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了50分鐘,媽媽很崩潰!育兒專家說:這樣做孩子才會停

孩子哭了50分鐘,媽媽很崩潰!育兒專家說:這樣做孩子才會停

文/格格


昨天晚上睡覺前和女兒聊天,她問我每天早上5點多起來做什麼?我說媽媽白天上班,晚上陪你,等你睡覺了,自己就很困了,完全沒時間看書。

所以早點起來在城市很安靜的時候看會兒書,一天都會有好心情。她說那明天早上我也要起來和你一起看書,她自己設了鬧鐘。

今天早上6點15分,我聽到她的鬧鐘響了,也聽到她把鬧鐘關掉了。按慣例,她會設兩個鬧鐘,眯一會兒等第二個鬧鐘響了再起來。到了6點半,她的第二個鬧鐘還沒響,我想昨天睡得有點晚,讓她多睡一會兒吧,所以到了6點50才喚她起床。

她伸著懶腰問我幾點了,我說6點50,接著誇張的做了個驚訝的表情,女兒接著也做了個驚訝的表情,然後就開始大哭,媽媽你為什麼這麼晚叫我,來不及了。我解釋說,媽媽想讓你多睡一會,你平時7點起來,也來得及了呀!

可是我還要自己選衣服呢!

……

此處有各種安慰,省略一萬字。


孩子哭了50分鐘,媽媽很崩潰!育兒專家說:這樣做孩子才會停

最後我說,媽媽可以教你一種能在來不及的時候也不會遲到的方法,你要聽嗎?

嗚嗚嗚,那你說。

就是一邊哭一邊開始行動,下床選衣服。如果你現在這樣做,我可以保證你不會遲到,但如果你繼續坐在床上哭,那我就不敢保證了。

立刻停止哭泣,下床,讓我陪她選衣服。穿好衣服,女兒又哭著說,我不想參加社團活動。哈哈,這才是一大早有情緒的原因吧,我心裡暗笑。

為什麼不想上?

我就是不想上。

那你要告訴媽媽為什麼,我們才能商量更好的解決辦法,哪怕是我想回家玩,也是個原因呀。

我上社團課會比其他同學晚回家一個小時,就要晚一個小時寫作業。

此時我內心在強烈的抗議:你早回來也要6點多吃好飯再做作業,你這是不想參加社團的藉口。

然後轉念一想,雖然不去上社團課我並不支持,但是強迫她去,有可能會因此抗拒去學校。莫不如給她個臺階下,如果能讓她重新安排做作業的時間,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孩子哭了50分鐘,媽媽很崩潰!育兒專家說:這樣做孩子才會停

於是我對女兒說,雖然媽媽不支持你缺席社團課,但是知道你是想早點完成作業,媽媽看到了你對作業很重視。那你今天準備幾點開始寫作業,幾點之前寫完。

我到家15分鐘之後開始做,6點之前做完。

我覺得這樣安排很合理,那我們今天就請一次假試試看。我相信如果老師知道你是因為想養成早點完成作業的習慣,也會支持你的。那今天就這麼辦。

媽媽,7點40了,我們該出門了。

然而,沒時間吃飯了……

孩子哭了50分鐘,媽媽很崩潰!育兒專家說:這樣做孩子才會停

到了中午,老師打電話給我,說女兒吐了,讓我接回家休息。看著女兒吐得難受的樣子,真是心疼。給她下了麵條,安頓她睡了一會,等她醒來我和她聊天。

寶貝你今天吐的難受吧,媽媽看著好心疼。

難受。

我覺得你吐很有可能是因為沒吃早飯,胃腸抗議了。你覺得咱們早上晚起了20分鐘,卻哭了50分鐘,還因此造成胃腸抗議,讓自己受罪,值得嗎?

女兒害羞的笑了。

那如果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你是會選擇再哭50分鐘呢,還是選擇馬上起來行動呢?

立刻跳下床。

是選擇美美的衣服,還是趕快穿上一件,爭取時間吃飯呢?

選美美的衣服。

那你還可以體驗一次吐的稀里嘩啦的感覺啦。

媽媽,我在開玩笑呢。

我也在開玩笑呢。

兩個人哈哈的大笑起來。

孩子哭了50分鐘,媽媽很崩潰!育兒專家說:這樣做孩子才會停

做晚飯的時候,我和女兒開玩笑,吐槽在她聽說6點50分時,先是大吃一驚的表情,馬上又開始大哭,變臉之快,讓我措手不及。

媽媽覺得你變臉很快,想哭就能立刻哭出來,以後可以去表演了。

媽媽我厲害吧,說變就變。

的確很厲害,下次咱們來個說笑就笑的變臉怎麼樣?

女兒撒嬌的抱住我,咯咯的笑著。

今天的故事很長,但教育的智慧就隱藏在每一個瞬間裡。故事中的我,能夠安住於當下,從焦慮中跳出來,把在孩子身上發生的每一件事,都看作是孩子生命中的一次體驗,不再擔憂孩子有一次這樣的經歷,以後就會一直這樣,一輩子都會這樣。

孩子哭了50分鐘,媽媽很崩潰!育兒專家說:這樣做孩子才會停

讓自己在“認真”的陷阱前止步,在幽默中讓孩子獲得體驗後的思考,教會他從更多的維度去做選擇,並讓他懂得一件事會有很多種選擇,但是一旦選擇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抓住每一次正強化的機會,讓孩子在事件中獲得鼓勵,在他心中植入自信的心錨,不斷增強孩子內心的力量,無懼失敗,永遠能找到再次起航的動力。

正如寂靜法師所言,當父母在覺察中提升自己的內在智慧,方法自然而得。想起茁琳老師在傳授經驗時提到的,教育中的“道”和“術”。當我們是愛孩子但不疼孩子的家長時,我們就會在“術”上下功夫,即方法層面的努力。而真正好的教育是用“道”和孩子產生情感的共鳴,也就是我們的發心是:因為愛,我才這麼做。

所以,好的教育靠的是境界,而非刻板的方法。

願你我都能在無常中修得智慧,成為有境界的父母,並在教育中不斷的拷問自己的心:我是在為愛做事,還是在為焦慮和恐懼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