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點《論語》識天下(五十九)”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楊伯峻: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錢穆:先生說:“君子所瞭解的在義,小人所瞭解的在利”

李澤厚:孔子說:“君子瞭解禮儀,小人瞭解利害。”

詳解:這句話雖然簡單,但千古以來的翻譯,問題多多。按上面三人的解釋,那種連利益、利害都不懂得、瞭解的君子,只不過書呆子而已。而對於用改頭換臉的《論語》奴役人民的統治階級來說,這種不懂利害、利益的所謂君子,當然是最好的奴才,中國二千年來,無數奴才,就此而成。

而對於小人,又何曾真明白利害、利益?利益、利害,都必須究底窮源,對整個社會、各種制度的運行有深切瞭解的人,才有可能對利害、利益有稍微的瞭解。否則,不過是一個利益機器上被擺佈的一群,利益戰爭下的一堆炮灰而已。

何謂小人?首先是人,只是畫地為牢,自小而已。而一般的所謂人,在社會結構被社會機器所玩弄,所有的學問、觀念,不過被所謂的常識、天經地義的所組裝而已。這裡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在孔子眼裡,一般的所謂人,連小人都算不上,不過是假人,木偶而已。

“於”,是“被”的意思,後面的“義”、“利”,都是“喻”的主動者。無論“君子”、“小人”,其“喻”都不是無源之水,都是因為被“義”、“利”的力量所牽引中而“喻”的。如果沒有“義”、“利”,沒有這個社會結構本身,所謂的“君子”、“小人”之“喻”都是胡謅。何謂“喻”?開導也。

本章的意思,就是“君子被義所開導,小人被利所開導。”那麼,何謂“義”,何謂“利”?“利”,就是利益、利害關係所組成的現實社會結構以及其對應的一套現實運行機制;“義”,各種現實結構所對應的道德、法度等規範。

小人,在參與利益之網的現實運作中,被利益之網的潛在力量所開導,明白了其中運行的機制與結構,從而於其中而遊刃有餘,由此而得其大利,所謂竊財而不留盜痕,竊名而萬古留名,竊國而成國之聖人,這才算夠得上當一小人。

君子,首先要成一小人。君子成於小人,一個不是先成小人的君子,不過是一個糊塗蛋。於“利”糊塗,成不了小人,更成不了君子。“君子”,能遊刃於利益之網中,更被各種現實結構所對應的道德、法度等規範所開導,知其時、依其時、行其時而轉其時,不相其相,轉毒藥而醍醐、大地而黃金,“人不知”而“人不慍”,這才是真君子之所行。

小人,雖說是對利益之網而遊刃有餘,但因為畫地為牢,自我小之,為一我所牽,最終不過仍是機關木人,到頭來,被一點聰明所誤,一場遊戲一場夢而已。而君子,盡知小人所知,行小人之行而無一我之所牽,不廢一法而行千法萬法,行千法萬法而不立一法,於所知所行而自在。

白話直譯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說:“君子被各種現實社會結構以及對應的各種道德、法度等規範的關係之網中蘊藏的力量所開導,小人被利益、利害關係所組成的現實社會結構以及其對應的一套現實運行機制的關係之網中蘊藏的力量所開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