年,家人傾盆大雨中灑淚祭掃

郭銀才烈士之墓舊照

灰黑的大理石墓碑上用紅字刻著烈士的姓名、生卒年月等基本信息,墓碑正中央,9個紅色大字“革命烈士郭銀財之墓”異常醒目。看到哥哥的名字,年近八旬的妹妹再也不能自已。

“三哥,我們來看你了。”老人哽咽的話語,才剛說出口,就被風雨淹沒了。

一瓶白酒、一條香菸、一袋瓜果、兩束黃白相間的鮮花,靜靜地擺放在烈士墓碑前。

橫亙在家人心中70年的遺憾,終於得以彌補。

第1000位烈士的親人找到!23歲軍人長眠貴州70年,家人傾盆大雨中灑淚祭掃

祭拜現場圖片

鐵匠兒子,挺進大西南

1927年,郭銀財出生於河南安陽市林縣(今林州市)的一戶鐵匠家中。

郭父憑打鐵這門手藝,維持著一家六口的生計。他有四個孩子,大兒子在家務農,二兒子郭銀書和他一樣是個鐵匠,再往下是三兒子郭銀財和小女兒。

抗日戰爭時期,在家鄉做買賣已日漸艱難,郭父便帶著二兒子郭銀書去山西做鐵匠。一天,中國共產黨的抗日部隊途徑山西,二兒子郭銀書扔下鐵錘從了軍,此後,一去未歸。

郭父回到河南安陽老家時,給家人帶回了二兒子在戰場犧牲的消息,“他在兵工廠做兵器,遭到日軍飛機轟炸,整個兵工廠被夷為平地。”

一家人只能強忍悲痛,繼續生活。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準備解放大西南,郭銀財的家鄉也開始了徵兵。自二哥在抗日戰爭中犧牲後,這個年輕的後生心中一直燃著“保家衛國”的念頭。

他決定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

看著三兒子堅毅的臉龐,郭父郭母自知勸說無用,只能選擇默許。在家人的反覆叮嚀中,郭銀財離開了家鄉林縣。村裡的同齡人正忙著娶妻生子,只有他,隨著大部隊向中國西南挺進。

那一年,他22歲。

“對著貴州畫個圈,對著圈燒紙祭拜”

在家人盼歸的期待中,噩耗卻傳來了。

1950年11月30日,郭銀財在貴州省江口縣快場村的革命工作中犧牲,隨後,他的一包遺物幾經輾轉,被送到了林縣的家人手中。

那包遺物裡面有什麼,郭勇已無從知曉,幾十年的歲月變遷,遺物早已沒了蹤影。

郭銀財的父母、兄妹從那包遺物中得知他犧牲的消息,“好像是在剿匪中犧牲了,犧牲在貴州。”但具體是貴州哪裡卻一無所知。二兒子在抗日戰場中犧牲,三兒子加入解放大西南的隊伍才一年,也在異鄉犧牲,郭父郭母連遭重創,悲痛難以自持,痛失愛子的陰影,籠罩了二老一生。

初聞郭銀財犧牲消息時,郭家人還想去貴州尋找,但苦於信息不暢、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當時貴州那邊聽說還有很多土匪”。

郭家人尋找郭銀財安葬地的想法,不得以在困難重重的現實面前止步。

“有條件了一定要去貴州找找。”郭勇說,這是他爺爺——郭銀財大哥臨終前的遺願。

之後,他陸陸續續通過網絡和電話打聽貴州各地陵園的消息,但均杳無音訊。

“過去我們家上墳的時候,都會朝著貴州的方向畫一個圈,然後對著這個圈燒紙、祭拜。”郭勇話中帶著無奈。


“這就是我的三爺爺”

“我三爺爺1950年犧牲的,犧牲的時候23歲,今年是他犧牲的第70個年頭。”

郭勇沒有想到,一家三代人苦苦尋覓郭銀財烈士安葬地的信息,竟讓他在朋友圈裡看到了。

2020年3月,貴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與頭條尋人聯合開展“為烈士尋親”公益活動,用科技的手段,助力長眠於黔山秀水的英烈魂歸故里。

第1000位烈士的親人找到!23歲軍人長眠貴州70年,家人傾盆大雨中灑淚祭掃

2020年4月17日,今日頭條頭條尋人團隊發佈了一則“河南安陽籍烈士郭銀財長眠貴州江口縣,靜待親人”的消息,此後,這則消息被精準彈窗到了河南林州市部分今日頭條用戶的手機上。消息一經發出,當地民眾積極轉發,一傳十,十傳百,就擴散了開來。

4月19日,信息抵達烈士親人那裡。“我那天刷朋友圈呢,看到我朋友轉發了今日頭條發佈的這個消息。”郭勇回憶。

這個被爺爺、父親唸叨了無數遍的名字,在郭勇眼中,無比熟悉。他激動地點開了這條消息,“我一開始還不敢確定,看到烈士犧牲年份和籍貫地是林縣,就覺得,八九不離十了!”

難耐興奮之情的他,立即撥通了父親的電話,“我們好像找到三爺爺在哪裡了!”

在家中的父親立刻翻出了被珍藏了幾十年,幾乎不怎麼示人的烈士證明,“要不是這次看到了你們發的這條消息,我還不知道我父親還保存著三爺爺的烈士證明呢。”

但烈士的名字有一字之差:烈士證書上的是“才”,而頭條信息上的是“財”。

4月20日,郭勇和頭條尋人團隊取得了聯繫,但未傳來烈士證明書。為了弄清楚是否是至親,後來他還陸續聯繫了林州市的退役軍人事務局和江口縣退役軍人事務局。

第1000位烈士的親人找到!23歲軍人長眠貴州70年,家人傾盆大雨中灑淚祭掃

郭銀財(才)烈士的烈士證明

5月上旬,“反覆比對、考證各項信息,終於都對上了!這就是我的三爺爺!”

一家人都想去祭掃,由於新冠疫情,便耽擱了幾個月。9月中旬,在和當地退役軍人確認陵園的具體地址後,他們一家就迫不及待地出發了。由於種種原因,等郭勇將烈士證明書傳給頭條尋人的工作人員、告知已親自去祭拜的喜訊時,已是10月28日。

頭條尋人這才確認,郭銀財烈士的親人終於找到了。

“他被當地村民尊稱為‘郭老英雄”。”說起9月中旬的這次祭掃,郭勇說,它讓一家人對爺爺的事蹟又多了幾分瞭解。原來,他並沒有被遺忘。當地有不少村民知道有個河南的烈士犧牲在那裡。清明節時,還有人專程前來祭拜。

聽著當地村民的講述,郭家人幾度沉默,幾度垂淚,幾度哽咽。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頭條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貴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貴州省各烈士陵園合作,共同為烈士尋找親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頭條尋人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或希望共同參與尋找烈士後人的媒體,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

第1000位烈士的親人找到!23歲軍人長眠貴州70年,家人傾盆大雨中灑淚祭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