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前衛文學↑ 即可關注我們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

北京時間10月10日19時(瑞典當地時間13時),瑞典文學院宣佈,將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分別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和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出生於1962年1月29日,是波蘭作家、詩人、心理學家和劇作家。

她畢業於華沙大學心理學系,後來在波蘭西南邊城瓦烏布日赫的心理健康諮詢所工作。她的知名作品有《書中人物旅行記》、《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和《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

2018年5月,託卡爾丘克憑藉小說《航班》獲得了國際布克獎,而在2019年4月,她憑藉小說《讓你的犁頭碾著死人的白骨前進》入圍2019布克國際文學獎短名單。

瑞典學院給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授獎詞為:“她敘事中的想象力,充滿了百科全書般的熱情,這讓她的作品跨越邊界,自成一派。”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左)、彼得·漢德克(右)

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是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劇作家,也是當代德語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73年獲畢希納文學獎,2009年獲卡夫卡文學獎。著有小說《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重現》《無慾的悲歌》《左撇子女人》,劇本《冒犯觀眾》《卡斯帕》《形同陌路的時刻》等。

在文學創作之外,漢德克與文德斯合作編劇的《柏林蒼穹下》成為影史經典,他導演的電影《左撇子女人》曾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

瑞典學院給彼得·漢德克的授獎詞為:“他兼具語言獨創性與影響力的作品,探索了人類體驗的外圍和特殊性。”

讓我們來回顧下那些諾獎得主的精神獨白——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0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亨利克·顯克維奇

即使人世間和我們的生活都變得最壞,也還有一樣東西永遠是美好的,那就是青春。

——《你往何處去》

光榮和讚美屬於偉大而又神聖的以往歲月,屬於血的奉獻,而且將世世代代延綿流長下去。

——《十字軍騎士》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

貓總是獨來獨往,想去什麼地方就去什麼地方。

——《原來如此的故事》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飛鳥集》

你微微地笑著,不同我說什麼話。而我覺得,為了這個,我已等待得久了。

——《飛鳥集》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2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阿納托爾·法朗士

我覺得記憶是一種美妙的天賦,重現過去的才能和預見未來的才能同樣令人驚歎,甚至更勝一籌。回憶就是一種善舉。

——《小友記》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葉芝

人類的一個大麻煩,在於我們無法擁有說一不二的感情。

敵人身上總有讓我們喜歡的地方,我們的愛人總會有讓我們討厭之處。正是這種糾結不清的情感催我們變老,讓我們皺起眉頭,加深我們眼周的皺紋。

要是我們能像仙人一樣全心全意地愛或者恨,我們也許就能像他們那樣長生不老了。不過,在這一天到來之前,他們永不衰竭的快樂和悲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他們的魅力所在。他們的愛從不知疲倦,星辰的輪迴也絕不會讓他們放慢舞步。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托馬斯·曼

不要由於別人不能成為我們所希望的人而憤怒,因為我們自己也難以成為自己所希望的人。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4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女)

金黃的顏色比黃金更美麗,果子和金雀花都不能相比,永不使人厭倦的幸福發出麥穗和烤爐的氣味。

——《家》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4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我想到的某種無限溫柔 忍受著無限痛苦的東西。

——《艾略特詩選》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加繆

我們很少信任比我們好的人,寧肯避免與他們來往。相反,我們常對與我們相似、和我們有著共同弱點的人吐露心跡。

我們並不希望改掉弱點,只希望受到憐憫與鼓勵。

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

歷史是不能製造的,也看不見,正如看不到草木是怎麼樣長起來一樣。

——《日瓦戈醫生》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6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

這就是他生活中剩下的一切,這就是暫時還使他和大地,和整個這個在太陽的寒光照耀下,光輝燦爛的大千世界相聯繫的一切。

——《靜靜的頓河》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

書上說,最好一輩子當傻瓜,也不要一時作惡。你不是傻瓜,他們才是。因為那些令鄰居難堪的人,自己則失去了天堂。

——《辛格自選集》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

長得漂亮是件碰巧的事,是個運氣問題。我們生下來可能會漂亮,也可能會普通,我們自己決定不了。可是,善良就不是碰巧的了。我們不是生下來就善良,我們是學會善良的,我們可以變得善良。這就是區別。

——《耶穌的學生時代》

是不是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有這樣一段日子,鴻鵠志高卻難遂,迷茫地過著,昏昏噩噩地耗,最終不是妥協泯然眾人,就是找不到出口被生活圍困。這時候家人朋友,看在眼裡,哪怕不說,心裡想的也是“小鎮青年何必心懷遠方”這樣的想法吧。

你內心肯定有著某種火焰,能把你和其他人區別開來。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帕慕克

有時我會想,人們之所以那麼喜歡香菸,不是因為尼古丁的力量,而是在這個虛空和毫無意義的世界裡,它能輕易地給人一種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的感覺。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多麗絲·萊辛(女)

這,就是著名的“代溝”,一直是這樣的。

不是年輕人不像他們的父母,開闢了新的途徑,具有新的思想,展現出新型的勇氣。相反,他們的行為同他們的父母一模一樣,想法同他們一樣,而且同他們的父母一樣,不能聽取這麼簡單的信息:這一切都是以前做過的。

——《對傑克·奧克尼的考驗》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莫言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恆。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01-2019,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大全

2019年

得主:彼得·漢德克

代表作:《冒犯觀眾》《守門員對點球的焦慮》

獲獎理由:憑藉語言的獨創性探索了人類體驗的外圍和特殊性。

2018年

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代表作:《航班》《讓你的犁頭碾著死人的白骨前進》

獲獎理由:其敘事想象力以百科全書式的熱情代表著跨越邊界的一種生活形式。

注:2018年因瑞典文學院發生一起醜聞,導致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沒有頒發,並被順延到了2019年。

2017年

得主:石黑一雄

代表作:《群山淡景》《浮世畫家》《長日將盡》

獲獎理由:他的小說帶有強大的情感力量,揭開了我們與世界連接的虛幻的深淵。

2016年

得主:鮑勃·迪倫

代表作:《隨風飄蕩》

獲獎理由:

用美國傳統歌曲創造了新的詩意表達。

2015年

得主: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女)

代表作:《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

獲獎理由:多樣聲音的作品,一座記錄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碑。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2014年

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亞諾

代表作:《暗店街》《星形廣場》《青春咖啡館》

獲獎理由:他用記憶的藝術展現了德國佔領時期最難把握的人類的命運以及人們生活的世界。

2013年

得主:艾麗斯·芒羅(女)

代表作:《快樂影子舞》《逃離》

獲獎理由:當代短篇小說大師。

2012年

得主:莫言

代表作:紅高粱》《豐乳肥臀》《蛙》

獲獎理由:用幻覺現實主義寫作手法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2011年

得主: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

代表作:《十七首詩》《途中的秘密》

獲獎理由:通過凝鍊、透徹的意象,為我們提供了通向現實的新途徑。

2010年

得主: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代表作:《綠房子》《世界末日之戰》《城市與狗》

獲獎理由:對權力結構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對個人的抵抗、反抗和失敗給予了犀利的敘述。

2009年

得主:赫塔·米勒(女)

代表作:《呼吸鐘擺》《河水奔流》《行走界線》《狐狸那時已是獵人》

獲獎理由:兼具詩歌的凝練和散文的率直,描寫了一無所有、無所寄託者的境況。

2008年

得主:勒·克萊齊奧

代表作:戰爭》

獲獎理由:展現了新的起點、詩意的冒險和感官狂喜;作為探險者,發掘了隱藏於主流文明底部和外部的人性。

2007年

得主:多麗絲·萊辛(女)

代表作:《金色筆記》

獲獎理由:她用懷疑、熱情、構想的力量來審視一個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經驗的史詩。

2006年

得主:奧爾罕·帕慕克

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紅》

獲獎理由:在尋找故鄉的憂鬱靈魂時,發現了文化碰撞和融合中的新象徵。

2005年

得主:哈羅德·品特

代表作:《看房者》《生日晚會》《歸家》

獲獎理由:他的戲劇發現了在日常廢話掩蓋下的驚心動魄之處並強行打開了壓抑者關閉的房間。

2004年

得主:埃爾弗裡德·耶利內克(女)

代表作:《鋼琴教師》《死者的孩子》

獲獎理由:因為她的小說和戲劇具有音樂般的韻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滿激情的語言揭示了社會上的陳腐現象及其禁錮力的荒誕不經。

2003年

得主: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

代表作:《恥》《幽暗之鄉》

獲獎理由:精準地刻畫了眾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質。

2002年

得主:凱爾泰斯·伊姆雷

代表作:《無形的命運》

獲獎理由:他對脆弱的個人在對抗強大的野蠻強權時痛苦經歷的深刻刻劃以及他獨特的自傳體文學風格。

2001年

得主:維·蘇·奈保爾

代表作:《神秘的按摩師》《米格爾街》

獲獎理由:其著作將極具洞察力的敘述與不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為一體,是驅策我們從扭曲的歷史中探尋真實的動力。

2000年

得主:高行健

代表作:《靈山》

獲獎理由: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

1999年

得主:君特·格拉斯

代表作:《鐵皮鼓》

獲獎理由:其嬉戲之中蘊含悲劇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類淡忘的歷史面目。

1998年

得主:若澤·薩拉馬戈

代表作:《失明症漫記》

獲獎理由:由於他那極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頗具反諷意味的作品,我們得以反覆重溫那一段難以捉摸的歷史。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97年

得主:達里奧·福

代表作:《喜劇的神秘》《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

獲獎理由:其在鞭笞權威,褒揚被蹂躪者可貴的人格品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與中世紀《弄臣》一書相媲美。

1996年

得主:維斯瓦娃·辛波絲卡(女)

代表作:《向自己提出問題》《呼喚雪人》

獲獎理由:由於其在詩歌藝術中警闢精妙的反諷,挖掘出了人類一點一滴的現實生活背後歷史更迭與生物演化的深意。

1995年

得主:謝默斯·希尼

代表作:《通向黑暗之門》《在外過冬》

獲獎理由:由於其作品洋溢著抒情之美,包容著深邃的倫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現實歷史的奇蹟。

1994年

得主:大江健三郎

代表作:《個人的體驗》《萬延元年的足球隊》

獲獎理由:通過詩意的想象力,創造出一個把現實與神話緊密凝縮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繪現代的芸芸眾生相,給人們帶來了衝擊。

1993年

得主:託妮·莫里森(女)

代表作:《最藍的眼睛》《所羅門之歌》

獲獎理由:其作品想象力豐富,富有詩意,顯示了美國現實生活的重要方面。

1992年

得主:德里克·沃爾科特

代表作:《西印度群島》

獲獎理由: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啟發性和廣闊的歷史視野,是其獻身多種文化的結果。

1991年

得主:納丁·戈迪默(女)

代表作:《七月的人民》

獲獎理由:以強烈而直接的筆觸,描寫周圍複雜的人際與社會關係,其史詩般壯麗的作品,對人類大有裨益。

1990年

得主:奧克塔維奧·帕斯

代表作:《太陽石》

獲獎理由:他的作品充滿激情,視野開闊,滲透著感悟的智慧並體現了完美的人道主義。

1989年

得主:卡米洛·何塞·塞拉

代表作:《為亡靈彈奏》

獲獎理由:帶有濃郁情感的豐富而精簡的描寫,對人類弱點達到的令人難以企及的想象力。

1988年

得主:納吉布·馬哈富茲

代表作:街魂》

獲獎理由:他通過大量刻畫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現實主義,喚起人們樹立雄心—形成了全人類所欣賞的阿拉伯語言藝術。

1987年

得主:約瑟夫·布羅茨基

代表作:《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

獲獎理由:他的作品超越時空限制,無論在文學上或是敏感問題方面都充分顯示出他廣闊的思想及濃郁的詩意。

1986年

得主:沃萊·索因卡

代表作:雄獅與寶石》

獲獎理由:他以廣博的文化視野創作了富有詩意的關於人生的戲劇。

1985年

得主:克洛德·西蒙

代表作:《弗蘭德公路·農事詩》

獲獎理由:由於他善於把詩人和畫家的豐富想象與深刻的時間意識融為一 體,對人類的生存狀況進行了深入的描寫。

1984年

得主: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

代表作:《紫羅蘭》

獲獎理由:他的詩富於獨創性、新穎、栩栩如生,表現了人的不屈不撓精神和多才多藝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1983年

得主:威廉·戈爾丁

代表作:《蠅王·金字塔》

獲獎理由:具有清晰的現實主義敘述技巧以及虛構故事的多樣性與普遍性,闡述了今日世界人類的狀況。

1982年

得主: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代表作:《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

獲獎理由:由於其長篇小說以結構豐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著魔幻與現實,反映出一整個大陸的生命矛盾。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81年

得主:埃利亞斯·卡內蒂

代表作:《迷茫》

獲獎理由:作品具有寬廣的視野、豐富的思想和藝術力量。

1980年

得主:切斯拉夫·米沃什

代表作:《拆散的筆記簿》

獲獎理由:不妥協的敏銳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衝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狀態。

1979年

得主:奧德修斯·埃裡蒂斯

代表作:《英雄輓歌》

獲獎理由:他的詩,以希臘傳統為背景,用感覺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銳,描寫現代人為自由和創新而奮鬥。

1978年

得主: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

代表作:《魔術師·原野王》

獲獎理由:他的充滿激情的敘事藝術,這種既紮根于波蘭人的文化傳統,又反映了人類的普遍處境。

1977年

得主:阿萊克桑德雷·梅洛

代表作:《天堂的影子》

獲獎理由:他的作品繼承了西班牙抒情詩的傳統和吸取了今天流派的風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當今社會中的狀況。

1976年

得主:索爾·貝婁

代表作:《赫索格》

獲獎理由:由於他的作品對人性的瞭解,以及對當代文化的敏銳透視。

1975年

得主:埃烏傑尼奧·蒙塔萊

代表作:《生活之惡》

獲獎理由:由於他傑出的詩歌擁有偉大的藝術性,在不適合幻想的人生裡,詮釋了人類的價值。

1974年

得主1:哈里·埃德蒙·馬丁遜

代表作:《露珠裡的世界》

獲獎理由:他的作品透過一滴露珠反映出整個世界。

得主2:埃溫特·約翰遜

代表作:《烏洛夫的故事》

獲獎理由:以自由為目的,而致力於歷史的、現代的廣闊觀點之敘述藝術。

1973年

得主:帕特里克·懷特

代表作:《風暴眼》

獲獎理由:由於他史詩與心理敘述藝術,並將一個嶄新的大陸帶進文學中。

1972年

得主:亨利希·伯爾

代表作:《女士及眾生相》

獲獎理由:

為了表揚他的作品,這些作品兼具有對時代廣闊的透視和塑造人物的細膩技巧,並有助於德國文學的振興。

1971年

得主:巴勃魯·聶魯達

代表作:《情詩·哀詩·贊詩》

獲獎理由:詩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復甦了一個大陸的命運與夢想。

1970年

得主: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

代表作:《癌症樓》《古拉格群島》

獲獎理由:由於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它,他繼承了俄國文學不可或缺的傳統。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69年

得主:薩繆爾·貝克特

代表作:《等待戈多》

獲獎理由: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說和戲劇作品,使現代人從精神睏乏中得到振奮。

1968年

得主:川端康成

代表作:《雪國·千隻鶴·古都》

獲獎理由:由於他高超的敘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銳表現了日本人精神特質。

1967年

得主: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

代表作:《玉米人》

獲獎理由:因為他的作品落實於自己的民族色彩和印第安傳統,而顯得鮮明生動。

1966年

得主1:奈莉·薩克斯(女)

代表作:《逃亡》

獲獎理由:因為她傑出的抒情與戲劇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闡述了以色列的命運。

得主2: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

代表作:《行為之書》

獲獎理由:他的敘述技巧深刻而獨特,並從猶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題。

1965年

得主: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

代表作:《靜靜的頓河》

獲獎理由:由於這位作家在那部關於頓河流域農村之史詩作品中所流露的活力與藝術熱忱——他籍這兩者在那部小說裡描繪了俄羅斯民族生活之某一歷史層面。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64年

得主:讓·保羅·薩特

代表作:《詞語》

獲獎理由:因為他那思想豐富、充滿自由氣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對我們時代發生了深遠影響。

1963年

得主:喬治·塞菲里斯

代表作:《“畫眉鳥”號》

獲獎理由:他的卓越的抒情詩作,是對希臘文化的深刻感受的產物。

1962年

得主:約翰·斯坦貝克

代表作:《人鼠之間》

獲獎理由:通過現實主義的、寓於想象的創作,表現出富於同情的幽默和對社會的敏感觀察。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61年

得主

:伊沃·安德里奇

代表作:《橋·小姐》

獲獎理由:由於他作品中史詩般的力量——他籍著它在祖國的歷史中追尋主題,並描繪人的命運。

1960年

得主:聖瓊·佩斯

代表作:《藍色戀歌》

獲獎理由:由於他高超的飛越與豐盈的想象,表達了一種關於如今這個時代之富於意象的沉思。

1959年

得主:薩瓦多爾·誇西莫多

代表作:《水與土》

獲獎理由:由於他的抒情詩,以古典的火焰表達了我們這個時代中,生命的悲劇性體驗。

1958年

得主: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

代表作:《日瓦戈醫生》

獲獎理由:在當代抒情詩和俄國的史詩傳統上,他都獲得了極為重大的成就。

1957年

得主:阿爾貝·加繆

代表作:《局外人》

獲獎理由:由於他重要的著作,在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熱切的眼光照亮了我們這時代人類良心的種種問題。

1956年

得主:胡安·拉蒙·希梅內斯

代表作:《悲哀的詠歎調》

獲獎理由:由於他的西班牙抒情詩,成了高度精神和純粹藝術的最佳典範。

1955年

得主:赫爾多爾·奇裡揚·拉斯克內斯

代表作:

《漁家女》

獲獎理由: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動、史詩般的力量,使冰島原已十分優秀的敘述文學技巧更加瑰麗多姿。

1954年

得主:歐內斯特·海明威

代表作:《老人與海》

獲獎理由:因為他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於其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對當代文體風格之影響。

1953年

得主:溫斯頓·丘吉爾

代表作:

《不需要的戰爭》

獲獎理由:由於他在描述歷史與傳記方面的造詣,同時由於他那捍衛崇高的人的價值的光輝演說。

1952年

得主:弗朗索瓦·莫里亞克

代表作:《愛的荒漠》

獲獎理由:因為他在他的小說中剖析了人生的戲劇,對心靈的深刻觀察和緊湊的藝術。

1951年

得主:帕爾·費比安·拉格奎斯特

代表作:《大盜巴拉巴》

獲獎理由:由於他在作品中為人類面臨的永恆的疑難尋求解答所表現出的藝術活力和真正獨立的見解。

1950年

得主:帕特蘭·亞瑟·威廉·羅素

代表作:《哲學—數學—文學》

獲獎理由:表彰他所寫的捍衛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種多樣意義重大的作品。

1949年

得主:威廉·福克納

代表作:《我彌留之際》《喧譁與騷動》

獲獎理由: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1948年

得主: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代表作:《四個四重奏》

獲獎理由:對於現代詩之先鋒性的卓越貢獻。

1947年

得主:安德烈·紀德

代表作:《田園交響曲》《背德者》

獲獎理由:為了他廣泛的與有藝術質地的著作,在這些著作中,他以無所畏懼的對真理的熱愛,並以敏銳的心理學洞察力,呈現了人性的種種問題與處境。

1946年

得主:赫爾曼·黑塞

代表作:《荒原狼》

獲獎理由:他那些靈思盎然的作品——它們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創意和深刻的洞見,一方面象徵古典的人道理想與高尚的風格。

1945年

得主: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女)

代表作:《柔情》

獲獎理由:她那由強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詩,已經使得她的名字成為整個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徵。

1944年

得主:約翰內斯·威廉·揚森

代表作:《漫長的旅行》

獲獎理由:由於籍著豐富有力的詩意想象,將胸襟廣博的求知心和大膽的、清新的創造性風格結合起來。

1940年-1943年未頒獎

1939年

得主: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

代表作:《少女西麗亞》

獲獎理由:由於他在描繪兩樣互相影響的東西——他祖國的本質,以及該國農民的生活時——所表現的深刻了解與細膩藝術。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38年

得主:賽珍珠(女)

代表作:《大地》三部曲

獲獎理由:她對於中國農民生活的豐富和真正史詩氣概的描述,以及她自傳性的傑作。

1937年

得主:羅傑·馬丁·杜·加爾

代表作:《蒂伯—家》

獲獎理由:由於在他的長篇小說《蒂伯一家》中表現出來的藝術魅力和真實性。這是對人類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

1936年

得主:尤金·奧尼爾

代表作:《天邊外》

獲獎理由:由於他劇作中所表現的力量、熱忱與深摯的感情——它們完全符合悲劇的原始概念。

1935年未頒獎

1934年

得主:路伊吉·皮蘭德婁

代表作:《尋找自我》《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

獲獎理由:他果敢而靈巧地復興了戲劇藝術和舞臺藝術。

1933年

得主: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

代表作:《米佳的愛》

獲獎理由:由於他嚴謹的藝術才能,使俄羅斯古典傳統在散文中得到繼承。

1932年

得主:約翰·高爾斯華綏

代表作:《有產者》

獲獎理由:為其描述的卓越藝術——這種藝術在《福爾賽世家》中達到高峰。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31年

得主: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

代表作:《荒原和愛情》

獲獎理由:由於他在詩作的藝術價值上,從沒有人懷疑過。

1930年

得主:辛克萊·劉易斯

代表作:巴比特》

獲獎理由:由於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動人的敘述藝術,和他以機智幽默去開創新風格的才華。

1929年

得主:保爾·托馬斯·曼

代表作:《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

獲獎理由:由於他那在當代文學中具有日益鞏固的經典地位的偉大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

1928年

得主:西格里德·溫塞特(女)

代表作:《新娘—主人—十字架》

獲獎理由:主要是由於她對中世紀北國生活之有力描繪。

1927年

得主:亨利·柏格森

代表作:《創造進化論》

獲獎理由:因為他那豐富的且充滿生命力的思想,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光輝燦爛的技巧。

1926年

得主:格拉齊亞·黛萊達(女)

代表作:《邪惡之路》

獲獎理由:為了表揚她由理想主義所激發的作品,以渾柔的透徹描繪了她所生長的島嶼上的生活;在洞察人類一般問題上,表現的深度與憐憫。

1925年

得主:喬治·蕭伯納

代表作:《聖女貞德》

獲獎理由:由於他那些充滿理想主義及人情味的作品——它們那種激動性諷刺,常涵蘊著一種高度的詩意美。

1924年

得主: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

代表作:《福地》《農夫們》

獲獎理由:我們頒獎給他,是因為他的民族史詩《農夫們》寫得很出色。

1923年

得主:威廉·勃特勒·葉芝

代表作:《麗達與天鵝》

獲獎理由:由於他那永遠充滿著靈感的詩,它們透過高度的藝術形式展現了整個民族的精神。

1922年

得主:哈辛特·貝納文特·伊·馬丁內斯

代表作:《不吉利的姑娘》

獲獎理由:由於他以適當方式,延續了戲劇之燦爛傳統。

1921年

得主:阿納托爾·法郎士

代表作:《苔依絲》

獲獎理由:他輝煌的文學成就,乃在於他高尚的文體、憐憫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及一個真正法國性情所形成的特質。

1920年

得主:克努特·漢姆生

代表作:《大地碩果—畜牧曲》

獲獎理由:為了他劃時代的鉅著《土地的成長》。

1919年

得主:卡爾·施皮特勒

代表作:

《奧林帕斯之春》

獲獎理由:特別推崇他在史詩《奧林帕斯之春》的優異表現。

1918年未頒獎

1917年

得主1:亨利克·彭託皮丹

代表作:《天國》

獲獎理由由於他對當前丹麥生活的忠實描繪。

得主2:卡爾·耶勒魯普

代表作:《磨坊血案》

獲獎理由因為他多樣而豐富的詩作——它們蘊含了高超的理想。

1916年

得主:魏爾納·海頓斯坦姆

代表作:《朝聖年代》

獲獎理由:褒獎他在瑞典文學新紀元中所佔之重要代表地位。

1915年

得主:羅曼·羅蘭

代表作:《約翰·克利斯朵夫》

獲獎理由:

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時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1914年未頒獎

1913年

得主: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代表作:

《吉檀枷利—飢餓石頭》

獲獎理由: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於高超的技巧,並由於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

1912年

得主:蓋哈特·霍普特曼

代表作:《群鼠》

獲獎理由:欲以表揚他在戲劇藝術領域中豐碩、多樣的出色成就。

1911年

得主:莫里斯·梅特林克

代表作:

《花的智慧》

獲獎理由:由於他在文學上多方面的表現,尤其是戲劇作品,不但想象豐富,充滿詩意的奇想,有時雖以神話的面貌出現,還是處處充滿了深刻的啟示。這種啟示奇妙地打動了讀者的心絃,並且激發了他們的想象。

1910年

得主:保爾·約翰·路德維希·馮·海塞

代表作:《特雷庇姑娘》

獲獎理由:表揚這位抒情詩人、戲劇家、小說家以及舉世聞名的短篇小說家,在他漫長而多產的創作生涯中,所達到的充滿理想主義精神之藝術至境。

1909年

得主:西爾瑪·拉格洛夫(女)

代表作:《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獲獎理由:由於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貴的理想主義、豐富的想象力、平易而優美的風格。

1908年

得主:魯道爾夫·歐肯

代表作:《精神生活漫筆》

獲獎理由:他對真理的熱切追求、他對思想的貫通能力、他廣闊的觀察,以及他在無數作品中,辯解並闡釋一種理想主義的人生哲學時,所流露的熱誠與力量。

1907年

得主: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

代表作:《老虎!老虎!》

獲獎理由: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觀察入微、想象獨特、氣概雄渾、敘述卓越見長。

1906年

得主:喬祖埃·卡爾杜齊

代表作:《青春詩》

獲獎理由:不僅是由於他精深的學識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為了頌揚他詩歌傑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創作氣勢,清新的風格和抒情的魅力。

1905年

得主:亨利克·顯克維支

代表作:《第三個女人》《你往何處去》

獲獎理由:由於他在歷史小說寫作上的卓越成就。

1904年

得主1:何塞·埃切加賴

代表作:《偉大的牽線人》

獲獎理由:由於它那獨特和原始風格的豐富又傑出,作品恢復了西班牙喜劇的偉大傳統。

得主2:弗雷德裡克·米斯塔爾

代表作:《金島》

獲獎理由:他的詩作蘊涵之清新創造性與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實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質樸精神。

1903年

得主:比昂斯滕·比昂松

代表作:《挑戰的手套》

獲獎理由:他以詩人鮮活的靈感和難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寫得雍容、華麗而又繽紛。

1902年

得主:特奧多爾·蒙森

代表作:

《羅馬史》

獲獎理由:今世最偉大的纂史巨匠,此點於其鉅著《羅馬史》中表露無疑。

1901年

得主:蘇利·普呂多姆

代表作:《孤獨與深思》

獲獎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藝術和罕有的心靈與智慧的實證。

來源:新讀寫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版權聲明】

本文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前衛文學》™ 僅用於學習交流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如涉相關版權,敬請留言告知!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主 編張鄉林

期 號前衛文學(微信版)第1653期

投 稿 [email protected]

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附獲獎作品大全)

覺得不錯請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