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與大公圩(二)

青山數完了,劉伯溫冒死畫了地圖,有意把青山的88座山峰漏掉一座,畫成87座,當天派人快馬加鞭送呈朱元璋,朱元璋看完地圖長嘆一口氣,不過他還是沒有放棄,立馬下旨要劉伯溫到大公圩查驗土質。

在青山腳下農戶家裡住了一晚,第二天劉伯溫又奉命到大公圩查驗,看看這裡的土質是否適合建城牆,這次他還是很有信心。

因為昨天,他派出去的手下就已經安排好了。那人按照劉的指示,找到地方上幾個大地主,他們合計了一番,先找了好幾個樣品區,分別取樣檢視,劉伯溫手下一看,這裡的泥土紫黑紫的,黝黑髮亮,乾得很硬,猶如磐石,加水之後,粘如稠粥,提起來又沉如鉛。

他心裡暗自思忖,這樣的泥土建城牆實在是太合適不過了!他是劉伯溫的心腹,一定要把事情辦好。幾個人商量了一下,挖來一些土,在裡面摻了一半的草木灰,這樣的一土不僅輕,還且不堅固,還缺乏粘性,當然是不能建城牆的。

第二天一早,太平縣令拜見劉伯溫,一番客氣之後,幾頂大轎把劉伯溫一行抬到了大公圩。

地方官早已準備好。等劉伯溫一行達目的地,那幾個地主把準備好的樣品交給劉伯溫稱重檢測,劉伯溫把數據一一記錄下來,並有當塗縣令和這幾個地主一一簽字畫押。

完成任務後,劉伯溫一行快馬加鞭直奔南京城,把大公圩的土質數據啟奏給了當朝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聽罷大為失望。但是他似乎看出什麼苗頭,心裡有些不悅,決定親自去一趟大公圩考察

這一天, 朱元璋自帶五十內廷親兵從南京乘官船出發,初四至大公圩護駕墩碼頭。朱元璋命眾人在船上待命,自己僅帶一位將士著便裝從護駕墩碼頭上岸微服私訪。朱元璋漫步在繁華古鎮的石板路上,眼裡看到的簡直就是一幅江南的清明上河圖,心情非常愉快。主僕二人出了東關口,過了護駕墩橋,放眼東望,河水波光粼粼,楊柳夾岸青青。朱元璋邊走邊欣賞護駕墩的水鄉風光,不知不覺已經東出古鎮兩裡開外。經過一個村莊,村莊前面的河面更加開闊,有四五鄉民立木船之上在河中打撈塘泥。朱元璋手搖摺扇沿河堤而行,興致漸濃,他正準備與船上撈泥的鄉民打招呼,不料從船上扔來一坨塘泥,濺得岸上主僕二人滿身是泥。朱元璋的興致立馬蕩然無存,因是微服私訪不能暴露身份,只得悻悻而歸。回來路過村口一戶門前,戶裡一對老人看到主僕二人全身是泥,滿頭是汗,就邀二人坐在門前柳樹下休息,並贈每人一碗茶解渴。老人又讓二人脫下外套幫其浣洗,時值晌午,日頭正烈,不一刻衣服就涼幹了。喝茶休息時,看見老人門前堆放了一些從田埂和水邊收割的柴草,朱元璋告訴兩位老人,自己是做生意的,見多識廣,說門前柴草中的菖蒲和艾草有避邪的作用,端午節前插在門頭上可避邪保平安,並反覆叮囑老人,明天就是端午節了,今天晚上一定要在門頭上插好。朱元璋走後,老人就在自家門頭上插上了菖蒲和艾草,隔壁的一戶人家也學著老人在門頭上插了菖蒲和艾草。當天夜裡,五十個蒙面人悄悄潛進村莊,挨家挨戶進行屠殺。第二天早上,只有門頭上插了菖蒲和艾草的兩戶人家開了門,且全家人口平安。

這兩戶一家姓邰,一家姓朱,這次劫難之後,這個村就改名為“邰朱村",並一直沿用至今。此所謂“先有護駕墩,後有邰朱村。"端午節門頭插菖蒲和艾草避邪保平安的習俗也從此在大公圩和江南地區傳開和保留至今。

據說船上撈河泥的人也是劉伯溫安排的,如果真是這樣,劉伯溫才是造成邰朱村血案的罪魁禍首吧。

(完)

朱元璋與大公圩(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