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中的气息控制——听陈敏中音版歌曲有感之六

浅谈歌唱中的气息控制——听陈敏中音版歌曲有感之六

陈敏中音

这个题目相当专业,本该由业内人士来写,但半年以来不断有听众在观看陈敏中音的演唱视频后发出感叹:“就没看到她换气。”“这首歌能唱出没有换气声厉害。”“真好听没有换气声,目前国内没几个能唱出没有换气声。”我虽非音乐专业,也没有与陈敏中音谈论过这个问题,但对她的歌曲有所了解,并一直注意着她演唱中的气息控制,故愿意从非专业角度简单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通俗地说,气息控制就是歌唱中的呼吸,是完美表现歌曲的前提,歌唱时需要有足够的、连贯的气息支撑,气息控制得好,可以使声带的物理特性得到比较好的发挥,并影响共鸣的效果。古今中外都有在歌唱艺术中呼吸的重要性及其科学道理的论述。中国民族声乐及戏曲传统中有“唱一辈子戏,练一辈子气”的说法。隋朝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中国古代声乐理论中还有:“气动则声发”“气者,音之师也”等记载。西方歌唱法理论中也有“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谁懂得了呼吸,谁就懂得了歌唱”的论述。

理论上的气息控制应用到歌唱实践中,每个歌唱者表现出的效果大不一样。效果好者如陈敏中音,能够做到让听众因为很少听到、看到她在歌唱中的呼吸、换气,更看不到她因吸气而带来的形体表现,故而发出赞叹;效果差者如一些享有盛名的歌星,歌唱时呼吸声粗重,同时伴随抬肩、扩胸等形体动作。这些差别是因个人悟性不同、对气息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同和所下功夫不同所致。有些歌唱者可能认为只要嗓子好、让听众觉得歌好听就行了,其他的无所谓,呼吸声重无伤大雅,因而不重视、不下功夫训练气息控制。殊不知,歌唱这种艺术形式的最高目的是使听众得到从歌声到形体动作的整体的美的享受,过大的呼吸声不加控制,会干扰听众对歌唱的欣赏,使听众对歌唱者的印象减分。小不雅则伤大雅,气息控制不好一方面是对自己的艺术不够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也是对听众不够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歌唱者对歌唱中气息控制如何是关系到歌唱效果和自己在听众心目中的形象的大事。

陈敏中音早年接受的是美声唱法的训练,这种唱法又称“柔声唱法”,即只用半分力量来演唱,这里忍不住说句题外话,陈敏中音最新发布的视频《老情歌》极为典型地体现了柔声唱法的柔美和“半分力”。美声唱法最讲究呼吸控制,采用最科学的胸腹式呼吸法,集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之长,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肌共同控制气息,优点是吸气多、换气快、气息大小和变化自如,达到以气息托住声音、在气息支持下歌唱的效果。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试试

陈敏中音在歌唱中自然也是必须呼吸、换气的,观众之所以很少听到或看到她换气,是因为她的基本功极为扎实,对气息的控制非常精准。据我在无数次听歌、看视频时的观察,她歌唱时换气有以下特点:1.吸气极轻,几乎听不见、看不到;2.吸气浅吸辄止;3.快吸慢呼;4.吸气隐蔽;5.善于合理、节省地用气;6.换气节点巧妙。以上特点综合运用的实际效果就是:在歌唱中很少能观察到她换气、无声无形;换一次气能够支撑很长时间,在《假如爱有天意》中,有两处从容地唱满了12拍,感觉她仍有余地,探不到其极限。总之,从控制气息技巧之高超可以窥见陈敏中音作为歌唱家的整体艺术水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