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時評|亮敢勝之勇毅

“共產黨員上!是為了信仰也好,是因為黨的紀律約束也好,沒有討價還價,肯定是上去。我是支部書記,我先上!”

這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黨支部書記張文宏教授,在新冠病毒肆虐之時的堅定誓言。一席話擲地有聲,更多共產黨員熱血沸騰、步伐鏗鏘、前赴後繼的壯闊場景躍然眼前!

現實與歷史,何其相似。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長征途中,毛澤東有感而發,揮毫寫就《七律·長征》。

詩言志。這是1935年5月29日,22勇士在槍林彈雨中飛奪瀘定橋,用捨我其誰的犧牲,鐫刻下中央紅軍絕處逢生、繼續北上長征的不朽軍事奇蹟。我們需要銘記當年挑選敢死隊員的條件:必須是共產黨員、共青團員,或入黨入團積極分子。

1949年9月30日晚,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毛澤東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起草的碑文是:“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敢於犧牲,是中國共產黨過去、將來任何時候闖關奪隘的力量之源。

是的——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1959年6月,毛澤東在第三次返鄉期間,回想革命事業前赴後繼,撫今追昔心潮澎湃,寫下《七律·到韶山》。

疫情突來,華夏蒙塵。初期,人們對病毒的風險性、傳播性、致病性知之甚少,難免迷茫、無措,甚至惶恐。但面對未知的“敵人”和兇險的“敵陣”,中國共產黨人敢於犧牲的珍貴品質,定格為一個個堅定的逆行背影——

“我是黨員,我先上!”

“我是黨支部委員,先安排我!”

“作為黨員,我責無旁貸!”

“我是黨員,還是社區書記,我不上誰上!”

……

這是最鏗鏘的迴響,這是最豪邁的誓言。

兌現比承諾更重要,踐行比宣誓更有力。

疫情初期,重慶市巴南區魚洞街道萬泉街社區,防疫卡點急需人手,更缺精壯。社區黨委書記楊坤梅將自己剛上大學的兒子“貢獻”到一線。很快,各卡點湧現更多年輕身影。親友責備楊坤梅“把兒子往危險的地方推”,楊坤梅只能哽咽回應:我是書記,我不帶頭誰帶頭?!

和平時期,共產黨人敢於犧牲的品質,也體現在與群眾患難與共。

也是在重慶市巴南區,李家沱街道五園灣老黨員陳大芬,從業主群得知有鄰居著急出門買菜買藥卻沒有口罩。大年初一一大早,她將自己因長期患鼻炎備有的50只口罩放在門口,在群裡留言,讓“確有需要的鄰居自取”。

被鄰居親切稱為“口罩婆婆”的陳大芬,從小就聽父母唸叨大年初一連髒水都不能外潑的風俗,但在誰也不知疫情形勢如何發展的情況下,她仍然將異常匱乏的“護命口罩”與他人共享。她認為:我有31年黨齡了,這是一名黨員應該做的!

以陳大芬、楊坤梅為原型,巴南區委宣傳部策劃攝製了全國首部抗疫題材微電影《口罩日記》,眾多黨員捨身戰疫的真實故事,在光影記錄中成為永恆。

其實,一部小小的微電影,又怎能載下2020年那場大考中,千千萬萬黨員敢於犧牲的勇毅與忠誠!

武漢市武昌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智明倒下了。他身先士卒奮戰疫線不幸感染,自身病危卻最掛念其他患者,最擔心“自己傳染了別人”;

武漢市武昌區洪珞社區黨委“第一書記”黃恆躺下了。他一天處理近300通電話,難忍腰椎間盤突出疼痛,就躺在地板上接聽居民電話,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截至目前,各行各業抗疫殉職人員達300多人,中共黨員佔比80%以上,有醫護人員、村社區幹部、警察等等。

敢於犧牲,必然勝利。

在每個抗疫現場,很多帶頭衝鋒的,是共產黨員,更多前赴後繼的,是在黨的號召和黨員引領下眾志成城的人民群眾。截至3月2日,全國共有31.5萬人在上一線前或在抗疫一線遞交《入黨申請書》,各省區市和部門共在抗疫一線發展黨員9397名。

平常時候能示範,關鍵時刻能衝鋒,危急關頭能勝利!

一首題為《生死之門》的抗疫戰歌,曾讓人眼淚決堤:很多人隱身的時候/你卻轉身/很多人關門的時候/你卻出門/很多人困頓的時候/你越愛越深/很多人慌亂的時候/你越行越穩/就在離別一轉身/就在生死一扇門/喊一聲衝鋒陷陣/扛一回向死而生……

為了人民而犧牲。

勇敢衝鋒陷陣,回望卻是向死而生!

(本系列述評特別鳴謝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徐塞聲,中共重慶市委黨校教授、碩士生導師張新華)

七一時評|亮敢勝之勇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