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一封信害死漢人無數,最後下場悽慘,沒人同情

這人一封信害死漢人無數,最後下場悽慘,沒人同情

明末清初,滿清大軍經歷重重阻撓終於入關,統治了中原腹地。大清朝立足初期,漢人反對的聲音還很大,包括南明政權也在不斷試圖反撲。多爾袞作為輔政大臣,自然要想盡辦法穩固清朝的統治。其中有一個方法就是同化漢人滿人,讓大家統一服飾與文化。為此他曾經下過一條命令,就是要求漢人剃頭髮,留成我們常見的清宮劇中那種半光半發的樣式(金錢鼠尾辮)。

這一命令,激起了無數漢人的反對。因為在古人的概念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誰也不願意隨便剪掉頭髮。尤其是宋朝程朱理學大興之後,大家對這種事情更加看重。所以這個命令的推行遇到了很大阻力。看到下邊反對的聲音太大,這其中還包括很多投誠的前朝老臣,多爾袞也覺得乾脆先緩一緩算了,於是這剃髮令就沒有被強制推行下去。

這人一封信害死漢人無數,最後下場悽慘,沒人同情

不想這個時候,有一個叫孫之獬的傢伙冒了出來。這人是個百分百的漢人,但也是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滿清入關的時候,他是第一個投降的。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他很快就擺正了自己漢奸的身份,對清政府所有的命令都是堅決擁護的。

多爾袞一說剃頭,這傢伙第一個把頭髮給颳了,以表自己的不二忠心。可是他沒氣節,不代表別人也一樣沒氣節。結果這隔天一上班,孫之獬發現許多前朝的老人都沒有剃頭。本以為攝政大臣多爾袞肯定要痛批這些不聽話的傢伙,順便誇讚自己一番呢,結果卻發現事情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多爾袞這個殺伐果斷的漢子面對眾多前朝老人的堅持,居然也退縮了,不但沒有批評大家不剃頭,連帶著對自己的表忠行為也是興趣缺缺。

這人一封信害死漢人無數,最後下場悽慘,沒人同情

孫之獬這下就不願意了。為啥啊?他自己沒有氣節,眼裡就容不下別人的偉光正。尤其是同朝為官,別人動不動用一種看小人的目光看自己時,更是讓他心生不忿。裝什麼啊?你們有氣節,不照樣投敵叛變了?留這個頭髮就顯得你們清高了還是脖子硬了?這種典型的陰暗心理,促使他寫了一封信給多爾袞,從而拉開了滿清鎮壓漢人一系列暴虐行為的序幕。

他對多爾袞寫信表示:現在的天下是清朝的天下,應該是政府說話,下邊的民眾聽話才對,而不是下邊的民眾說話,統治者聽話。如果這樣,這天下還是清朝的天下嗎?說白了不還是大明的江山嗎?那您當初費勁巴拉的打下這大明江山,還定都北京幹嗎啊?搶點錢老老實實的回東北算了。

這人一封信害死漢人無數,最後下場悽慘,沒人同情

這話一說,多爾袞很明顯被激將成功:說的是啊!想不到這個馬屁精還有是有一番見地的。得嘞,我的江山我做主!馬上把剃髮令強制推行下去!為表示這次的推行剃髮令是動真格的,多爾袞直接宣佈誰不聽話就砍誰。官員不聽話,剝奪官員身份不說,照樣治罪砍頭。反正這天下有本事的人多,不缺給我打工的。

就這麼著,一時間天下不服從命令的漢人紛紛四起,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起義運動。這一次清軍就沒有再手軟了,命令和刀子一起普及下去,遇到反抗的統統砍翻。江陰城被連殺兩日,不見活人;最出名的就是嘉定三日不封刀,直接殺到了空城,沒有人存活才停手。

經過幾次慘無人道的鎮壓,這個命令被強制執行了下去。就為了剃掉漢人的頭髮,全天下枉死的人不計其數。而始作俑者孫之獬,卻絲毫沒有因為自己無恥引發的慘劇而有絲毫愧疚。

這人一封信害死漢人無數,最後下場悽慘,沒人同情

不過有句話說的好,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孫之獬這種小人,註定平日裡做人做事不招人待見。這一被人惦記上,他的任何毛病和把柄都會被人無限放大。畢竟別人憑本事吃飯,總有爬的比孫之獬快和穩的。很快這傢伙就因為受賄被參,之後就被貶官打發回老家了。結果在回老家的半道中,孫之獬被早早得到消息的一群起義軍給截住了。之後這孫之獬的下場就註定好了。先是全家都被殺了個乾淨,只留下了孫之獬一條小命。

然後起義軍把他綁了起來,示眾十餘日,在這期間大家每天用針在他頭上扎小洞,然後用豬毛給他重新植髮!因為他留的金錢鼠尾辮還掛在頭上,大家紛紛表示要給孫之獬一個重新做漢人的機會。至於說孫之獬在這期間如何求饒,大家如何以更惡毒的手段回應,就不一一贅述了。總之能想象得到的酷刑用在他身上,都不為過。

這人一封信害死漢人無數,最後下場悽慘,沒人同情

就這樣,一直把他折磨到死後,大家才把孫之獬肢解碎屍。說惡有惡報是有點唯心,可是按照因果的理論與概率來說,做壞事被懲罰的幾率,肯定是要遠遠大於做好事的。這孫之獬,很明顯就是一個例子。不過想一想這人一封信害死了那麼多的漢人,他落得這麼一個下場,還是有點輕了。相信如果那時候有復活術的話,大家肯定會把這技能用在孫之獬身上,再讓他多死幾回才解氣吧!

這人一封信害死無數漢人,最後下場如此悽慘,也算是大快人心了!不知各位有什麼看法呢?留言告訴大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