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名系列:从乐安亭到乐亭(二)

唐山地名系列:从乐安亭到乐亭(二)

唐山地名系列:从乐安亭到乐亭(二)


周景宝


二、乐安城

乐安城在多种史籍、史志中有载。据《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七"北直八"记载:"乐安城,在(永平)府东南。石赵筑城置镇于此"。(26)后出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亦采此说。(27)

《中国历史大辞典》中有条目介绍:


乐安城: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北。《资治通鉴》:东晋咸康六年(340)后赵石虎欲伐前燕,合兵五十万,"具船万艘,自河通海,运谷千一百万斛于乐安城",即此。(28)


另在《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内亦有专条:


《资治通鉴》:东晋咸康六年(340),石虎(季龙)合兵五十万,具船万艘,"自河通海,运谷千一百万斛于乐安城"。(29)

安乐城即乐安城,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北二十里。《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季龙将讨慕容皝,合兵五十万,具船万艘,"自河通海,运谷豆千一百万斛于安乐城,以备征军之调"。《资治通鉴》作'乐安城'。胡注以为即《水经·濡水注》之"乐安亭"。(30)


除了上述两种大辞典外,"石虎运谷乐安城"这条史料,还被收入了《乾隆》、《光绪》、《乐亭县志稿译编》、《乐亭县志》、《乐亭县志》(1987—2005)、《光绪》、《读史方舆纪要》、《李大钊史事综录》(1989年)、《李大钊与故乡》(1994年)、《河北通史·魏晋北朝卷》(2009年)、《唐山港京唐港区史》(2009年)、《乐亭县军事志》(2011年)、《京东第一府》(2014年)等书籍中,为简约计,内容相同的记述,本文不再赘述。

国内史学界大多认为,石虎运谷的目的地——乐安城(安乐城),即在今河北省乐亭县境内。

此外,尚有其它不同说法。如1987年10月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大事编年》第二卷"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中,在相关条目下就有:


后赵王石虎命司、冀、青、徐、幽、并、雍七州之民五丁取三,四丁取二,合邺城(今河北磁县东南)旧兵,满五十万;造船万艘,运谷千一百万斛于乐安城(今山东临淄)。(31)


2000年1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幽燕风云》,其中亦有:

石虎又"令司、冀、青、徐、幽、并、雍兼复之家五丁取三,四丁取二,合邺城旧军满五十万,具船艘,自河通海,运谷豆千一百万斛于安乐城(按渔阳之安乐城,在今北京市顺义西北),以备征军之调。(32)


据《大清一统志》卷一九"永平府二"记载:


乐安故城,在乐亭县东北。晋成康六年,石虎欲伐慕容皝,具船万艘,自河通海,运谷于乐安城,永和初,复使其将邓恒屯乐安。《水经注》:濡水东迳乐安亭北,即此。(33)


由此可知,乐安城即乐安亭。

应该关注的是当时的人口问题。乐安城的范围有多大?有多少人口?史籍中并无记载,不能凭空妄断。在有关"石虎运谷乐安城"的几十条史料中,大多认为当年石虎"合兵五十万",此数目似乎夸张,值得商榷。

按目前乐亭县人口尚不足五十万,如果当年确有五十万名兵士来到乐安城驻扎,其日常消费、物资供给等等,都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乐安城虽名曰"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前述乐安亭人口数量远不足万人,其规模可想而知。几百年后的乐安城,即使正常发展,未遭兵燹,其人口与面积,当不会大于今天一个乡镇的建置。五十万人的吃喝拉撒睡,地方上将无力承受。

笔者曾在拙文《石虎运谷乐安城事件析疑》文中写道:"当年石虎使用万艘船只,来承载50万名军士、近15万吨谷物,即每只船载50人与近15吨粮食,笔者认为,应是可信的"。(34)直到最近,笔者在见到一则史料后,才修正了自己的看法:


后赵建武六年三月,后赵石虎下令司、冀、幽、并、等州之民五丁取三,四丁取二,合邺城旧兵满十五万(《晋书·载记》为五十万),又造船万艘,由河通过海道,运谷一千一百万斛于乐安城(今乐亭)。(35)


如果是15万人,每船载15人与近15吨谷豆,就比较接近事实了。

古人亦沽名钓誉,好大喜功。如赤壁之战曹操号称83万,实际不足二十万;萨尔浒之战明军号称47万,实际上只有十几万。如果再考虑这种因素的话,石虎的兵力人数将会更少了。

————————

(26)(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第752页。

(27)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第812页。

(28)郑天挺等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第1405页。

(29)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第812页。

(30)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第1108页。

(31)张习孔、田珏主编,张福裕、刘占武编著:《中国历史大事编年》第二卷,北京出版社1987年,第134页。

(32)余念慈著:《幽燕都会》,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63页。

(33)(清)穆彰阿、潘锡恩等纂修:《大清一统志》续修四库全书,第289页。

(34)周景宝:《石虎运谷乐安亭事件析疑》,《读乐亭》45辑,2015年内部印行,第60页。

(35)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地方史编写组:《河北古代历史编年》,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131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