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古代山西——晉國車輪子上的國家和他的豪車

古代山西:晉國——車輪子上的國家


山西簡稱晉,是因春秋時期晉國所在。

晉國早在立國之前,已經存在車馬了。晉國之立,始於周武王姬發之子虞,虞和周成王是同母兄弟。其時古唐國叛亂,被周公平定。於是周成王便把這塊地方封給了自己的弟弟虞,立國號為晉,所以虞也被人叫做唐叔虞,或叔虞。

春秋時期,晉國與諸侯國往來頻繁,對道路的管理尤為重視,貿易、征戰、會盟對交通的要求都越來越高,基建狂魔的中國心開始萌芽,於是晉國專門設立了管理道路基建的官職“司空”,《國語》中有註解,司空,主道路溝洫,是全國第四大的官職。路好了,自然車也就多了起來,而且是出遠門必備,正所謂“行遠道者假於車”(《鹽鐵論校注》)。

周成王賜叔虞大路後,晉國的車輛不斷增加,尤其以戰車的發展速度驚人,這也為後來晉文公成為春秋五霸打下了基礎。城濮之戰時,晉國有車700乘,到了晉國末期,戰車達到五、六千乘,晉國的一干官員、大夫甚至商人,也都有了車。《左傳》記載*十家九縣, 長轂九百, 其餘四十縣, 遺守四千”,晉國的車輿數量,可算是有相當規模了。

說說古代山西——晉國車輪子上的國家和他的豪車

山西古代的車不僅體現在數量上,其精美豪奢的程度,可以從晉國古曲沃地域(今聞喜)出土的青銅器西周刖人守囿車上,可見一斑。1989年出土的國寶級文物,青銅器刖人守囿車,裝飾了熊、鳥、老虎、猴子等20多個動物,僅僅一個巴掌大小的六輪車,上面採用了多種雕刻技法,陰線雕、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透雕等等。全車有15處以上的可活動的部位,車廂大門,頂蓋,蓋頂的猴子,都能活動自如。把一輛車的奢華表現的玲離盡致,卻僅僅是一個用來把玩的小物件,是想,若是真正的“行遠道”的車,該當是如何的奢華精美舒適豪氣。

說說古代山西——晉國車輪子上的國家和他的豪車

再看位於曲沃縣和翼城縣之交的北趙村南的晉侯墓地裡埋著的105匹馬與48輛古車,那震撼的場面,讓人倍受衝擊。2800多年前所留下的遺蹟裡,整整齊齊的排列著那時的豪車群作為陪葬。他們中間有外掛銅質甲片的古代“裝甲車”,銅甲片像古代戎服的鎧甲一樣整齊密集的編排在車的左、右和後欄上;還有繪製彩漆圖案與車廂和車大門的“彩車”,據專家們推斷,這種黑、紅、綠色圖案的繪製應該是應用於重大禮儀祭祀活動的座駕,用料精美,華麗高貴,要是在現在的車隊裡,肯定是主婚車吧…另外還有一些車隊的配角,和該時期其他地方出土的車乘差別不大,應該是日常用車。

說說古代山西——晉國車輪子上的國家和他的豪車

晉國用車按牽引力的不同,可以分為駕馬車、駕牛車、人拉車;按用途不同來分,可以分為來往乘車、作戰車、運輸車。

貴族用車一般製作工藝複雜,為諸侯、卿、士大夫所有,是身份的象徵,主要分為輅(音路) 和輦兩種。輅車,又名路車,分為大路,先路,次路。《禮記》:“大路者,天子之車也,則所以贈諸侯也。”,之前有講過,周成王封叔虞於唐,賜大路。而輦則是用人力挽拉的車子,上面曾提到的刖人守囿車就是青銅挽車,可算作晉國輦的縮影。


說說古代山西——晉國車輪子上的國家和他的豪車


此外,晉國還有一種服車,可以算作公務員用的公共用車。是晉王配發給有爵位的人相應等級標誌的公務車。《周禮》記載:“服車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縵”。鄭注:服車,服事者之車。

更多的車則主要用於打仗行軍。他們又可以分為指揮用車,進攻用車,防禦用車,瞭望車,攻城車。

說說古代山西——晉國車輪子上的國家和他的豪車

指揮用車比較好理解,車上配上戰旗,金鼓用以指揮戰鬥。進攻車分為輕車、廣車和革車。輕車即輕型戰車,機動性較好,可以再戰鬥中靈活出擊,用於衝鋒陷陣。廣車為“橫陣之車”,攻守兼備,“知伯伐仇由,贈其廣車”。革車,即為上面出土的“裝甲車”,車輿外欄附有類似鎧甲的銅質甲片,車廂中放上馬甲和兵器,可算作重型武器。瞭望車就是樓車,高一點,能偵查敵情。攻城車就是後世也一直在沿用的衝車,可衝陣,衝城等。除了不同用途的分類,一般車輿也只是用在運輸,祭祀禮儀等。

寶馬雕車,相輔相成。僅僅按5000輛車來算,晉國所養的馬推算在2,3萬匹之多。因為很多都是一車配雙馬甚至四馬,再加上戰爭儲備和運輸補給,晉國的國力真是不容小覷,這些晉國遺址的考古頻頻挖掘出大量的車馬坑,可以佐證。

哪怕以實力來論,晉國亦可以算作是名副其實的車輪子上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