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影響孩子的,從來不是離婚,是分開後,大人們如何做人

文丨曉旭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導語

“每個人都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這句話,並非道德綁架大人們無論情感或婚姻如何千瘡百孔都不能離婚,而是希望,如若你和你的伴侶理性決定分開,請對無辜留在原地的孩子負責。

李玫瑾:影響孩子的,從來不是離婚,是分開後,大人們如何做人

案例分析

昨天夜裡橘子再一次打電話哭著傾訴:“我覺得自己沒救了,我走不出這個牛角尖。真的,真的還是建議以後戀愛不要找離異家庭的,我覺得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橘子的父母是在大學相愛的。但婚後,性格嚴重不合,橘子老爹性格缺陷大,媽媽則是忍氣吞聲的人。

聽橘子說,自從她有印象開始家裡就雞飛狗跳,沒消停過。各種口出惡言、出軌、家暴,狗血事件滿天飛。一直到高中,媽媽實在受不住,提出離婚,幾乎沒拿財產,只求速度閃人。

而從那時起,橘子爸爸把對橘子媽媽的不滿轉移到橘子身上,打罵,動輒就是:“你就和你媽一樣!”而橘子媽媽,可能是真的忍受夠了吧,從離開家之後,就像是從橘子的人生消失了一樣。

李玫瑾:影響孩子的,從來不是離婚,是分開後,大人們如何做人

因這,橘子經常自我質疑陷入負面情緒,也很難走入一段親密關係。她發覺她從未遠離她的家庭,不知道怎麼對待親密關係,因為沒有人教過她。

常常是我們安慰再三,她才能從壞情緒中走出。

彼時已是凌晨三點,睡前開始想:離婚真的有那麼負面麼?這只是一個行為,真正的在於父母如何做父母!

一、離婚對孩子的影響

1.容易產生攻擊&叛逆行為

離婚對孩子有較大的長期影響,一項縱向研究跟蹤調查了 4~7 歲的兒童。研究者觀察了家庭離婚前、後的狀況,發現許多孩子在父母離婚前就已經出現問題。而與那些父母沒有離婚的孩子相比,這些孩子有更多的問題,如攻擊行為、叛逆的行為。

李玫瑾:影響孩子的,從來不是離婚,是分開後,大人們如何做人

2.敏感脆弱,易自我懷疑

如果父母離婚之後,對孩子的照顧和呵護與之前有較大不同或是反差,這樣的情況下會使孩子變得非常的敏感,本來父母就分開了,讓孩子感覺不到愛,如若再加上對孩子的忽視,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封閉自己,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3. 長大後可能對婚姻存在恐懼

很多恐婚的人群內心裡是不信任婚姻的,因為這類人對任何感情都存在懷疑的態度,說白了,是對婚姻有陰影。這種情況,大概率是因為有的人經歷了父母離婚前總是吵吵鬧鬧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一定會對婚姻充滿恐懼。

4. 性格內向,自卑感強烈

父母離異對孩子的性格都或多或少的會有一些影響,有的孩子是從外向變得內向,因為覺得再也沒有爸爸媽媽的保護了,甚至要和陌生人生活在一起,還要學會看別人的眼色,有的孩子是從內向變得外向,也是因為要寄人籬下,父母不在身邊,一夜間就長大了。

李玫瑾:影響孩子的,從來不是離婚,是分開後,大人們如何做人

二、離異後該如何對待孩子

一個感情已經破碎且不可彌合的家庭,必然是消極和冷漠的。這樣的環境會讓孩子對“家庭”這個概念有錯誤的認知。婚是可以離的,但是對於孩子而言如何把傷害減到最小,如何依舊正確擔任父母的角色,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1.離婚後,不要在孩子面前貶損另一方

要知道這個孩子見證了你們相愛,融洽相處的時刻,離婚後的惡語相向,無非是在抹殺自己的過往,也等同詆譭孩子的一半。所以,儘可能跳出之前的“怨懟”狀態,以客觀,良善的態度互相對待,很重要,也是對孩子最好的榜樣。

2.始終記得:婚姻不存續了,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是永存的

很多父母宣告離婚之後,會對孩子說:“都離婚了,還你爸、你爸、叫名字!那不是你爸爸了!”要知道,婚姻解除了,但孩子仍是你們永遠的孩子。

李玫瑾:影響孩子的,從來不是離婚,是分開後,大人們如何做人

哪怕是經歷了紛爭,也不該把孩子當出氣筒,好的父母,應該比在一起時更愛孩子。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只是分開了,但你永遠有爸爸媽媽,而不是比別人少了什麼

3.不要婚姻的失敗感移情到孩子身上

不少男女離婚後,會把憎恨和怒火,甚至是自己人生的“失敗”轉移到孩子身上。不僅僅是自己,還會在親戚友人面前這樣說,這會使得孩子產生強烈的拋棄感和孤獨感。

4.改變對“離婚”的認知,坦然接受自己的選擇

離婚不犯法,也沒有罪,只不過是一種個人遵從內心的選擇。父母離婚的孩子,沒有錯,很無辜。

是的。婚姻自由,人人都想好好的,離婚大多數都是不得已的選擇。因此,不要自己“汙名化”離婚,也不要因為他人的“閒言碎語”就不去真誠平和地愛這個共同的孩子。

李玫瑾:影響孩子的,從來不是離婚,是分開後,大人們如何做人

​總結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婚姻更是孩子長大參照的標本。離婚對孩子的影響,真的是一種沒有辦法彌補的傷。

但追究本質,並不是離婚這個行為出錯了,而是我們身為父母,對孩子是否盡到了做父母的責任。大人們自己的錯誤,不要讓孩子來買單,如果孩子被連累了,至少你要學會彌補。

孩子不是你的二次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