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盡萬里江山入畫,一腔赤誠照山河——鑑評陸儼少《萬里山河圖》

寫盡萬里江山入畫,一腔赤誠照山河——鑑評陸儼少《萬里山河圖》

現代 陸儼少 《萬里山河圖》 紙本設色鏡心 670*231cm;款署: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最近筆者在整理文稿的時候,看到了一篇早年受河南李先生之邀,為陸儼少先生鉅作《萬里山河圖》寫的評論;自己從頭到尾認真讀了一遍,文章的史學性和鑑賞性還是很有價值的,個人感覺還需要將該文重新發布予以傳世,以供同好交流。

那時候,筆者資歷尚淺,與眾多媒體也不熟識,只是為了他一場拍賣會寫了這篇文章,被李先生僅用做了通稿,也沒有盡到藝術評論的真正目的,個人感覺稍有遺憾。無論是從陸儼少大師的藝術成就,還是這副《萬里山河圖》的恢弘之筆,還是筆者的這一番仰懷先人之論,這幾樣合在一起,都可堪精美賞讀,定不染智者與聖人耳目。

筆者自幼習畫,師法前人,雖才藝長進不大,卻常痴學深夜,縱情山水而廢寢;出古入今,筆者對陸儼少先生的藝術成就極為推崇,被其筆墨韻致以及恢弘氣勢所感動,每觀其作品總被神來之筆牽繞在山水流連忘返之間,遺憾的是每次只能看圖錄,觀其小品,先生的大型作品一般都被藏家收藏,無緣相見。

陸儼少(1909—1993)原名岡祖,字宛若,生於上海嘉定縣南翔鎮。1926年考入無錫專科學校,1927年拜馮超然為師,並與吳湖帆相識受教頗益。年輕時飽覽大江南北風光,中年顛沛流離,壯年蒙受冤屈,晚年奮發藝事,碩果累累。他以“推陳出新,化古創新”的藝術主張和深厚的學養,紮實的功底,非凡的創造力,開創了當代山水畫獨樹一幟的藝術風貌。

陸儼少先生在山水畫中獨創了兩種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塊”。陸儼少先生還擅長用長線條描水勾雲,他的水紋描繪寫盡了江波萬態。他的勾雲是以較細的拖筆中鋒畫雲的陽面,以較淡而毛的環曲線條勾雲的陰面。另外,先生畫石每每空勾無皴,只用一根起伏變化的線條表現山石的結構,往往起筆墨跡厚重,直到墨色淡幹飛白。 他出版有《陸儼少自敘》、《山水畫爭議》、《陸儼少畫集》多種專著和有關中國山水畫的多篇論文。

有幸見到這鉅作《萬里山河圖》的時候,是在世紀壇世界藝術館;我和朋友一起如同開啟聖物一樣把這幅大作展開,全程我負責將該幅作品的做陳列保護與展覽佈置,並和作品合影,留下了一輩子的念想。

寫盡萬里江山入畫,一腔赤誠照山河——鑑評陸儼少《萬里山河圖》

陸儼少鉅作 萬里山河圖

此幅巨畫高231釐米,長670釐米,約138平方尺。整副鉅作採用了傳統的小青綠畫法,從畫幅的整體來看,氣勢恢宏,雍容而華麗;鳥瞰之勢,長空萬里;氣貫長虹,連綿不絕;筆墨細膩而沉著痛快、靈氣橫溢而清新。

站在畫前,自身潛在的靈韻或被激發,或彷彿自己已置身於崇山峻嶺;“一覽萬里山河,情感激盪與天地之間!”在感染著並被感動的同時,也被這幅鉅作的背後故事所感動並感懷┉┉

從1958年陸儼少先生被戴上右派分子帽子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期間二十多年來,陸儼少先生吃盡了多種冤案、錯案的苦頭。1976年底“四人幫”被徹底粉碎,陸儼少先生從文化大革命終於走了過來,他出白內心的這種喜悅和激動,使他重新點燃了對藝術和對生命的希望之火,陸儼少先生曾經說:“我能從文化大革命走過來,我就是勝利了。”

陸儼少先生年輕時就體弱多病,患上了哮喘,因為藝術是他生命的支撐點,雖然在文化大革命中受盡了折磨,但是他還是頑強地活了下來,平時常為他看病的一位醫生朋友也說:“這是一個奇蹟。”

1978年的金秋,陸儼少先生應邀製作一巨幅佈置畫,這項邀約使他激動得數夜無眠;這是他數十年藝術生命中第一次將要創作如此之大的輝煌巨畫。他決心集中全部精力和藝術靈感要創造出最完美、最輝煌的藝術品;使具有千年文明的中國繪畫再添輝煌一筆!

陸儼少先生在創作這幅巨畫的過程中,首先想到要為這幅巨畫定一個非常貼切的名字,就為定這個名字陸儼少先生就反覆思考了一個星期,最後他確定用唐朝詩人李長吉的一首詩“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來高度概括“祖國萬里山河映日月,萬民歡騰見光明“以及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寫盡萬里江山入畫,一腔赤誠照山河——鑑評陸儼少《萬里山河圖》

萬里山河圖局部

對陸儼少先生比較瞭解的人都知道,以陸儼少先生的功底,先生作畫是從來都不打樣稿的;但在這幅巨畫的經營位置和章法上陸儼少先生再三推敲,反覆運籌,多番思量,起筆之前還畫了一張小樣,這是先生從未有過的舉措。

七八十年代正值陸儼少先生創作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在這個時期形成了它氣勢恢宏,場面開闊的山水畫風,並且出現不少的山水精品大作。這幅《萬里山河圖》創作於一九七八年,正逢陸儼少先生創作的黃金時期,這幅畫全面而且集中的體現了陸儼少先生的用筆,用墨,構圖等各方面的特點,並且從他的筆墨精神中我們體驗到了中國畫給於人們的含蓄韻致,磅礴大氣的畫家的精神內涵。

陸儼少先生的這幅《萬里山河圖》是他獨立完成的巨幅山水精品,陸儼少先生歷時半月之久才告完成,即由畫院委託博物館裝裱。

《萬里山河圖》可以從以下幾點賞讀:

一、《萬里山河圖》中陸儼少先生的筆墨風格與技法特點

沈周在他的題畫詩中這樣寫道:“水墨因戲事,山水偶流形。輟筆信人卷,妍醜吾分明。模擬亦云贅,所得在性情。”在千餘年的繪畫史中,中國畫的筆墨承擔著體現畫家個性和藝術風格的作用。

馮超然先生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並且深深地受到過傳統筆墨的滋潤;陸儼少早年曾拜於國畫大師馮超然的門下並與吳湖帆相交甚善,所以他的筆墨繼承了先人的技法和精神,也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性情和精神形態。陸儼少先生在馮先生,吳先生的教誨下,不僅遍覽了古今名跡,而且充分融會古今並發展創新。

寫盡萬里江山入畫,一腔赤誠照山河——鑑評陸儼少《萬里山河圖》

陸儼少萬里山河圖局部

首先從皴法上看此幅鉅作的筆墨風格,陸儼少先生的山石皴法用筆變化多姿,既有牛毛皴的散淡,意趣,也有點子皴的溫潤和韻味,以此表現山石的凸凹,陰陽向背,斷裂連接。而勾石是用側鋒的轉換,虛實的相映顯示山體崢嶸,崔嵬之姿。

由於陸儼少先生用筆靈動,即使是大山大石在他筆下有如神助,幾欲奔騰而起,使之躍然紙上,令人歡欣讚歎不能自已。《萬里山河圖》中的山峰主體就是以這種皴法而畫就,峰巒如聚,靜中具有極強烈動感。而位於水汀中的丘巒,則只是僅以數條線勾就,峰頭略施數點,情趣具備,意趣盎然。這些就是筆墨中所體現出的畫家個性特點,並且這些特點充分的在這幅畫中體現了。

寫盡萬里江山入畫,一腔赤誠照山河——鑑評陸儼少《萬里山河圖》

萬里山河圖 局部

另外是雲水的畫法,陸儼少先生的雲水畫法是在吸收古人的方法之上,通過自己對大自然的陰晴變化創造出了留白和墨塊的方法,並且充分發揮他們在畫作中的動態作用,來牽動畫幅佈局的主脈走向 。

《萬里山河圖》中涵蓋了所有這些技法,首先是近處山中的雲煙,就是以墨塊大片染出,穿插於山澗之中,形成雲霧繚繞的藝術效果,生動逼真。再看遠處河流,兩岸用墨染或勾,中間留白,通過墨的濃淡變化,前後虛實揖讓畫出河流的蜿蜒曲折。

河中波紋則是用線條大致勾染,然後用波浪線勾出波紋的動態,漣漪輕翻,若有水聲溢出。然後看遠山與近山之間的流雲,首先是遠山山體中留白和山下、河岸上的叢樹留白,形成流雲的大體形態,然後用線勾出雲的邊際,動態、層次。

寫盡萬里江山入畫,一腔赤誠照山河——鑑評陸儼少《萬里山河圖》

萬里山河圖局部

用線是陸儼少先生的絕技,在他的書畫作品中,尤其是山水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最為人們推崇的是勾雲,堪稱古今第一。他在留白處勾雲只用線勾出雲的動態,用筆多為中鋒,而逆轉靈巧,來龍去脈交代清晰,盡顯大匠之功力,實是讓人歎為觀止。

寫盡萬里江山入畫,一腔赤誠照山河——鑑評陸儼少《萬里山河圖》

陸儼少萬里山河圖局部

陸儼少先生之所以能如此駕馭筆墨,得自於他對紙上的技法的熟煉精確把握和對大自然的細心觀察和捉摸。陸儼少先生的留白之法是在一九六四年在皖南寫生時,看見叢林邊緣,陽光斜射,顯出一道白光而受到啟發創造出來的。是具有深厚的生活經驗和悉心鑽研的,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推崇的。

寫盡萬里江山入畫,一腔赤誠照山河——鑑評陸儼少《萬里山河圖》

陸儼少萬里山河圖局部

二、《萬里山河圖》中所展現出的筆墨韻致、文人情趣與畫家情操

晉代著名畫論家謝赫提出的“論畫六法”,把“氣韻生動”放在首位,不是沒有道理的,“氣韻”是中國畫的生命根源所在,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畫的精神內涵。 陸儼少先生的作品都體現著他是一個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涵養,具有博納百川的寬闊胸懷的文人畫家精神。

在這幅《萬里山河圖》中,所有的雲、山、水都暗含著向左邊移動的態勢,並且中心就在畫的左邊,尤其是近處山峰的走向,成為這個動態的主導,真是“峰巒如聚” ;次是遠處雲的移動,成為山勢的扶助,顯得“波濤如怒”。正應了沈周的“水墨因戲事,山水偶流形”之意旨。展現陸儼少先生對自然真切熱愛,和對祖國河山的熱愛。畫的左下角鈐有“是人寰”的朱文印章,可見先生的初衷認為人間正如他畫幅中所描繪的一樣,一切充滿了動與力的內涵,這才是先生心目中的人間。

寫盡萬里江山入畫,一腔赤誠照山河——鑑評陸儼少《萬里山河圖》

萬里山河圖局部

中國畫講究一個“韻味”,什麼是“韻味”呢。其實就是齊白石說的“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先生的雲水之法正是如此,遠處的雲初看我們知道那是雲,凡是在看總覺得雲不是那樣的,但是回過頭再看,發現這雲動起來時候就是這樣的!包括近處山石的皴法,山石和近處雲煙的腳趾穿插縣的主次全無,但是細細琢磨發現雲中有山,山中有韻,雲和山本來就不分你我,但是有更自獨立,韻味無窮,咀嚼三日而不絕。這便是陸儼少先生“水墨戲事”,畢覽全篇,深切回味,我們發現《萬里江山圖》確實是讓感到“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藝術效果。

寫盡萬里江山入畫,一腔赤誠照山河——鑑評陸儼少《萬里山河圖》

萬里山河圖局部

通過以上對陸儼少先生的《萬里山河圖》各個細節的賞讀,我們為這幅畫的內涵有了充分理解,也為陸儼少先生的這幅精品鉅製感嘆,也難怪先生的後人在看到這幅畫時竟然難以抑制熱淚盈眶。站在畫幅前我們由衷感嘆真是筆墨造化,巨匠天成!他受之無愧的被譽為“當代中國畫壇卓然翹首的文人畫家”

陸儼少先生雖然離我們遠去,但他平生這副鉅作卻得以留存,他對祖國山河的摯愛以及對藝術事業的一腔赤誠永留人間任後人緬懷。斯人已乘黃鶴去,不盡長江天際流,陸儼少先生的藝術之樹常青,將與曰月共輝、永垂千古。

本文由白雲彥原創,歡迎關注,一起長知識,共發展。

2020年4月 美學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