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造纸厂疙瘩楼,十年间变迁,从宿舍到住宅 | 吉林老建筑

吉林市造纸厂疙瘩楼,十年间变迁,从宿舍到住宅 | 吉林老建筑

疙瘩楼是吉林造纸厂独身宿舍,位于吉林大街480-5号,疙瘩楼是当地居民对它的俗称,一座有特点的三层建筑。如今,建筑逝去,不知道谁还记得它。

吉林市造纸厂疙瘩楼,十年间变迁,从宿舍到住宅 | 吉林老建筑

最后一眼,健在

2008年4月,笔者来到吉林造纸厂拍摄厂区及其周边,一眼就看到这座特别的建筑,临街墙体好似爬满了疙疙瘩瘩的田螺,走近一看其实是外墙砖排列的不整齐,横竖错落着垒搭,表面落下不平整的外立面。一楼挂着兴华街道办事处的牌子,雨搭上面的二楼还有一块吉纸退休职工活动中心的匾额。大门一侧,是一排窗台和地面平齐的窗子,里面是半地下的房间,窗子玻璃上灰尘不少,趴在窗子上看里面什么也看不清楚,但是钢筋焊制的铁栏杆给人很深的印象。

吉林市造纸厂疙瘩楼,十年间变迁,从宿舍到住宅 | 吉林老建筑

从临街大门进去,就是刚才看到那排窗台和地面平齐窗子的房间,其实是建筑的地下室,一群老人们正在打球。原来临街的一面不是建筑的正门,它的正门在南面。站在正门前,我们可以看到建筑主体为三层建筑,门脸水泥罩面,上端有水泥雕刻的五角星,大门上有突出的雨搭,东西两侧有楼梯踏步可以进入楼内。楼内有绿色油漆漆成的墙裙,把装修时代定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或者更以前的时期。窗子是塑钢的,窗子和墙体的连接处水泥抹得十分随意,稍欠平整。楼道并不是一个个径直的大走廊,而是每一层之间还有小楼梯,分出不同的小空间,第一次进去很容易迷路。楼梯两侧墙体都安装着铁管子制作的扶手,延墙体蜿蜒,很特别,很有年代感。

吉林市造纸厂疙瘩楼,十年间变迁,从宿舍到住宅 | 吉林老建筑

各执一词,建设

为了了解疙瘩楼的建设时间,笔者在附近问了许多人,但是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日本人建的、建国前的、四五十年代的、有造纸厂就有的,就把我整蒙了,到底是哪一年?但是疙瘩楼初建用途口径统一,即吉林造纸厂独身宿舍。

其中有一位老人家言之凿凿,这楼是1950年建造完成的。他说,他刚入厂时条件有限,住在吉林造纸厂附近的平房中。不仅住过平房,连地窨子都住过。一年多以后,疙瘩楼建好了,作为职工宿舍开始入住,职工们都高兴极了。大家高兴不仅是可以摆脱居住的阴冷,还有就是这栋楼是厂区周边唯一一栋“高楼”。

在1988年吉林造纸厂出版的《吉林造纸厂志(1940-1985)》中,笔者找到这样一组数字:独身宿舍是工厂福利科下属单位,建于1948年,有5间寝室,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1950年增到160平方米,有8间寝室;1951年投资新建1栋砖木水泥结构二层楼,建筑面积1855.10平方米;1954年扩建成三层楼,总建筑面积2782平方米。独身宿舍有114个房间(其中女宿舍42间),有457名职工住宿(其中女职工178名),并设有7间母子间,2间探亲房间。由此可见,疙瘩楼建成现在的模样官方时间应为1954年。

吉林市造纸厂疙瘩楼,十年间变迁,从宿舍到住宅 | 吉林老建筑


↑ 图片来自1988年吉林造纸厂出版 ↑

《吉林造纸厂志(1940-1985)》

吉林市造纸厂疙瘩楼,十年间变迁,从宿舍到住宅 | 吉林老建筑

跨越时代,退休

周边的居民告诉笔者,当年吉林造纸厂是有职工食堂的,并且食堂分为甲乙丙几个等级,疙瘩楼的地下室是作为食堂使用的,而且是甲级。由于是食堂里菜价最贵的,一些普通职工几乎舍不得到疙瘩楼的食堂吃饭。

疙瘩楼的一楼是图书馆,那时候的小青年读书是潮流,每当下班时间都会有很多人来这里看书学习,把这里当成培养职工文化知识的地方。到了星期天,图书馆就会举行舞会,那时候流行跳交谊舞,什么快四步、慢四步的,是每个人必须会的功课一样,让年轻人有彼此认识的机会,促进青年工人个人问题的解决。二三楼一直是单身宿舍,男生住二楼,女生住三楼,工厂派人管理、保安、保洁,十分受欢迎。说起疙瘩楼,吉林造纸厂的老职工们还是很有感情的,住过的、来过的,熟悉的、不熟悉的都能讲出一些,给笔者增加了很多出版物没有的信息素材。

吉林市造纸厂疙瘩楼,十年间变迁,从宿舍到住宅 | 吉林老建筑

转眼到了2010年8月,笔者再次来到疙瘩楼附近拍照,看到疙瘩楼已经拆成一堆瓦砾,南侧的施工工地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

吉林市造纸厂疙瘩楼,十年间变迁,从宿舍到住宅 | 吉林老建筑

如今,住宅小区松江绅苑建成入住有几年了,疙瘩楼的逝去,似乎是从宿舍到住宅变了个状态而已,它的名字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记载了那个时代的一种生活状态。

来源信息:

图/文 张海川

照片拍摄2008年至201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