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會議,羅斯福為什麼送張伯倫“好人”二字?

白楊樹下談歷史


如果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一定離不開凡爾賽體系對德國的壓制;如果說德國的咄咄逼人和極度膨脹的野心,也一定離不開英、法等國的妥協和綏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

捷克斯洛伐克,一個在一戰後被協約國扶持起來的小國,在二戰爆發前又被無情地拋棄,甚至在決定自己國運的會議上被排除在外,不能不說是極大的悲哀。而大國出賣盟友,力求自保的人間醜劇卻沒有結束,愈發地鼓動了德國人的野心。

慕尼黑會議牽動著整個歐洲,人們更渴望和平。

1938年的歐洲局勢,由於德國的肆意吞併與擴張,引發了各國的擔憂和不安。在捷克(簡稱)的強硬態度,以及英、法、蘇三國嚴厲的警告下,德國暫緩了進攻捷克的計劃,進而以召開慕尼黑會議,商定捷克蘇臺德地區的歸屬問題。

經過一戰的人們,實在是太渴望和平了,以至於會議的召開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因為能坐下來商談,就有和平的希望。當英國首相張伯倫接到會議邀請時,下議院的議員們熱烈歡呼:“和平又有希望了”,並與張伯倫握手,預祝會談成功。

無獨有偶,法國總理達拉第也受邀前往,並在法國人高呼“和平”口號的簇擁下,登上了前往慕尼黑的飛機。然而,在英國有一個人對此表示極力反對,他就是丘吉爾,“捷克怎麼辦,難道沒人徵求他們的意見嗎?”然而,沒有人理會他的意見。

耐人尋味的是,美國總統羅斯福給張伯倫,發來了一封只有兩個字的電報:好人。表面上是對其個人性格的讚美,其實也是在暗諷張伯倫不是一個真正的政治家。說白了,就是“好人”不配當政治家,過分的感情用事,只會給國家帶來災難。

《慕尼黑協定》達到了德國的目的,英、法兩國同意割讓捷克蘇臺德地區。令人憤怒的是,作為當事國的捷克卻被排除在外,分明是對英、法兩國的侮辱和諷刺。丘吉爾對張伯倫說道:“在戰爭和恥辱之間,你選擇了恥辱,但不會阻止戰爭”。

然而,就是這份恥辱的《協定》,得到了英、法兩國上下的支持,張伯倫和達拉第回國時,就像凱旋的英雄一般,受到了人們熱烈歡迎,為再次獲得和平而歡呼。可憐的捷克不但被盟友出賣,而且被拋棄得毫無尊嚴可言,人的劣根性展露無遺。

《慕尼黑協定》的後果。

1938年的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國簽訂了《慕尼黑協定》,與倫敦和巴黎熱烈氣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捷克上下一片憂傷。不僅失去了蘇臺德,而且在德國的支持下,波蘭和匈牙利乘機又瓜分了捷克1.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如今的捷克喪失了75%的煤、80%的工業,一夜之間被瓜分得瀕臨破產,卻毫無掙扎的力氣,不能不說是小國的悲哀。但對於德國,這是繼吞併奧地利之後又一重大勝利,特別是對德國元首來說,《協定》所帶來的成果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消除了入侵捷克的最後防線。蘇臺德在與德國接壤的群山中,依託有利地形修築了德捷邊境上最堅固的防線。如今,蘇臺德迴歸,預示著捷克將無險可守,成了“無骨的肥肉”,對下一步佔領其全境,清除了最後的障礙。

其次,瓦解凡爾賽體系。由於法國對捷克的漠視,以及所表現出的無能,先前與其結盟的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不再相信法國有能力保護他們,紛紛向德國靠攏。這也是二戰中法國遭到入侵時,他們束手旁觀的根本原因,凡爾賽體系全面瓦解。

更為重要的是,蘇聯對英、法兩國失去了信心。如果單憑實力講,在歐洲能抗衡德國的只有英、法、俄三國,如果團結一致是完全有能力遏制德國的。事實上,在多次的歐洲危機中,三國的集體干涉,確實是德國不敢造次的理由。

但《慕尼黑協定》,將最有實力的蘇聯排除在外,使其對與英、法兩國建立安全合作機制,徹底失去了信心。同時,也為日後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埋下伏筆,從而達到了在戰略上,瓦解歐洲大國之間合作的可能。

當然,對其個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勝利。《協定》的簽訂,讓反對派啞口無言,因為事實證明,沒有人在對局勢的判斷上,比得過元首的“戰略眼光”。更由於一次次的冒險成功,德國民眾簡直將其當“神”一樣膜拜,獨裁統治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38年10月1日凌晨5時38分,歷史上非常有意義的一個時刻。在這一時刻,英國的赫斯陸機場上人山人海,人們都在目睹著一架飛機的著陸。

飛機上的主人,乃是英國首想張伯倫。眾所周知,為了人類的和平事業,張老頭跑到慕尼黑與魔鬼希特勒打交道去了。現在,會議總算開完了,張伯倫走出機艙,激動地向在場的眾人揮舞著他手中的文件,高呼:“到手了,我把它搞到手了。”

人群向著文件歡呼。除了歡呼,他們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言辭才能準確表達對首想的感情,首想三次與魔鬼打交道,英雄啊。正在這當口,英國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走上前去,拿出了美國總統羅斯福拍給張老頭的電報,並請首相猜測電報上的內容是什麼。張老頭憨憨的說:“他當然是在代表上帝祝賀我。”

哈利法克斯展開電報,大聲念道:“好人。”

張老頭催促說:“繼續唸啊!”

哈利法克斯說:“就這倆字。”

張老頭拿過電報,一看確實如此。“好人”後面的署名很長: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羅斯福的電報,給了機場人群以靈感,他們開始有節奏的呼喊:“好人,好人,大好人!”

英國首想張伯倫從此正式成為好人!當然了,後來劇情的發展,讓這個好人幾乎成為歷史上的笑柄,類似中國宋襄公那樣的笑柄。

捫心而論,張老頭確實是好人。其一,老頭一輩子沒坐過飛機,可為了人類和平,三次冒著生命危險坐飛機。這是一種什麼精神?國際帝國主義精神啊!其二,老頭在會上,確實為了捷克的利益而盡了力。當蘇臺德區被決定割讓給德國,希特勒要求捷克人從蘇臺德區撤退,任何現有設備均不得破壞,甚至農民的的牲畜能不能帶走都要討論時,商人出身,擔任過財政大臣的張老頭激動得大聲質問希特勒:“難道這是說,農民在離開他們的家園時,人被趕走,家畜反而要留下嗎?”雖然希特勒吼了一嗓子嚇得老頭再也不敢吭了,但是老頭畢竟為了捷克人的利益有所表示嘛。

遺憾的是,張伯倫遭遇希特勒,相當於好人遭遇魔鬼,結局當然不妙了。一句話,歷史舞臺上,好人不得好報啊!當後來整個歷史都在對著張伯倫竊笑的時候,我是笑不出來的。因為我覺得,我沒有竊笑的資本,很簡單,即使是象張伯倫這樣遭人竊笑的首相,我也沒有福氣遭遇上啊,至少這樣的首相,心中敬畏的是生命!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對生命的敬畏。按此標準來看,中國歷史裡的偉人,有幾人能達此境界?所以,別人笑的時候,我們是沒有資格陪笑的,頂多苦笑兩聲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