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追蹤】4例!五一假期能不能出遊?李蘭娟院士迴應~

【疫情追蹤】4例!五一假期能不能出遊?李蘭娟院士回應~

4月15日

廣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情況

↓↓↓

4月15日0時至24時,廣州市報告新增境外輸入關聯確診病例4例,其中1例為從已納入隔離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中排查發現,3例為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新增出院病例5例。

截至4月15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23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22例。累計出院104例,尚在院治療41例(危重型1例、重型3例)。

截至4月15日24時,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349例。累計出院345例,累計死亡1例,尚在院治療3例(重型1例)。

4月15日0時至24時,新增12例無症狀感染者,其中1例為入境口岸排查到的來自美國的無症狀感染者,11例無症狀感染者從已納入隔離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中排查發現(2人為中國籍、9人為外國籍);1人為綠松石小酒館員工,5人曾前往通通商貿城、廣大商貿城、國太商貿城等近期有較多病例報告的高風險場所,另外5人是境外輸入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上述無症狀感染者全部為主動排查發現,37名密切接觸者已按有關規定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病例所涉及的相關居住場所和活動場所均已進行終末消毒,環境樣本檢測均為陰性。對無症狀感染者實施與確診病例相同的措施,均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

現有疑似病例0例。累計核實追蹤密切接觸者8586人,尚在醫學觀察1503人。

4月15日

新增確診病例情況:

新增境外輸入關聯確診病例1:

女,27歲,美國籍,廣州居住地在海珠區濱江東路,英語老師。近期曾多次前往建設六馬路綠松石小酒館和塔克西餐廳就餐,為近日一例外國籍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在集中醫學觀察期間,患者出現發熱等症狀,採樣檢測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即轉市八醫院隔離治療。4月15日,CT檢查顯示肺部炎症,經進一步檢查及專家會診,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新增境外輸入關聯確診病例2

(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

男,31 歲, 尼日利亞籍,為近日一例外國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新增境外輸入關聯確診病例3

(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

女,37歲,馬達加斯加籍,近期曾多次光顧建設六馬路綠松石小酒館。

新增境外輸入關聯確診病例4

(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

男,35歲,科特迪瓦籍,近期曾多次前往廣園西路通通商貿城。

上述3名患者均為近期報告的無症狀感染者,在市八醫學隔離治療期間,相繼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4月15日CT檢查顯示肺部均有不同程度炎症病變,經專家會診,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上述4例境外輸入關聯確診病例的9名密切接觸者已按有關規定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病例所涉及的相關居住場所和活動場所均已進行終末消毒,環境樣本檢測均為陰性。

自2020年2月24日9時起

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

由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調整為二級響應

花都區

將繼續按照相關防控工作要求

根據地區特點和疫情形勢精準施策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疫情追蹤】4例!五一假期能不能出遊?李蘭娟院士回應~

五一假期能不能出遊?

出遊要注意什麼?

權威解答來了~

五一假期

可以適當走一走、看一看

4月15日,李蘭娟院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五一小長假可以適當地去人員不集中的地方旅遊、休閒,目前疫情的國際形勢還比較嚴峻,不建議出國遊,旅遊在中國還是最安全的

目前,國內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備受社會關注。對此李蘭娟表示,無症狀感染者本身不可怕,重要的還是要做好檢測、讓情況不明的人變得“明”起來。

“無症狀感染者是隱性感染,也可能是發病的前期,有些過幾天可能症狀就出來了,這種不可怕,症狀出來了我們就能夠發現它,還有些沒有症狀最後好了、可以產生抗體了,所以無症狀感染者本身沒有什麼,就怕沒有發現時有傳染性、傳播給其他人。”李蘭娟說。

她指出,要繼續加強社區人群的管理,必要時戴口罩、不要人多聚集,最重要的還是要檢測,凡是有一點可能症狀的、有接觸的都要做檢測。“情況不明的人,一定要讓他情況‘明’,讓他被發現。”

就民眾關心的“‘五一’假期能否出遊”問題,李蘭娟說,在做好防疫情輸入、反彈的工作的前提下,復工復產復學以及適當的旅遊都是可以的。“大家應該利用這個節日好好的休息,也可以適當的到人員不是集聚太多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在全球疫情形勢下,在中國旅遊還是最安全的。”

只有世界疫情得到控制

中國疫情才能得到控制

關於當下全球疫情形勢,李蘭娟認為,“國際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我們應該按照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要求,把中國的技術、經驗與國際共享。只有世界疫情得到控制,中國疫情才能得到控制。”

她表示,“對海外華僑及留學生而言,要儘可能留在家中,不去外面人多、有傳染風險的地方。出去必須戴口罩,當心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一旦有不舒服症狀要儘快去醫院,平時注意勤洗手和環境衛生。”

廣州花都發布編輯部

來源丨廣州衛健委、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