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如果能引發新冠病毒 難道邁克爾·喬丹也能?

5G如果能引發新冠病毒 難道邁克爾·喬丹也能?

5G如果能引發新冠病毒 難道邁克爾·喬丹也能?

30秒快讀

1、5G引發新冠病毒?這一謬論,導致國外5G基站接連被燒,“磚家”的推論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主要出於時間點吻合。在這之後,國外有些人藉機向華為潑髒水,稱華為在傳播病毒,別有用心?

2、如果說5G毫米波帶來更強的輻射,進而造成新冠病毒。但目前只有美國佈設了毫米波5G,如何解釋沒有佈設5G基站的國家爆發了疫情呢?在這裡想問一下“磚家”:“你真的瞭解輻射嗎?”

WOW,5G

《Wow,5G》由騰訊新聞與IT時報聯合出品,挖掘和聚焦最有意思的5G話題。本文硬核破解“5G引發新冠病毒”謬論。

沒想到,“5G引發新冠病毒”這個荒唐謬論,最近一兩週在國外就像新冠病毒一般快速傳播開來,以至於英國、荷蘭等國的一些5G基站被焚燒、被暴力破壞。

5G如果能引發新冠病毒 難道邁克爾·喬丹也能?

5G基站被焚燒

更可怕的是,這加深了普通用戶因為輻射對5G產生的恐懼,國外社交媒體上反對5G的聲音不斷響起。

沒想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在21世紀。

現在,不僅是相應國家的運營商和監管機構站出來,全球權威機構國際電聯(ITU)也發出聲音,明確表示5G和新冠病毒傳播之間沒有關聯,“國際電聯站在科學的一邊,這種主張(5G引發新冠病毒)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這次“5G引發新冠病毒”的謬論甚囂塵上,主要是因為,在今年3月份一位名叫Thomas Cowan的美國博士在演講中表示,“每當一項全新的通信技術被引入,我們就會看到一場流行病。”

5G如果能引發新冠病毒 難道邁克爾·喬丹也能?

這名“磚家”表示,5G毫米波處於高頻段上,需要密集建設基站,帶來更強的輻射,從而對人體細胞造成破壞,削弱人體免疫系統,進而容易感染新冠病毒。Thomas Cowan發言的視頻上傳至社交平臺上後,迅速發酵,引起輿論關注。

01

難不成喬丹引發了新冠病毒傳播?

這名“磚家”還給出了“佐證”:2003年3G出現的時候,SARS爆發了;2009年4G來臨後,(swine flu)豬流感發生了;2020年5G商用,新冠病毒爆發。“磚家”還說,武漢是全世界第一個5G商用的城市,所以首先爆發;非洲基本上沒有新冠病毒,因為非洲沒有建設5G。

5G如果能引發新冠病毒 難道邁克爾·喬丹也能?

不得不說,這位“磚家”真能“腦洞大開”,或者說“別有用心”。

這種證據鏈看上去有模有樣,時間點都非常吻合,但是卻說明不了任何問題。

兩件事在同一時段發生並不意味著它們之間存在某種聯繫。比如說“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2003年喬丹退役,2009年喬丹入選名人堂,2020年喬丹的紀錄片《最後之舞》上映。

按照Thomas Cowan“磚家”的邏輯,難不成是喬丹的職業生涯變化引發了新冠病毒傳播?

5G如果能引發新冠病毒 難道邁克爾·喬丹也能?

在這之後,國外有些人“借題發揮”,藉機向華為潑髒水,稱華為在傳播病毒,“佐證”是歐洲疫情最為嚴重的意大利使用了華為5G設備,而且英國、西班牙、德國等也是如此。

真是“神研究”、“神操作”,刷出了人類認知的新高度。

國外運營商、行業監管機構以及專業媒體,都對這名“磚家”腦洞大開的“研究結果”進行了批駁。

在最近的一項科學研究中,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得出的結論是,5G總體上對健康不構成威脅。之前,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也多次重申5G並不會對健康構成威脅。

02

毫米波引發疫情?那美國……

再來說說5G毫米波輻射的問題。

按照Thomas Cowan的觀點,是5G毫米波帶來更強的輻射,進而造成新冠病毒。

先不說5G毫米波輻射會不會破壞人體細胞,只是想問Thomas Cowan先生是否清楚,全球最早商用毫米波5G的國家是美國,中國雖然已經商用了5G,但是根本就沒有部署毫米波5G。

目前全球5G在兩個頻段進行部署:一個是Sub-6GHz頻段,從450MHz—6GHz;另一個就是毫米波頻段,從24.25GHz—52.6GHz。

5G如果能引發新冠病毒 難道邁克爾·喬丹也能?

和中國、日本、韓國不一樣,美國5G發展從一開始就押寶在毫米波上。早在2018年,美國兩大主流運營商AT&T和Verizon就開始提供毫米波5G服務。如果按照Thomas Cowan的推論方式,似乎美國更加危險。

從邏輯和技術的角度而言,“5G引發新冠病毒”的結論都太荒唐了。

03

你到底瞭解輻射嗎?

這次,英國5G基站被火燒只是輻射謠言的延續。去年,澳大利亞多個城市還掀起了抗議,要求停止推行5G的口號,打出的標題也是令人瞠目結舌,如“5G是致命武器”、“100倍輻射,100倍傷害”、“5G像無形的砒霜,可間接殺死你”等。

雖然國際電聯、運營商都在批評“5G引發新冠病毒”是謊言、胡說,但是對於背後反映出的普通用戶對於5G輻射擔憂現象,應該更加重視。

去年5月,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就談到毫米波5G輻射問題,“到了毫米波,對微波轉播的高頻率幾千兆赫茲,在這種情況下根據我的物理知識,這個頻率其實對人體危害是更大的。”這在當時引起媒體廣泛報道,不過後來張朝陽說“我收回這句話,自己只是看到一些報道,還需要專家進一步研究。”

5G如果能引發新冠病毒 難道邁克爾·喬丹也能?

圖源:張朝陽微博

試想,連張朝陽這樣的互聯網大佬都擔心5G毫米波輻射,更別說普通民眾了。

其實,輻射是個中性詞,因為生活中輻射無處不在,比如太陽光、電燈、電視、電腦等等。

5G如果能引發新冠病毒 難道邁克爾·喬丹也能?

生活中輻射無處不在,但若在安全範圍內,不必過多憂慮

根據電磁波頻率的高低,電磁輻射又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通常我們把波長小於100nm(納米),頻率在3×1015Hz以上的電磁輻射,稱為電離輻射。宇宙射線、X射線、γ射線,都屬於電離輻射。

而從頻率來看,移動通信電磁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即使是毫米波輻射,相距電離輻射仍有十萬八千里的距離。

拋開“劑量”談電磁輻射都是在“耍流氓”。

即使是電離輻射,如果把劑量控制在合理範圍也可以治病救人,就像醫院體檢時使用的CT、X光拍片一樣。

5G如果能引發新冠病毒 難道邁克爾·喬丹也能?

同理,正如平常食物、藥物吃過量也會讓人體不適或者帶來傷害一樣,非電離輻射“劑量”超標,也可能給人體健康帶來影響。所以,各國都對輻射“劑量”進行了嚴格的規定,而我國的輻射標準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標準。

5G如果能引發新冠病毒 難道邁克爾·喬丹也能?

另外,國外那些說5G會對人體產生傷害的文章,聽起來很有道理,因為其中提到“60GHz電磁波會吸收空氣中98%的氧氣,使得空氣被5G毫米波感染,肺不能獲得足夠的氧氣……”

這樣的說法其實有一定道理,無線電波在傳播時,大氣中的氧氣和水蒸氣會選擇性地吸收某些頻率的電磁波,導致電磁波的傳播損耗特別嚴重。其中,氧氣共振吸收影響的是60GHz和120GHz附近的電磁波。

但要知道的是,5G毫米波並不“跑”在60GHz、120GHz上,3GPP組織協議規定的5G毫米波頻段則是從24.25GHz——52.6GHz,並沒有到達60GHz。

換句話說,5G毫米波頻段在劃分時,就繞開了60GHz、120GHz這些引起氧分子共振,還有22GHz、183GHz容易引起水分子共振的“危險路段”。從這點來說,大家不用擔心5G毫米波引發水分子、氧分子共振,進而威脅人體健康。

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表明存在一致的證據,證明符合國家電磁防護規範的設備,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健康後果,不論2G,3G,4G還是5G。

5G,還要陪伴全球人們至少10年以上的時間,5G將成為數十億人形影不離的夥伴,當然,是一個健康的夥伴。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5G基站輻射到底有多大?

會比微波爐、檯燈、手機等日常用品更大嗎?

為了用數據說話

《IT時報》正在進行數碼家電輻射測評

還將現場直播5G基站輻射測試

去哪測?

你來選,我來測!

投票即將開啟

更多硬核疑問

請在後臺給挨踢妹留言

作者/IT時報記者 錢立富

編輯/挨踢妹

製作/馮誠傑

視頻圖片/馮誠傑 網絡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