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林志玲結婚:希望你成為這樣的人

45歲的林志玲結婚:希望你成為這樣的人

作者|小蝸牛 · 授權出品


45歲的林志玲結婚:希望你成為這樣的人


1▼

面對質疑,不慌不亂

端午前一天,喜歡了多年的女神林志玲官宣結婚,微博一度被刷爆。替她感到高興的同時,想到自己近來面對的壓力,心中也有頗多感慨。

可能有人不太知道林志玲為什麼讓有些人如此著迷。甚至今天早上在群裡,一位長輩說微信看一看裡都是林志玲,怎麼會有這麼多人喜歡她?

於是我問自己,為什麼唯獨喜歡林志玲?

我想,大概她最吸引我的,是她看似嬌柔的身上所具備的獨特的氣質 這樣的她,活該幸福。

她本是一名不出名的模特,卻在30歲那年,幾乎一夜成名。30歲,對一個模特來說早就過了黃金年齡,所以,隨之而來的是對她的各種質疑。

45歲的林志玲結婚:希望你成為這樣的人

很多人指責她的娃娃音是裝出來的,傲人的身材是假的,好脾氣也是演出來的……她從來不會站出來反駁,而是默默地做自己,不被外界的質疑打亂自己內心的平靜。

她曾經說過:“任何角落、任何地方都會有各種不同的聲音,但你要因為他人的聲音影響自己的正確判斷嗎?或是別人的質疑而阻滯前進,讓別人的言語起伏引領你的情緒波動嗎?我不這麼想,這是我自己的人生,我自己掌控,我不會被這些影響,也不應該被這些影響。”

娛樂圈也有很多人因為外界的質疑而抑鬱,甚至選擇自殺,但林志玲,面對鋪天的質疑甚至謾罵,能夠處之泰然,所有的不被看好,都成為她成功路上的墊腳石,她總能以更加優美的姿態回應那些不看好她的人。

2▼

面對刁鑽,高情商回應

別人罵她花瓶,她只微笑著說,即使是花瓶,也會努力在裡面裝滿溫柔似水的水。

有人說她有了魚尾紋,她說,真是不好意思,跟大家說聲對不起。我會記得下次把它藏起來。

錄製節目時,被問到你能接受另一半的身高標準時,她問一旁的何炅多高,何炅說他172公分,林志玲回到:“那就172吧!”而不至於讓何炅感到尷尬。

45歲的林志玲結婚:希望你成為這樣的人

拍《赤壁》時,有人問:梁朝偉比你矮吧?

她答:在我心中,男人的氣度永遠是勝於高度的。

甚至狗仔隊跟蹤她直到家門口,她也不發火,轉過身來說:“謝謝你們送我回家。”

彷彿面對種種刁鑽,她都能能雲淡風輕地化解,也不讓任何一個人感到尷尬。

3▼

心裡時刻裝著別人

由於個子高挑,合影的時候,她總是半曲著腿,力爭比別人矮一頭,讓別人看起來比她更高。後來被人們稱之為“林志玲式合影”。

拍攝《道士下山》時,陳凱歌示意讓她坐下等戲,她因為擔心旗袍會被坐皺,工作人員還得重新燙,硬生生在片場站了3個小時;

45歲的林志玲結婚:希望你成為這樣的人

2005年意外墜馬導致六根肋骨骨折,劇痛加身,她並沒有多的埋怨,從不向別人傳遞負能量只說了一句“要與痛苦並存”。

今年的央視春晚,她用精彩的水上表演《綻放》,完美演繹的背後,所有的苦她都選擇吞下去自我消化。

她就是林志玲,只有90斤的她,看似弱不禁風,一身柔媚,實則身堅如戰士,靈魂剛強不屈。她有著這個時代最寶貴的品質:根植於內心的修養,時刻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4▼

堅持自己的節奏

新京報曾在採訪林志玲時問她:你會著急、渴望結婚嗎?如何正面回應催婚?

她答:你們不要再催嘍,其實現在像我一樣單身的女孩很多,我覺得不要因為所謂的年齡等問題就把自己揹負的很多社會價值否定掉,也否定掉自己,我們可以從生活、朋友、工作中去獲得現階段應該有的幸福,那是另外一種幸福。當你準備好的時候,該來的就會如約而至。

直到45歲,她的幸福終於如期而至。

如今,被催婚似乎成為很多年輕人面臨的一大問題。很多人迫於身邊人的催促,迫於他人結婚的壓力,為了讓自己“合群”,便草率地開始了一段婚姻。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都應該活在自己的時區裡。

志玲姐姐堅持活在自己的時區裡,45歲才遇見幸福。而很多人卻總說不再願意等待,不再相信愛情,不再熱淚盈眶了,幸福有時候真得慢慢來。

45歲的林志玲結婚:希望你成為這樣的人

我一直相信,沒有該結婚的年齡,結婚也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遇見心動,遇見愛情。而每個人,終會有那麼一個人為你而來,請耐心等他(她)。

非常喜歡一首小詩:

世人有著自己的時區

周圍的人看似走在了你前面

也有人在你身後

但每個人在自己的軌跡上奔跑著

在他們的時區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他們在他們的時區,你在你的

生命就是等待著正確的時間點

然後行動

所以,放輕鬆

你未曾落後,也從未領先

在你的時區裡,一切都非常準時

恭喜志玲姐姐,也感謝她,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可期,幸福終會如期而至。

全世界最好的林志玲,你一定要幸福。希望我們也都能成為志玲姐姐這樣的人,保持著幸福的能力,最終都能擁抱幸福。

請相信,幸福會遲到,但一定不會缺陷。餘生很長,未來可期。

45歲的林志玲結婚:希望你成為這樣的人

本文由原創作者授權原創發佈,所表達思想或觀點僅代表創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或觀點。(本文原創首發於微信公號:手機閱讀[ID:MobileRead])

編輯:數字文學

◎ 圖片: Pixaba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