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丁克,會後悔嗎?

大美少女小壯士


哈哈,我是快樂的lucky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做丁克的夫妻,其實一開始是做好了準備的。但是,到最後,他們依然有很大可能後悔。他們選擇丁克的原因,我以為有這麼幾個:

1.覺得家庭的經濟條件不夠好。現在的孩子花銷太大了,除開正常的吃穿,從幼兒園開始就要搖號入學。好一點的私立幼兒園,每年學費不菲,還有單獨的生活費也不便宜。我的一個朋友,孩子就讀的宋慶齡幼兒園,直接年月費11萬+,實在很貴。每個爸媽都希望給到孩子最好的環境和條件,不希望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就是穩定富裕的經理基礎。So,有的夫妻會選擇丁克。

2.看到過自己家庭的不幸。一個朋友倩倩說,她的奶奶是在敬老院去世的,而她奶奶生了5個孩子,每個孩子的家庭條件都還可以,包括她自己家裡。然而,奶奶沒有退休金,又腿腳不便,需要人照顧起居。幾個孩子就開始互相推諉,自己家裡沒有閒人照顧老人,大家都要上班,做生意顧不上等等,大致都是這個原因,反正最後就是幾家人合起來湊錢把奶奶送進了敬老院。不到一年,鬱鬱寡歡的奶奶去世了。生育5個孩子到最後卻落得這樣孤苦無依的奶奶的結局,讓倩倩心裡留下了陰影。看到辛苦養孩子到最後卻不能安享晚年的奶奶,反而招孩子嫌棄,倩倩結婚5年一直不想要孩子。

3.夫妻一方不能生育。因為各種原因,夫妻不能生育這個問題現在社會普遍存在。很多夫妻本來就感情非常好,不願意因為生育的問題而放棄彼此,所以最後選擇丁克,希望永遠過甜蜜的二人世界。

4.當然,也有的夫妻是因為覺得自己還是孩子,還沒玩夠,肩負不了養育一個生命的重任而選擇丁克。

其實,選擇丁克的幸福家庭很多。我們熟知的明星裡面,發哥,梁朝偉,鄭伊健,劉青雲,馮遠征等等很多。張國立跟鄧婕過後也沒有生育孩子。

我們普通老百姓,同樣有很多選擇丁克。但是,到一定年齡,看到身邊朋友們都有了孩子,人們的心理和認知都會發生變化。朋友的表姐小慧,35歲,家庭條件不錯。結婚12年以來一直嚷著要丁克到世紀末,暢享自由的二人世界,花光自己掙的錢。然而在去年,開始著急要孩子了。看到身邊朋友的孩子乖巧伶俐,活潑可愛,到了寒暑假出去一家人旅遊其樂融融。而自己的二人世界呢,各玩各的,家裡了無生氣越過越淒涼。一到春節,孩子紅包要送一大堆出去,而自己家一個都拿不回。後來看到同樣丁克的一個朋友想要孩子卻又身體各方面出現問題生不了的時候,一下子就慌了。家裡養的小狗雖然也乖巧,可終究不能跟人對話,喜怒哀樂的情感交流。同時也想到等自己老了,真的沒有一個孩子在身邊噓寒問暖,萬一兩口子誰先走了,另一個人的日子可怎麼過?小慧不敢再想,去年開始慌不迭的檢查身體備孕。

所以,選擇丁克的人們,除非真的不能生,到最後還是會想要天倫之樂,膝下承歡,老有子孝。他們,是有很大可能後悔的。








十三么的


沒有兒女日子就過不下去了麼?

培養自己的愛好,有屬於自己的精神寄託,不空虛度日,有沒有兒女有那麼重要麼?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有些人總是想當然,結婚了當然要生子,生子了當然父母幫忙照顧,孩子上學了當然要補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丁克家庭成員老了當然要孤苦。想當然的人是空虛寂寞冷的一類人。悲觀主義者總認為別人活的不好。

丁克家庭有了更多的時間享受自由的空間,少了很多束縛,活的更自我,他們更注重自己的人生質量。中國有多少家庭因為有了孩子生活質量下降?很多很多!

有些人總是希望別人也和自己一樣累,為人父母,當然要辛苦。

可是,當下中國人只是父母累麼?每一年有一二十萬的少年兒童非正常死亡,有的孩子留下的遺書滿篇就是重重壓力造成的生無可戀,死了就輕鬆了。

你雖然身為父母,又為孩子創造了什麼環境呢?

丁克家庭,使人口大國的資源得到些許平衡。你們知道一個人一生要消耗多少社會和自然資源麼?而我們又創造了多少價值呢?

中國不缺人,而是缺高質量的人。而五六幹萬移民國外的華人又說明什麼呢?

美國一億人口,世界第一強國。

中國十三億人口,培養不出一支世界足球強隊。

不是丁克家庭又能怎樣?

存在即真理,任何形式的社會單元都有其存在的價值。

健康的生存才是王道,和有沒有孩子關係不大!





答友皓哥


很開心收到 董小妞不溫柔 的邀請!

一般收到答題邀請,不管是個人的還是系統的,我都比較謹慎對待,不想為了作問答而答題。

只有自己經歷過的,認知度高的一些題才會嘗試解答。剛好您的這個提問,我是絕對有發言權的。因為自己選擇丁克生活已近二十年了,而且未來的日子也將會延續這樣的生活方式。

選擇丁克生活,最重要的是夫妻兩個人要有一致的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然後是雙方的父母接受,最後就是做好一個人面對終老的準備。

三觀合、投脾氣、認真愛,這是尋求靈魂伴侶必備的三要素。我跟老公是最早一批的網戀,那會兒沒有手機拍照,沒有視頻,只能靠語言形容互猜對方的長相兒,直到見面時心裡還忐忑呢。奇妙的是第一次見面就特別熟悉。牽手,擁抱一點也不尷尬,就這麼自然而然的在一起了。熱戀時,講長途電話一個月燒了幾千塊錢,其實現在也是差不多,只要不在一起時,就隨時視頻、語音,聽到對方的聲音就很踏實。我們一直是無話不說的,所以關於丁克的生活理念,也是從戀愛時聊到了現在。在結婚前,我就做好了與家裡長期鬥爭的準備,老公的一句話:“放心吧,有我呢。”我就相信,他是那個可以捍衛家庭,保護我的男人。

大多數家庭,提起不要孩子,都會反感。特別是老年人很難接受。我們的四位老人都是40年代生人,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還好,我自己的爸媽可能是太寵我了,也可能是管不了我吧,他們並不反對我的選擇,只是擔心我的婆媳關係處理不好,也擔心我過了四十歲會後悔。我只是少說多做,用自己的幸福生活,來為爸媽排除疑慮。那麼公婆這邊,就由老公來救場了。他是獨生子,公婆都是搞了一輩子教育的老教師。思維雖然刻板一些,但通情達理是我最大的幸運。老人曾經一度也是吵著要抱孫子擔心我們的老年生活吧啦吧啦的,機智的老公先是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公公,後又由威嚴的公公向婆婆下達禁令,不許再給孩子們壓力,提生娃的事兒。讓我們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後來我們每隔一年就會邀請公婆到深圳來同住,一起體驗我們的生活,用自己的無憂無慮感染他們倆。慢慢地,老人有了比較,也就釋懷了,從此也開始了他們的世界之旅。現在公婆比我們走過的國家還多,比我們每年的行程安排的還滿呢。為他們的老年生活點贊!

我們的丁克生活,從來都不是心血來潮的行為,而是有計劃的人生。我們最初是覺得自己很難持之以恆的為孩子傾其所有,也害怕面對最現實骨感的經濟壓力,更擔心孩子會成為我們的小三兒,讓我們彼此心靈相隔。但時至今日,我們越來越明白,自己最初的選擇其實不是懼怕,而是源於兩個人的性格,也源於兩個人對生活的理解。生活方式的選擇,是沒有對錯之分的,只有適不適合之說。

人生的圓滿,早就不是四世同堂,傳宗接代的概念了。也經常有同事會問我,以後你們老了沒兒沒女怎麼辦?我一般都會反問,你們老了會靠兒女來生活嗎?我相信每一對兒父母心中都有一個答案的。但那一定不是養兒防老的期待。

選擇丁克生活,目前為止我們沒有後悔,因為壓根兒沒空閒去思考,太多有趣有意義的事情等著我們去探求呢。

配圖1-3,我們每年去別人呆膩的地方生活十幾天

配圖4-6,旅行的路上會安排一些獻愛心活動,母愛父愛可以有很多表現方式。

配圖7-9,定期與家人相聚,距離產生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