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母校,獻身科研,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有話說

2019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佈了2019年新當選院士名單,西安理工大學校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單忠德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單忠德,工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入選第一批中組部“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西安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碩士研究生,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博士研究生,英國CARDIFF大學訪問學者,後在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做博士後研究。現任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先進成形技術與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總院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主要從事數字化機械裝備與先進成形技術研究。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省部級特等獎、中國專利金獎各1項。發表SCI、EI收錄論文8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4部,授權發明專利90餘件。技術成果在中國一汽等多家企業推廣應用。榮獲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青年創新獎等。


情繫母校,獻身科研,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有話說


情繫母校,獻身科研,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有話說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採訪相約當天恰逢週末,在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的辦公室裡我們見到了正在工作的單忠德。周到熱情,溫文儒雅,校友的親切之感隨即迎面而來。

1993年,單忠德本科畢業,為響應學校對於黨員和班幹部的號召,選擇了相對艱苦的鑄造專業留校讀研。即使是別人不願意學的辛苦專業,單忠德當時也並不擔心,一心想要學好它。在他看來,沒有好專業和差專業的區分,專業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通過這個專業學到些什麼。他說:“看似不同領域的專業之間其實是有共通性的,學習是為了培養能力,通過學習過程使得個人綜合能力得到提升,這才是學習的本質。”

時至今日,單忠德仍然認為學習是沒有捷徑可走的,他堅信“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但凡有所成就的人,無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進得來的;但凡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取得成績的人,必然是踏實肯幹、真正懂得用知識武裝自己的人。要想在一個領域有所突破,就要在觀念中擺正態度,做事不能只想著自己,必須要考慮他人、考慮團隊的協作性,總盯著物質生活的人難免一葉障目,必須在精神層次建立目標和遠大的抱負,方是奮鬥的動力源所在。

1996年,研究生剛剛畢業的單忠德和大多數畢業生一樣,在擇業方面的首選是穩定舒適的事業單位。到了單位才發現,過於安逸的生活並非自己所求,想做的項目難以實現,學過的知識無處施展,在這樣的環境下他萌生了繼續讀博的想法。

彼時的單忠德已經下定決心要遠離安逸閒散的生活,想通過自己的奮鬥學到更多的知識,可以做更多的事。於是他在工作之餘努力學習,把繼續深造的視線盯在了清華北大的博士點,也同時做好了兩手打算:如果不能順利考入清華北大就出國深造。天道酬勤,他如願進入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並選擇了3D打印的方向,在博士後期間又毅然轉向互聯網方向。幾番跨專業在當時雖然頗為大膽,如今看來確實受益匪淺,多個領域的摸索研究使單忠德對於專業方向的認識更加全面,對於研究方向的把握也更加明確。

源於興趣,甘於奉獻

2002年,單忠德為完成學術報告前往英國卡迪夫大學進行訪問學習,這次訪問之旅使他充分感受到了卡迪夫大學良好的科研氛圍及其先進的技術和硬件設備,同時更加渴望自己也能夠組建一個如此完備的團隊來進行科研項目的研發。除此之外,他亦驚歎於卡迪夫大學的科研團隊研發方向技術的超前性。能夠走在市場的前列,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這是作為一個學者實現自身價值的正確方式。而這些年,單忠德也如此踐行著:積極與企業展開合作,在生產線上發現並解決問題,真正將知識和工業製造緊密結合,正是這樣的實踐精神、務實原則,使他在2014年作為第一完成人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多年長期從事於科技研究,單忠德認為對於科技的興趣是首要原因:“一旦有了科研的興趣,無論再忙再辛苦,都會體會到生活的充實,即使埋頭在書籍和實驗室裡也會覺得一切付出是值得的。其次是對於科研的奉獻精神,做科研要不停地查資料,頻繁地開會討論,在這樣的情況下,缺乏奉獻精神的人往往難以繼續。只有同時擁有這兩點,才會持之以恆,在日復一日的科研實驗中由衷愛上這個職業,將理想、事業變成人生追求,不懈奮鬥而有所突破。”

“作為學科帶頭人,往往要在學科方向上做出及早的規劃,要根據市場預測發展方向,提前5年甚至10年做好基本部署,還要做好當期3年內的運營計劃。外界眼中環環緊扣的企業經營戰略,其實不過是執行既定計劃而已,比如之前提出的綠色製造,現在也確實成為了社會性的重點研發方向。而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研發計劃,首先是要準確把握學科的方向,沒有方向的團隊是難以生存的;其次是目標清晰,製造的產品要能夠進入市場,決不能為科研而搞科研,送到企業的設備要及時回收反饋,並做出調整改進,一切從實際出發;最後是要注重團隊的建設,清楚地掌握每一個團隊成員的能力,瞭解他們的需求和品行,協調整個團隊的運作,讓每一個人都得以發揮長處,並且看到自己的發展空間,這也是作為學科帶頭人必須的功課。只有世界性的團隊才能做出世界性的成果,而這恰恰是我們目前的薄弱環節。”正是多年對於自身的高要求,單忠德不斷提高自己,提高團隊的研發水準,在機械製造研究方面作出了許多的貢獻。

心懷母校,寄望學子

科研試驗一向是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鼓勵在校學生積極投入科研項目,我校也舉辦科技節等競技大賽來提高理工科學生的參與度和對於科技研發的關注度。對此,單忠德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在校的大學生時間自由、精力充沛,雖然是理工科學生也應該在讀書方面廣泛涉政、經、人文等多個行業,而不必侷限於專業領域。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是全面、綜合性的,在全面的基礎上向“精”和“尖”去發展,會更有利於自己將來研究方向的選定和增強對於市場的瞭解。與其在就業後匆忙充電,倒不如在學校裡抓住機會,博觀約取,以求厚積薄發。”

離開學校20餘年,單忠德仍然心繫學校,臨別之時依舊不忘母校學子,“中國正在向製造大國、製造強國的方向發展,西安理工大學作為機械製造類的工科學校,存在很多機遇。企業、社會對於優秀人才的需求很大,年輕人切忌好高騖遠,無論學習什麼專業,只要付出了,一切都會有好結局。”

信息來源:西安理工大學校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